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6期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综艺的价值坚守及有效传播

孙喜杰,吴  瑶
2017年07月07日10:2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要:自2015年以来,电视综艺火爆荧屏,这种有人物、情节与冲突的电视艺术形式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然而缺乏深度、创新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在新媒体竞争格局中电视综艺要紧跟时代步伐,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激发原创活力,凸显中国特色,坚守正确的文化取向及核心价值并将其有效的传播是电视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更好彰显电视媒体社会责任及文化担当。

关键词:电视综艺;坚守价值;新媒体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等为代表的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迅速,内容涉及亲子、旅游、交友等,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大卫视加大制作成本想在综艺大战中博得一席之地,但终究没有走出同质化的怪圈,观众在纷杂的竞争中产生审美疲劳。同时,新媒体背景下,电视综艺已受到网络综艺的严重冲击。例如,近年来,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从数量上看,几乎都拥有10档以上的网络综艺节目,从质量上而言,高额的投入及专业的制作团队使网络综艺的制作规模和水准都已达到电视综艺的水准,再加上网络综艺节目话题开放性及实时交互性的特点,吸引大量年轻群体的同时也吸引了何炅、汪涵等一批优秀的电视综艺工作者。这一切影响和改变着电视综艺市场的生态格局。竞争压力下争抢国外热门模式、斥资邀约大明星博得高收视。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限制引进综艺节目模式,鼓励和扶持原创节目模式,对卫视引进版权节目提出备案要求。”这一政策鼓舞了电视人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我们必须坚守工匠精神,做有品质、有内涵的电视综艺节目。

二、娱乐中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

电视综艺虽然压力重重,但它依然是电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热播且受众反响较好的栏目,在传递娱乐、缓解压力的同时也承载着正确的娱乐文化观念。如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四川卫视《诗歌之王》、河南卫视的《梨园春》等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能从受众内心需求出发,坚守电视媒介特性,探索电视综艺创新创优的模式,以求与受众心理与情感上产生共鸣。

1.坚守文化的传承,深挖内涵

电视媒体承担着宣传、新闻传播、教育、娱乐等功能,在商业化的趋势下,电视娱乐功能凸显的同时缺乏教育与文化感召力也日益明显。作为观众,欣赏电视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个视听愉悦的体验过程,更是一个审美及价值观构建的过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更多的人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更宝贵的是它能将历史文化融入娱乐竞技,这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还有近期央视的《朗读者》栏目,植根文化的同时强化用综艺的手法对人与现实的观照,以百姓的视角、亲和的语言进行平等交流,倡导全民阅读,引领读书文化新风尚,在寓教于乐中深挖节目内涵,观众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这正契合了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电视艺术作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创新创优力度,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注重社会效益,传播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2.坚守教育为根本,助力青年成长

回望我国电视综艺的发展历程,从各种艺术形式的舞台表演到游戏、竞技等加入再到如今的选秀、真人秀,受众参与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年轻化。特定的受众群体使电视综艺节目更应发挥教育功能,更好地助力青年一代的成长。因为年轻的受众群体大多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及媒介素养,但依旧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因此电视综艺的创新发展就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内容及思想上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在形式上契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及审美追求。比如求职类栏目《职来职往》,关注大学生群体,关注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通过职场达人理性的分析,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及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江苏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等也是另辟蹊径,以常人方式讲述自己曾经历的困难与挫折,给观众鼓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它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榜样的力量感染着青年观众。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各行各业,这种精神都应坚守,才能共创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形式,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也影响着观众的价值理念及审美标准。所以创作者们在创作中除关注综艺的娱乐价值外,更应思考如何将节目做得有品质、有温度。用综艺的力量感染和引导受众正确的价值观。

三、综艺娱乐文化中核心价值的有效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生态已进行重构。观众细分的同时审美品位也在提升。一档栏目,只有在知识、情感及利益等方面与受众产生关联,才会获得更多关注。近两年网络综艺的迅速发展给电视综艺强烈的一击,受众与人才流失让电视综艺的发展更难寻原创活力。然而,在困境面前,总有一些传媒人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不盲目追求网络综艺的互动性与时效性,而是坚守电视媒介的特性,坚守电视综艺的品质、审美与价值导向,在内容、形式及营销上寻找新的突破,将电视综艺坚守的价值理念有效传播。

1.内容上,注重文化的力量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广播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电视综艺作为受众热衷的电视文化形式,更应该努力践行。一直以来,电视媒体从不推卸自身担负的文化传播责任,在电视综艺的创作中坚守价值取向及审美追求,以满足受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及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文化类电视综艺回归大众视野,这说明电视综艺开始有意识性的向本土文化基因靠拢,然而在获得观众认可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从几档热播的栏目中可以看出,秉承工匠精神,在内容上注入人文内涵、凝练传统文化的节目,依然是点亮荧屏的法宝。

四川卫视的《诗歌之王》是一档原创的诗歌文化栏目。它将诗歌文化与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巧妙结合,文化是内核,以诗歌提升歌曲的文化内涵。“把诗唱给你听”的节目理念,将文化、艺术、娱乐完美结合,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增强人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同样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主体的《中国诗词大会》,它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这档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的栏目于2017年2月1日点亮荧屏,给热闹的春节带来一股诗意的清泉,洗涤人们躁动的心灵。在这个诗词歌赋的舞台上人们不仅可以寻找到综艺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与享受,还有快乐与知识。诗词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再一次激发人们内心的热爱。

2.形式上,创新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

有好的内容品质也要有好的形式,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的数量及收视来看,2017年电视综艺的竞争依旧激烈。如何让这一电视文化现象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除了内容上深挖社会价值,弘扬正能量,传承中国文化,在形式上也应实现有力度、有厚度的创新,才能实现用文艺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的初衷。如《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内容上选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在于它给诗歌文化找到了恰当的传播方式。如创新的赛制流程、绚丽诗意的舞台设计、古风古韵的音乐等,每一个细节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此外,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三季都得到观众的热捧,也不仅因为其“明星效应”更源于创作团队懂得受众的需求,突破综艺节目的常规模式,在形式上将纪录片的真实性、电视剧的剧情化融入其中,让节目比纪录片好看,比电视剧真实。使受众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被团结奋进、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而鼓舞与感染。湖南卫视的《全员加速中》栏目,同样也颠覆了传统电视综艺的形式,在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将三大时空进行交错,并将电影叙事手法和复杂剧情完美融入节目进程。环环相扣的剧情设置让观众感觉不是在看综艺节目,更像是在看一部电视剧,并被剧情潜移默化地影响,获得“团结、勇敢、奉献”的正能量。内容上扎根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土壤,形式上推陈出新,电视综艺依然具备强大的生机和魅力。这些优秀的电视综艺开启了发展的新方向,将知识性、娱乐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且寻求到契合观众审美需求的表达方式,不仅实现了电视综艺的娱乐价值也实现了它的社会价值。

3.传播上,媒介间的深度融合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手机网民增加7550万人,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不断攀升的数据,除了技术的推动外,还源于满足了人们即时上网的需求。这数据也意味着新媒体的环境中传统媒体在受众、市场等方面已形成显著的分流。

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我们要意识到电视综艺不仅在创作上要坚守高水准高品质,在传播上要更充分地利用各媒介载体,实现内容、渠道、平台上深度融合,才能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实现有效传播。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电视综艺节目,积极与视频网站联合,通过开通视频点播、话题互动等形式,提升知名度。实践证明,媒介间的深度融合是传播的有效途径,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

四、结语

电视综艺要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良性的发展,就要坚守电视媒介的特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综艺节目的品质和品位,挖掘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才能满足受众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不断提升电视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打造电视综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在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下创新创优电视综艺就要形成正确的娱乐文化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之中,只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触及灵魂,在题材、模式和手段上创新,才能在纷杂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薛洁.消费文化语境与电视娱乐的精神危机[J].青年记者,2016(2).

[2] 刘宏,熊希.电视娱乐节目用什么引导观众[J].青年记者,2016(8).

[3] 常雄飞.诗歌之王四川卫视首播让流行歌拯救诗歌靠谱不?[N].四川日报,2015-12-18.

[4] 朱传欣.中国电视综艺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N].光明日报,2017-02-09.

[5] 常庆.娱乐至上中重拾电视传播的教育功能[J].青年记者,2015(6).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