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4期

智媒体时代下的媒体融合研究【2】

杨玉璞
2017年07月11日11:15 |
小字号

三、融合联动,开拓“内容深耕”的空间

在大数据、自媒体的影响下,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但面对蜂拥而至的新闻浪潮,受众也不免为如何选择良莠不齐的新闻讯息而无所适从。可以说,在技术引领和驱动下的融媒时代更应坚持“内容深耕”,以特色服务取胜,以优质内容赢取核心竞争力。新闻信息的本质是内容,内容重复或内容空洞的传播是无谓的“传播”,优质内容和权威信息永远都是新闻传播最宝贵的资源。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优质内容的深耕、推荐、分享成为传媒黏合受众的法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有相互融合联动,才能开辟“内容深耕”的广阔空间。

第一, 联合媒介平台。构建跨部门、跨媒介、跨平台的新闻中心,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运用大数据的机理,融合全媒体,创新新闻生产流程,整合前沿高新技术,拓展媒体传播触角,设立全媒体或融媒体机构,统筹采编资源,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传播渠道的全能化和生产布局的合理化。

第二,联合新闻生产。成立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建立新闻素材融合共享机制,以开放的心态和手段打造开放的内容采编和分发平台,从选题策划、采编生产、分发传播等方面统筹融媒体的传播格局,形成24小时联合作战的协调机制,实现对用户生产内容的集成和全媒介渠道的传播。整合内容创新、技术研发、创新设计、数据分析、产品营销等不同岗位的人员,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内容数据库及跨媒体的项目团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联合多元化产业。打破常规,采用融合的思路,以传统媒体为平台,开展多元化项目建设,聚集多种资源优势,延伸和扩展媒体品牌价值,实现媒体无形资产的“有形化”及财富化。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依托报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布局多元产业,探索研发新的增长引擎,从而减少对传统报业经济的过度依赖。从早期的“大河系列报刊”“大河系列酒店”“大河网”,扩展到近些年的“大河全媒体广告”“大河投资”“大河基金”“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河客户端”“大河教育”等,形成了涵盖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的传播体系和“报业为本,多元经营”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大河产业矩阵,传播能力、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党报集团前列,为报业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利用报业品牌价值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做强实业经营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2]

四、“受众视角”,提升高效的优质服务

在当下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受众视角”是传媒机构将“融合”二字纵深化的关键一环。受众作为主宰媒体行为的核心要素,它由传统媒体中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变为融媒时代中信息的发布者和“生产者”,接收信息变得更具自主性、参与性和选择性。以上受众地位的变化,与新媒体技术力量的推动和传媒机构以“受众视角”为中心密不可分。

“受众视角”,其实就是提升高效优质的服务。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传媒只有实现精准内容精准输送,让受众每天都能从品读中收获有价值的养分,才是真正的赢家。为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以构建大数据库以及云计算平台,实施以“受众视角”为中心。

我们都知道,传统媒体客户端往往是把生产的新闻信息推送给受众,但在智媒体时代,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新媒体大数据库及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可以加强新媒体账号监测和新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个人动态数据,即刻呈现反馈效果。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是立足于媒体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智能分析工具作为技术支撑,将媒体旗下媒体资源融合共享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加工、多次发布”的智能生产传播平台。[3]我们可以对海量的用户做个性化分类,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时空、什么场景,采用什么设备,根据其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兴趣、购物消费行为、媒介使用习惯等,有针对性地量身打造最符合其需求的信息传播服务;可以通过分析受众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运用多样化的运营渠道和多元化的技术平台,覆盖各个群类用户的生态空间,从而全面提升融合媒体的服务能力,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需求;高效整合社会资源,把受众资料和喜好数据化,分门别类创建受众数据库,完成内容订制及个性化推送,将突出独家、原创及评论,有品质、有观点、原汁原味的新闻信息传输至各新媒体终端;深入挖掘和分析受众心理,感知判断受众的阅读行为,以品牌的个性化定位、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与重视个性化的原创为基点,及时为受众推送独具权威性、专业性及可读性的深度报道,全力提升传媒集团的品牌影响力。此外,还应该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运营渠道,力争全面覆盖用户的生态空间,进一步提升融合媒体的服务能力,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无疑,媒介语境、媒介信息与忠实用户三方完美匹配,媒体组织与媒体用户才能实现双向互动、双向传播,进而形成融合化、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的传播氛围。唯有如此,传媒才能真正做到以“受众视角”为圆心,实现“精准送达”,与受众实现“零距离”。

五、技术领航,呈现全新的阅读体验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新技术的更迭推动着介质的融合,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认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让传统媒体站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在传媒融合生态里,新一轮技术革新再次掀起浪潮。以前的传统媒体是以人为主导,而未来,机器及各种智能物体都有可能媒体化。皮埃罗?斯加鲁菲预言,未来的新闻将不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体验”的。从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到无人机、人工智能、视频直播等技术对新闻业态的全面渗透,令受众体验到从“阅读”到“悦读”的惊喜变化。

事实上,媒体融合不是报、网、端的简单相加,未来用户体验技术、流媒体、手机应用、新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等的广泛应用,更能让受众真切感受新媒体交融带来的全新体验。从机器人写新闻到人工智能“聊”新闻,新花样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例如,2016年11月29日,百度新闻上线的最新版本中,推出了新版APP“聊新闻”功能,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看”新闻变成了“聊”新闻,一场人工智能与忠实受众在聊天场景下形成的新闻传递机制从此便诞生了。“聊新闻”设计在首页底部位置,点击进入交互界面后,新闻并非一条一条被推送到读者面前,而是以对话的形式和读者“聊”出来的。通过“聊”新闻,人工智能技术能帮读者用最少的字数阅读新闻。尽管个性化推荐已经非常普遍,但百度新闻与内容生态部总监陈磊认为,当下的新闻应用仍然没有解决读者对信息深层次的、精准的需求。这也是他推出“聊”新闻功能的最主要原因。他想做的,是让读者直接提出需求,并推送给读者最想了解的新闻。[4]在这里,人机对话模式获取新闻信息使受众感受到全新的阅读体验,真正实现了“我的新闻我掌控”,从而乐享其中。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融合发展既是媒体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开创传媒新格局的契机。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有牢牢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运用智媒体思维,实现人才队伍、媒介资源、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的共享融通,才能实现华丽转身,展露靓丽容颜,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冯钰茜,张建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http://www.jiaozuo.ccoo.cn/news/local/4382563.html.

[2]薛德星.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咋实现多元化发展的![J].中国记者,2016(10).

[3]郭全中,胡洁.智能传播平台的构建——以今日头条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6(6).

[4]任晓宁.从“看”新闻到“聊”新闻——百度用人工智能改变新闻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2-19.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