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2016

移动媒介与传统媒介对“主题报道” 传播现状的分析——以《人民日报》及其客户端对G20的报道为例【2】

黄莉瑶
2017年01月12日10:30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4.3.统计结果与分析

(1).报道体裁(表一)

(说明:每个表格内前面的数字为篇数,后面的百分数为占总量的百分比。下同)

从表一看出,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客户端对“G20”的报道主要采用消息、评论及深度报道,其中前者采用这三种体裁的报道占报道总篇数的77.09%,后者占报道总篇数的83.41%。统计发现,消息体裁的报道多为综合消息而非动态消息。

(2).报道时效性(表二)

表一、表二共同反应出报道的时效性和使用的体裁密切相关,深度、综合消息及评论报道比例高的时效性也较差,在“G20”峰会当天的报道数量明显少于“第二天以上至一周”的报道数量,“G20”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的在于:一般新闻报道是传递消息,表现的是“传者传其意”的特点,而以“G20”报道宣传“主题”其特点则是“闻者晓其理”, 需要在报道中通过新闻事实所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现报道者的见解、意图或倾向。图三图四反应了移动客户端报道新闻的强时效性,“G20”峰会当天的报道基本上实现了线性报道,而《人民日报》对峰会的报道只能第二天见报。

(3).稿件来源(表三)

表三、图五呈现的是《人民日报》客户端“焦点新闻”对“G20”报道的稿件来源,融合报纸、刊物、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络电视等多种来源,是一种聚合式的报道方式,其中原创的稿件只占总数的28.5%。评论、深度以及特写报道大部分来自传统媒体,评论跟消息主要依托《人民日报》,但是通讯、图片以及图解新闻、视频、可视化内容等则多数由网络、微信微博以及原创提供,形成了全媒体矩阵传播形态。

(4).报道框架(表四)

综合两个媒体对“G20”的报道模式,本文将对“G20”的框架粗略分为以下六类:1.“G20峰会价值”框架:强调峰会带来的社会价值,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对贸易、投资问题的解决思路等。如:“为经济增长注入全新动力(驻华大使话G20杭州峰会)”。2.“G20峰会现场”框架:凸显现场工作环境、工作人员以及入会成员的精神风貌。如“G20峰会前的杭州,美翻了”。3.“世界期盼G20”框架:展现世界各界人士对“G20”峰会的期待。如:“重信守诺习近平担纲G20 世界期待中国新贡献”。4.“领导人活动框架:包含习近平、彭丽媛等国家领导人在峰会期间的会见、出席活动言等内容。如“G20杭州峰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开幕辞”。5.“服务G20的内容”框架:对峰会奉献的人物事迹报道。如:“合肥火车站加强安保护航G20”。6.“会议讲话内容”框架:主要是习近平的讲话稿原文的发表。如:“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综合这六种报道框架《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对“G20”的报道框架分布如(表四)。

综合表三表四分析,反应了《人民日报》报道过程中主要以传达峰会价值为主要议程,同时大篇幅彰显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背景宏大。内容较为严肃呆板,如刊登讲话稿全文,且大多数为单一文字呈现,宣传意味浓厚,视角单一,总体上对受众吸引力不强,感染力差。《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不仅有较为严肃的内容,同时增添了受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新闻,内容集中同时视角多维,借助图片、视频VR可视化等多形式导向“G20”峰会主题。

(5)《人民日报》客户端对“G20”峰会报道的互动情况(表五)

在客户端“焦点新闻”页面,总共显示评论101条,经过分析评论的框架大致分为“赞美杭州”如:“最美杭州”,“赞美中国”如:“中国最好”,“赞美G20”如:“G20峰会扬我大国风范”,“赞美习近平”,“提出希望祝福”如:“祝峰会圆满成功”,“支持”如“支持中央,支持习总”,“中性评论”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几种框架。

综合表四、表五、图六分析可知《人民日报》报纸不能直观的反应受众参加互动的情况,且用户在新闻发布后跟帖时间即时。从客户端的互动情况看,其对“G20”峰会的报道彰显的 “中国强大”、“中国在世界地位举足轻重”等主题是成功的,受众评论基调倾向于“赞美”。成功的“主题”报道不仅仅是就事论事的报道效果呈现积极倾向,更应该是对全局有积极导向的作用。

五、结论与讨论

(1)“主题”报道内容特征

“G20”峰会时间是9月4日、9月5日两天,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客户端都对相关“主题”进行了大量、连续的系列报道,报纸的报道特点在形式上主要使用的是文字报道,篇幅长。内容多为严肃刻板的评论、会见消息、讲话内容。客户端原创内容多为可视化强的VR新闻、图片新闻,聚合类转载新闻多为可读性强的新闻,角多维、角度多样。讲述跟“主题”相关的细节故事,通过具体的事情和细节,让受众自己发现主题、感受主题故事和细节,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把小人物、小事情放在大主题的放大镜下面,挖掘们受众关心的、 发生在其身边且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内容来展开,进而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

(2)移动媒介对“主题”报道的特点

《人民日报》客户端对“G20”峰会的报道更新主要集中在下午至晚上时段,

这切合了艾媒咨询的调查:“乘坐交通工具、睡觉前、午休时是用户集中的“无聊时间”,但又不能进行其他娱乐活动,是新闻客户端使用的高峰期。大部分用户(69.4%)觉得在中午休息和晚上睡觉前推送新闻最为合适,而内容以严肃新闻(热点简讯和深度解析)为主” 。

移动客户端对消息的快速即时推送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掌握消息的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所占内存,流量等外因也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提供离线下载功能较方便用户使用。因此,视频新闻只能作为报道形式差异化的一种存在手段,不宜大规模长时间使用,基于可视化考虑,图文结合的新闻阅读形式仍是主流。

(3)利用移动特性进行“主题”报道

2016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78.9%,新闻客户端已成为指上一族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艾媒咨询调查发现客户端新闻内容、更新速度等内因是影响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 《人民日报》客户端改变了传统新闻资讯传播的方式和媒体平台的存在方式,消解了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发布权威消息的不可取代性,改变了新闻资讯的传播方式和新闻媒体的存在方式,使大众对于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移动客户端使得新闻消费逐渐走向数字化、移动化和社交化。

移动媒介的穿戴性特征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收看消息,因此对“主题”报道的内容其更新速度应该是高效即时的,基于移动客户端屏幕的大小限度考虑,其推送的内容不宜过于大篇幅,移动媒介阅读最大的特点是占有客户的碎片化时间,因此内容必须可读性强,能够调动用户感官越多的内容其丰富程度越大,可读性、可视性程度也越大。“主题”报道的客户端呈现也应该采用喜闻乐见的内容、尽量采用可视化形式,内容多呈现互动性,以便不断提升“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