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3】
三、“一三一”能力培养的践行途径
(一)注重“学”“业”互动,形成能力培养活性循环
融媒体对于业界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之路,对于学业则是跟进关注并研究预测的热点。在业界,媒体融合也在不断变化,经历着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升级成熟;在学界,融媒体人才的“一三一”能力培养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反而需要汲取业界实际充实、完善,正是不断修正、调整的过程。因此,学界与业界应该在融媒体发展上加紧互动,共同探寻出融媒体人才能力培养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由学界教师与业界人员共同组成的“传媒人才能力培养方案专家团”,根据业界发展实况及时更新“一三一”能力培养的微观形式,并充实其内容,同时也通过这种互动,对口输出传媒人才,再从业界反馈信息,从而指导下一步的能力培养模式微调,形成一个能力培养的活性循环系统。
(二)打破单一培养,创新能力建设综合平台
高校的传媒人才能力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程教学来完成,尤其面对风云变化的传媒业,高校的课程设置既难以跟上其变革进度,也不能盲目跟从地朝令夕改,要实现人才的能力体系建设,需要在课程之外寻求新的培养平台。“一三一”能力培养模式从核心的思维能力,到基础性的技术、内容、经营三维能力,再到提升性的专长能力,注重能力培养的层级、顺序,因此培养的途径也应有层次的多元性、顺序的先后性,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能力建设体系。从融媒体理念出发,以学分制为评定标准,降低课程培养的比例,增加一些如:第二课堂、技能实训、项目实作、比赛驱动等等多元的融媒体能力培养渠道,这些渠道往往比传统课程培训更具有灵活性,随时应对融媒体时代的能力需求。由此,传统与新式的能力培养方式共同建成综合性的融媒体能力培养平台。
(三)深化校地合作,拓展能力实践校外基地
软硬条件的短缺一直是高校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一大软肋。资金不足使想要更新建设的实验室设备、实践基地建设遥遥无期,这无疑形成了与技术飞速更替的传媒业更大的落差。同时,融媒体从业界到学校,发展时间都较短,具有相关成熟知识体系的人才本身就不多,且多数集中在业界,再加上高校教师引进往往以学历、文凭为重,因此,融媒体师资短缺也成障碍。“一三一”能力培养模式所需要的硬软条件是很多高校一方难以具备的,所以在这些条件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走出去,深入与地方传媒行业的合作是必然之路。融媒体技术设备到实践基地也是目前地方传媒行业正在新兴、筹建的项目,因此,过去那种高校到地方企业的挂牌的表面合作,如今可以直接深入到与其共投、共建、共用实训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这不仅拓展了融媒体人才的实践范围,而且使他们能力培养的落实场所更接地气、更结合实际。
参考文献:
[1] 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4).
[2] 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0).
[3] 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与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
[4] 姚玮.融媒体格局下电视新闻制作的技术架构[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7).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