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展示辉煌成就的华丽篇章

——《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评析

苏长虹
2017年10月20日15:22 |
小字号
原标题:展示辉煌成就的华丽篇章 ——《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评析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一论断,让每个人回首五年时,会产生更多思考和认同。

十九大召开前,《人民日报》推出的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特刊,就对极不平凡的五年成就做了系统梳理,其中,自8月7日至9月19日推出的32期“地方篇”特刊,纸媒端展示辉煌成就,移动端网友点赞家乡,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日报社研究部苏长虹就此撰文,解读这32期特刊中的门道。

从8月7日至9月19日,《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共登出反映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变化的特刊32期。这组特刊顶天立地,展示辉煌成就,反映大主题,落笔小切口;凝神聚气,讲述百姓故事,突出获得感,聆听心里话,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舆论氛围。

01

“四个意识”的宣传效果突出

综观特刊地方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浓墨重彩地宣传了各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和不凡成就。

这首先体现在各地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和专访上,通过这些文章不难看出,各地不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且特别重视学习、领会总书记在视察当地时发表的讲话精神。许多地方都把总书记视察讲话的要义精髓提炼总结,如“三个着力”(天津)、“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辽宁)、“四个扎实”(重庆)都醒目地做在了当地书记文章的标题上。看完这些文章,就能了解中央对这些地区的总要求。有的虽然没有出现在标题上,但也把总书记的指示要点作为文章主线,如广西篇就把总书记对广西发展的要求概括为“‘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

其次,不少特刊都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版面提要“对标”,直接反映各地狠抓落实的思路和举措。北京篇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把总书记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指示与北京市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其他特刊虽不是每期沿用此种形式,但无不把总书记的各项指示作为红线,无不把自己的创新实践与党中央的要求紧密相扣。

02

创新发展的宣传效果突出

特刊之“特”,就是要呈现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依靠干部群众进行创造性实践的生动情景,充分展示各具特色的闪光亮点。

北京的国际一流都市及“双奥之城”建设,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上海以自贸区为代表的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给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绩有目共睹;河北的重点是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说到西藏,人们最关注如何做到“治边先稳藏”……

读者也容易关注特刊的第二版,因为特刊一版是封面版,翻开后的特刊二版是具体展开报道各地成就的第一个特刊版面,必须用心布局。如:山西篇,该版头条是《风清气正 奋发有为》,从4个方面详解如何治理塌方式腐败;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特刊二版生动再现了700万乡亲脱贫奔小康的历程;说到内蒙古,人们最关心它何以成为全国“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的秘笈在哪里……这些版面重点突出,策划在先,说明我们的记者深刻了解当地的中心工作,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中央赋予当地的使命、任务和要求。

03

点面结合的宣传效果突出

反映一个省份的成就,点与面的结合是最应该讲究、最值得重视的标准和要求。可喜的是,几乎每期特刊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取得了突出效果。在“面”上,书记省(市)长的文章已经做到了较强引领,关键是如何做好“点”的宣传。

找准找好故事,充分展开叙述,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山东篇的《这哪是一碗粥 这是乡亲们的情》一文,讲述驻村第一书记吴曲波帮助乡亲投资修路、大抓产业、改变村风的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生动,把故事讲透了,因此颇能感动读者。

集中一个主题,找到典型人物,是一个好主意。如,广东篇用了一个整版,写了5个人的“中国梦”,他们的事业成功代表了普通劳动者的奋进足迹。

做好图表视频,力争锦上添花,是一个好配方。图表举目可见,摄影专版推出一批佳作,视频方面也有良好表现,特别是青海篇,8个版配发了12个全部由人民日报记者完成的二维码。

32期特刊,不仅是各地创新发展的成就展示,也是一份高水平的新闻大餐。特刊版面显示,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能够吃准吃透迎接十九大报道的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创新新闻生产方式,这为我们今后做好大规模大主题宣传报道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样本。

(责编:薛贵峰、荣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