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6期

“微传播时代”的内涵与外延【2】

陈恺思
2017年07月20日16:28 |
小字号

三、“微民微生活”的大本营

“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使得进入新时期后迅速丰富了的语言再度登上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列车,而且繁衍速度之快超乎想象。许多以“微”开头的词语随着冲击力一跃而起,使得我们的思维越发活跃,眼界越发开阔进而发现世界更加立体化。

我们把曾经做过而且继续做着微不足道的事、生活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能够不断发出微小的声音的普通人叫做“微民”。当“微民”的行动和力量迅速集结,“微力”出现了,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有可能化为一股推动事件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今天,“微力”聚沙成塔,已经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格局。换言之,以往的“通信工具”概念正在被颠覆,微博与微信已经成为广大“微民”的生存方式。

一是政治生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低头族”们关心政治、讲政治已经多半不是通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来实现,而是刷微博与看微信,各种“三分钟新闻早餐”之类的信息让行进中的公交、地铁、私家车成为瞩目国事的场所。官微与官媒的推送也日益平民化、图片化、简洁化。例如2016年7月,中央电视台特别推出公益广告《我是谁》,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创意理念。“我党第一次打广告”的标题与微信推送,让“微民”们在方寸之间窥见了“微力”不“微”。三个月后,《总理发出“红包”让创业圈爆棚了!》[7]一文,更是把2016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腾讯为创业者“发红包”的消息及时推送,成为轰动新闻。所以,在“微传播时代”,大凡关心民生的人都能够力所能及地通过自己的“微生活”参与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而微字头的“民心”“民意”,也成为引发世人关注的舆情。

二是经济生活。以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为媒介的新型的营销模式——“微营销”相继出现,并且迅速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大举覆盖。网购取代实体店,滴滴打车改变出行格局,“光棍节”支撑着“剁手族”的购物狂欢……重要的是,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APP齐头并进的结果,把一个个“虚拟”转化为“现实”,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涉及研发、产品、渠道、市场、品牌传播、促销一条龙的营销链条,使得客户之间的关系空间更“微”小,销售与购买更高效,取得了以小博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

三是法律生活。近几年,“普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请专家对于法律条文的宣讲,而是“在事件中学习”,逐步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例如2015年12月,河南大学生闫某掏鸟窝售卖国家保护动物燕隼,获刑10年半,瞬间舆情汹涌,或曰如此重判,有失公平。其实,“在自己家门口”随手掏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身就是伪命题。燕隼和凤头鹰走私出口一只也能赚上万元,在网上兜售的闫某并非初犯,这是网民所不大关注的。经过解释,舆情翻转,环保法也落在实处。而2017年1月天津“非法持枪案”二审,赵老太太改为判三年缓刑三年,也说明“微民”们的意见起到了作用。

四是文化生活。从寓教于乐的意义上讲,年轻网民在网上读完四大名著的,当然没有追看“穿越剧”的多。但是,“微传播生活”把网民关心的文史哲经、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统统搬到了手机上,却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意义上的“网红”不再局限于明星大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一夜蹿红的契机。例如2016年春节之际,“两只大鹅”成为网红——短短两天之内,微博被转发了1.8万次[8],成为新年之后最吸引眼球的“网络文化事件”。其启示在于:“微时代”的网络文化事件并不是有意炒作,是因为编辑发表心理、社会认同心理与受众围观心理的共同作用而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闻焦点。

五是社会生活。在信息无限发达的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微博微信覆盖着、牵动着。“微民”在朋友圈发购物广告、网络慈善也史无前例地多如牛毛。微时代折射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发展走向。例如2016年底轰动全国的“罗一笑事件”,从9月10日一笑父亲罗尔在其微信公众号上首发《我们不怕讨厌鬼》,到11月30日上午《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到罗尔选择“卖文”筹款,到剧情翻转网友称其营销炒作。再到250多万元资金原路退回至网友,笑笑去世。[9]该事件留给了社会太多的思考。但是有两点是最要紧的:一是罗一笑虽然走了,但爱没有走。二是微信在这次事件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是学术生活。长微博与微信机制完善之后,在手机上形成立意、查询资料、集中观点、展开论述、做出注释、投稿发稿……都已经成为事实。专项的学术“朋友圈”正在取代科研人员的书斋生活。而不同观点的辩论、不同思想的交流乃至学术不端行为的揭发,都已经成为“知识微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专题网站、专题推送号、网络杂志的兴盛,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的“填表一族”。

生活原本细微琐碎,微生活的意义在于小民生活融入时代洪流,带来广泛影响。你融入生活的方式可能是一张照片,一张明信片,一段心情告白,但这一切都可能带来积极的社会反响。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说:“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的战士。”[10]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生活不管是“微不足道的生活”,还是“微笑着生活”,都是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所以,“微传播时代”的内涵与外延伴随着“微生活”正在逐渐扩大而深入。

当然,“微生活”同样有致命的短板。陈平原先生在北大作讲座时说:“我以为,微博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自娱可以,交友可以,揭弊也很好;但文体上有明显缺陷,写作心态不佳,传播效果也可疑。……‘在微博上,一百四十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如此强调草根性,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平等是平等了,但文化上的创造性,真的被激发出来了吗?我感到忧虑的是,没有沉潜把玩,不经长期思考,过于强调时效性,且最大限度地取悦受众,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而这,无论对于学者还是文人,都是致命的诱惑。”

总之,无论发展变化速度与幅度如何,越来越轻便、越来越快捷,功能越来越齐全,操作越来越简便而且价位越来越合理,是“微传播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习近平同志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1]可以肯定,微信所代表的“微传播时代”并不是互联网发展的终结,更加迅速便捷的、能够满足大众通信新诉求的、信息安全问题更有保障的、商业应用更为广泛的、娱乐休闲更为简便有趣的即时通信工具会以新的姿态出现。“微传播时代”内涵的深入与外延的广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文为岭南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项目“基于SWOT分析法的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QW1416)

参考文献:

[1]《2016微信数据报告》发布日平均用户达7亿多人[EB/OL].http://mt.sohu.com/20161228/n477177839.shtml.

[2]四书五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576.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5—177.

[4]世说新语·雅量[M].北京:中华书局,2014:336.

[5]郑振铎.民国版精装本《世界文库·2》[M].上海:生活书店,1935:6.

[6]鲁迅.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M].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卷):366.

[7]总理发出“红包”让创业圈爆棚了![EB/OL].http://news.163.com/17/0129/09/CBUHBHEC000189FH.html.

[8]动物成“网红”:“接吻”总能红“不解风情”也行[E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2-18/7762023.shtml.

[9]罗一笑虽然走了 但爱不能[N].深圳特区报,2016-12-25.

[10]鲁迅.这也是生活……[M].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卷):626.

[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8/174730704694.shtml.

(作者为岭南师范学院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师)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