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妇女》杂志打好主流牌 "她"的视角别有韵味

2016年09月07日07:5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她”的视角别有韵味

“她”的策划别样美。中国妇女杂志社 供图

“中国女排夺得奥运冠军,这样振奋人心的时刻,《中国妇女》怎能缺位?我们紧急调整了9月《中国妇女》的封面和出刊方案,加班加点,策划推出了《致敬中国女排!王者背后总有传奇》以及盘点里约“她时刻”的《中国女将,霸气何止半边天!》等专题,让这个辉煌时刻铭记在杂志上。”采访之初,中国妇女杂志社副总编辑高博燕的一席话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感受到了这样一本女性刊物,正在用“她”的视角,传递着属于“她”的正能量。

善于打好主流牌

记者发现,知名主流媒体矩阵中女性媒体不多,期刊主流舆论场女性题材报道比较边缘化,女性群体形象建构不够完整,女性主体话语权不足,是当下女性媒体发展面对的现状。这样就形成了主流报道中缺少女性,而流行女性期刊缺少主流感的尴尬局面。而《中国妇女》却一直在思考怎样在时代主旋律中放大女性声音,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中体现女性特色的坐标定位,以及在女性期刊市场彰显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女性期刊绝大多数为以服饰、美容、流行消费、生活方式、情感、婚恋为主的生活服务类。以时政、社科为背景的主流女性刊物,因稀缺而难以称类。《中国妇女》独树一帜,敢于在主流中亮剑,担当起对时代女性命运、家庭社会责任的深度观照和对妇女解放性别文化思考的责任,努力做有态度的媒体,做有担当、有引导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型主流女性媒体,发挥独特作用。这也是《中国妇女》所有内容议题设置、策划的出发点。该刊坚持寻找并做足女性报道中你无我有、你偏我全、你薄我厚、你浅我深的主流感和独特性。

在交流中,记者感受到,利用主流地位,体现主流价值的意识早已融入到《中国妇女》的血液之中。以里约奥运会为例,中国代表团26块金牌中女将占据14金,她们奋力拼搏,践行奥运精神,享受体育快乐,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中国女将更自信、更欢欣、更豁达的精神风貌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为此,该刊不仅聚焦本届奥运女将,还独家回顾了在过去的32年,连续几届奥运会上,每届中国女将都比男子赢得更多金牌,获得更多赞美,彰显了女性力量,更告诉人们,中国体坛的传奇,也是巾帼的传奇。

此外,每年的3月,《中国妇女》都会在“三八”妇女节重要节点推出记录女性成长、显示女性力量的大型专题;进入4月,我们又能看到世界阅读日的风景,“她”是风景中最美的亮点;而7月,在纪念建党的话题中,那些信仰激励人生、热血贡献社会的女性,更彰显出半边天的巾帼力量……在重大节点面前,我们看到《中国妇女》从未缺位,凸显使命担当,同时,别样的视角带来的是别样的主流风范和女性韵味。

敢于用好“她”角度

主流舆论中女性报道的不足,恰恰给了《中国妇女》表现的空间。《中国妇女》以其性别意识,体现独特话语权和女性特质。在选题策划中,十分注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性别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在敏感的性别话题中,在隐形性别不平等中,巧妙而有力地高质量发声。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妇女》的专题策划中,突出女性媒体特质,所有报道都找到契合她们身份的独家角度。关注社会热点中的女性问题,将社会“硬新闻”以女性特色“软着陆”,以“她”视角发声,既着眼媒体社会担当和理性思索,也着力对女性发展的关切和情感体恤。

世界因科学而美丽,科学因女性而绽放。今年《中国妇女》一月刊就抓住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之机,在《特别报道》栏目中推出专题《女性问鼎科学时代》,颠覆以往刻板报道,女科学家不仅有最强大脑、励志求索,还有多彩人生。她们不断摘取国际科学奖项的桂冠,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与女性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相互辉映,她们有抱负,依靠卓越“她”力量让科学更美;她们也有情怀,在生活中成功担当着更丰满的人生角色。专题采访的十几位女科学家中,大多堪称“生活家”,业余时间抚琴、摄影、射击、跑步、打羽毛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科学家生活状态的传统认知。她们机敏风趣、充满智慧,大多数女科学家不仅事业卓著,家庭也因为她们的大智慧而风调雨顺,生活因为她们的小情趣而生机盎然。对于女科学家们的真实报道,也让“一本正经”的科学,少了冰冷、枯燥,多了温度和浪漫。

其实,“男耕女织”“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等传统表述早已难以概括当今多元形态的夫妻关系。《中国妇女》在今年2月刊《本刊关注》栏目中推出《携子之手 与子创业》专题,关注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夫妻创业,让我们看到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互相扶持的力量,更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和磨砺,让夫妻情感更牢固。透过一组组文章、一个个故事,读者体味到了文中主人公一直梦到老、干到老、相伴到老的幸福。

双创时代,二孩元年,《中国妇女》给妈妈们奉献了开脑洞、励志向、暖心肠的特别专题——《当辣妈恋上亲子创业》,小而美的亲子创业,事业家庭两不误。透过文章,我们看到一位位励志的妈妈,因孩子带来职场转型和人生蜕变,在陪孩子的过程中赚钱,也实现自我价值。

巧于用活全媒体

据了解,高档时尚期刊因为过度依赖广告市场,受到经济下行、广告客户投放转向新媒体等市场因素影响,此类期刊的广告营销呈现断崖式下滑,曾经厚得拿不动的时尚期刊因广告页面减少而越来越薄。女性时尚期刊已经或正在不断出现停刊,“停刊潮”或许还将持续。只有找到摆脱广告依赖而生存的集团化、全媒体、多渠道整合共赢方式,经过一轮轮淘汰后,少数时尚期刊品牌可以存活发展。高博燕介绍说,主流女性期刊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公信力和权威影响力,强大的品牌优势可与市场资源良性嫁接,为满足广告客户的新需求提供创新的主流服务,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反而可以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在她看来,服务类女性期刊如果能够找到消费刚需,契合市场痛点,以权威专业资源和全媒体移动化形态相结合,可以拓展市场空间。

在融媒发展过程中,《中国妇女》十分注重“微”端发力,以“快而独”创造话题。微信“周六见”每周推出与女性相关的热辣微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已经成为名牌微栏目。同时,“小而美”的新媒体产品设计精美,独具风韵。《中国女创客》H5系列微刊、动画特辑《76年前,一本杂志记录的抗战女性之歌》、《中国最美女科学家,屠呦呦一“诺”骄天下》等,都增加了主流传播见微知著的表现力,体现了女性媒体特色优势和时尚品位。

“期刊必须打破出刊节奏,强化时效性。《中国妇女》正在从‘每月上下半月两刊’向‘全日制—全媒体—全产品线’转型,在全天不同时段向不同载体推送、分发不同内容和新媒体产品,在全媒体多终端内容运营平台上,不断拓展传播效能。”高博燕介绍,目前《中国妇女》的选题策划也都是基于全媒体的,网刊互动联动已成为常态。

在强化采编队伍方面,记者了解到,《中国妇女》现在是采编合一、多媒体合一,实行全媒体考核。每个采编人员都有新媒体工作量,新媒体编辑也要参与期刊内容策划,打破部门界限,优势互补,合力出击。该社相信,没有灵活动态的采编队伍,就不会有鲜活、有价值的内容生产。(记者 李雪昆)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