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邮电2016

国内外媒介融合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综述及人民网客户端发展策略分析【2】

张镇平
2017年01月12日16:57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五、 媒介融合下的媒体发展策略

宽松的政治环境、商业利益的驱动、市场竞争的逼迫和受众的消费需求变化,共同推动着媒介融合的大发展。媒介融合是包含技术、内容生产、制作加工、传播的媒介要素和所有权、企业合作的产业要素的持续互动和发展的过程,媒体从业者需要分清利弊,拥抱变化,紧跟市场步伐,致力于满足深层次的消费需求。

首先要分清媒介融合的利弊,扬长避短。媒介融合可以带来媒介效率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丁柏铨,2011),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第二, 媒介融合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暗合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深层次心理需求;第三, 媒介融合使新闻从业者的能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最后, 媒介融合使媒体创新和新闻创新的空间有所拓展。当然,技术进步和全媒体化,也容易带来新闻采集、制作和报道标准上的混乱,使得媒介出现质的下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丁柏铨,2011):第一,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精专不被强调;第二,新闻从业者的个性特点趋于弱化,应当在某些方面保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的品格, 刻意另辟蹊径, 用彰显个性特点的方法来回应媒介融合;第三,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底蕴有所忽视;第四,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错位,内容重整无疑要求媒体及从业者在新闻采集方面有所“ 融合”, 但是终端载体则必须实现内容产品的“分流”。

其次,充分拥抱新媒体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 不仅使得媒介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 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 为未来的媒介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想象, 并极有可能催生出全新的媒介形态。进行跨媒体的整合, 可以充分的利用媒介资源, 降低媒介运营成本, 同时运用借助新媒介的传播手段, 可以最大范围的寻求受众, 打造强势媒体, 所有这些仅仅依赖单一的传统媒介都是无法实现的(孟建和赵元珂,2006)。更重要的是,不能将目光停留在如何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照搬、转移到互联网上,这仅仅是浅层次的数字化;而是要探索数字科技对于新闻业整个生产流程、营收模式以及在传播关系上的突破,以形成数字化思维,进行数字化蜕变(李良荣和周宽玮,2014)。

最后,需要综合利用资源,紧跟市场步伐,致力于满足深层次的消费需求。任何的媒介生产都以消费需求为标的,市场为王对于每一个行业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谁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消费的需求,谁就能够占得一席之地。正如麦克卢汉(2005)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技术的变化都带来人的行为模式的巨大变化,新媒体技术和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大众对于信息消费需求的剧烈变化,因此媒体需要紧跟市场潮流,不断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

六、 媒介融合下的人民网客户端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新闻媒体越来越呈现出移动化和社会化的特征,而新闻客户端无疑是各大新闻媒体竞争的前沿阵地,而竞争主体主要包括三个阵营: 互联网新闻媒体、门户网站转型和传统大型传媒集团转型。互联网新闻媒体没有任何的传媒背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来快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如今日头条(注册5.3亿,日活5500万)主打“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一点资讯致力于做“为你私人订制的资讯客户端”;门户网站转型主要指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传统的门户网站,重新定位,致力于移动端的新闻服务,搜狐主打“有品质的新闻,可信赖的资讯”、新浪主打“权威、优质、全面”、网易定位为“有态度的新闻客户端”、腾讯做“追求客观的事实派”;传统大型传媒集团,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运营团队,如人民网、央视网、凤凰传媒都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但是下载量、活跃用户量相比前两个阵营相对较小,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结合背景分析和第五部分的媒体发展策略分析,我们对人民网客户端发展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新闻媒体的移动化和社会化,带来了更快更广的新闻传播和更广泛的用户参与,但同时也造成了内容和消费的碎片化。因此人民网客户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移动化和社会化的优势,推出符合移动端消费和吸引用户参与的资讯产品,另一方面,克服内容和消费碎片化的弊端,充分调动人民网的丰富资源,弥补内容上的不足。如网易主打“有态度的新闻客户端”,鼓励用户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极大吸引了用户参与,打造了独特的新闻品牌。

其次,充分拥抱新模式、新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新模式可以极大调动多方力量,提高效率,而新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新闻消费体验。如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号”、搜狐推出“搜狐公众号”,利用自身平台调动广大的内容创作者的内容制作能力和积极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资讯服务。而采用新技术的创意新闻内容更是抢眼,腾讯充分利用H5技术推出事件全景的可视化报道和体育赛事数据分析,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新闻阅读和转发率屡创新高。人民网需要及时跟进或者探索新模式,并积极采用新的报道方式和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最后,需要综合利用资源,紧跟市场步伐,致力于满足深层次的消费需求。每一类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消费需求导向,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互联网新闻媒体强调自身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主打“懂你”、“量身定制”,而门户则强调“权威”、“及时”、“客观”、“全面”。人民网需要结合自身的政府报道资源和权威新闻发布平台的优势,剖析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找到合理定位,抓住并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 (美)韦斯特, (美)特纳, 刘海龙. 传播理论导引: 分析与应用:第2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贝尔吉. 媒介与冲击[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 王菲. 媒介大融合[M].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4]. Ithiel de Sola P. Technologies of freedom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 喻国明.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现阶段传媒竞争战略的新趋势[J]. 当代传播, 2007(6):1-1.

[6]. 菲德勒. 媒介形态变化[M]. 华夏出版社, 2000.

[7]. (美)鲍德温. 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M]. 华夏出版社, 2000.

[8]. 王茫茫. 分众时代的媒体融合[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3):61-62.

[9]. 熊澄宇, 雷建军. 作为传媒的电影和作为产业的电影[J]. 当代电影, 2006(1):12-16.

[10]. 徐沁. 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存续之道[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11]. 蔡雯, 王学文. 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 国际新闻界, 2009(11):87-91.

[12]. 石义彬, 刘骏. 传媒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一种“聚合”的视角[J]. 新闻世界, 2016(2):3-9.

[13]. Quinn 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newsroom[J]. XXII P, 2002.

[14]. 张谦、梅雨婷. <传播业将迎来新的重组历程——对美国媒介融合观察所作的预判》, http://www.shsby.com/baohai/201103/t20110308_759178.htm

[15]. 孟建, 赵元珂.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 国际新闻界, 2006(7):24-27.

[16]. 郭晓斌, 闫琪. 传统媒体多元化运营的三个圈层设计--从台湾传统媒体运营的实践谈起[J]. 新闻知识, 2014(3):101-102.

[17]. 刘长乐. 跨界融合:全媒体时代的“蓝海”博弈[J]. 新闻与写作, 2013(11).

[18]. 方师师. 深度数字化进程已经开启——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J]. 新闻记者, 2014(5).

[19]. Küng L, Picard R G, Towse R. The internet and the mass media[J]. 2008.

[20]. Kádár M, K?nczey Z. The Content Manage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Media Research, 2014, 7:8.

[21]. 孟建, 赵元珂.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 国际新闻界, 2006(7):24-27.

[22]. 丁柏铨. 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11):92-99.

[23]. 李良荣, 周宽玮. 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 新闻记者, 2014(8).

[24].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商务印书馆, 2005.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