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大稿用成“豆腐块”,人民日报记者这样说……
作为一名记者,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最后上版却只有一个小“豆腐块”。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是风餐露宿、幕天席地的辛苦工作得不到体现的挫折感;还是服从宣传报道全局,再接再厉的泰然处之?对于强调大局意识的党报记者来说,这更是一个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今年10月上旬,人民日报社地方部约请内蒙古分社记者采写“十九大时光”栏目稿件,采写对象为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部队。记者冒着严寒,深入连队基层采访4天,写出了一篇千余字稿件,但最终囿于版面,仅刊出500余字。面对这个“豆腐块”稿,记者思考颇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吧。
“豆腐块”里悟乾坤
人民日报社内蒙古分社 张 枨
10月23日清晨,我在人民日报十九大特刊八版看到了自己采写的《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连:一片赤子心 忠诚戍北疆》(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3日12版,编者注),本应内心欢喜,可看完后却颇有些失落:耗时4天、耗神费力、花费不菲,最终只发出一篇五百余字的“豆腐块”。
10月上旬,人民日报社地方部约写一篇人民日报“十九大时光”栏目的重要稿件,采写对象是中蒙边疆的边防部队,计划于十九大前夕在重要版面刊发。
十九大开幕在际,面对这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与内蒙古分社领导商量后,确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于2014年1月视察过的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连作为采写对象。为了能够采写出更加富有现场感与真实感的稿件,我放下手头其他任务,动身前往兴安盟阿尔山市。
刚入10月,阿尔山已是寒风凛冽,夜间气温达零下十多度,尤其是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三角山哨所,五六级大风扑面而来,即使身着厚重冬装,还是感到非常寒冷。
在阿尔山三天的采访中,边防连三角山哨所哨长王挺说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过去哨所条件十分艰苦,保暖很差又没法做饭,只能回营地打饭,热饭即使放在保温盒里,回来也成了冷饭。如今,哨所新建了食堂,加固了保温层,比以前好多了。当时正值中午,我在哨所食堂闻到了阵阵菜香,看到战士们吃着热乎饭菜时心满意足的表情。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这些细节是捕捉不到的,也不可能触动我。
由于此次深入连队基层,与战士们面对面交流,因而获取了大量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写作时当事人生动的表情和语言都会浮现在眼前,写出的报道也就更有现场感与画面感,很快一篇千余字的稿件便顺利完成。
同时,为了配合报网融合,在采访同时,我还在现场拍摄了相关视频素材,剪辑制作成二维码,以期让读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但是由于版面安排有变,十九大前稿件没能刊出。
十九大开幕后,部里又通知我,根据新的报道要求作补充采访。我通过电话采访等方式,作了补充修改,报道终于在10月23日刊出,但囿于版面,只保留了五百余字。视频内容由于主要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与当前宣传主题不符,故视频二维码也未能得到使用。
多日过去,我还经常想起那个“豆腐块”。耗时4天的精心之作在版上最终仅呈现一个“豆腐块”,究竟值不值?
报道刊出不久,连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息,令我不禁深思。渐渐明白了一点,作为一个人民日报记者,采写报道不能只算自己的“辛苦账”“经济账”,不能只看到“显性财富”,即发出的稿件篇幅、位置及内容等;更要算“政治账”,要看到报道产生的“隐性财富”。在采访中获得的人生阅历、在采访报道后获得的对新闻价值的重新认识、相关选题素材积累对今后工作的帮助等等,这些账都得学会算。
心平气和后,第二次改稿中和编辑沟通时的那些情形也重回耳畔。由于宣传要求有变,版面安排方面也相应变化,像我这样原计划安排在会前刊出而未能刊出的稿还有一批,有的稿件后来补充改写后也发了“豆腐块”,有的稿件则在综合报道中变成一个镜头、一个场面,有的甚至只用了采访主人公的一句话。
人民日报社历来强调记者要有大局观,不仅是说记者在采访中要增强宏观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有大局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既要有开拓创新意识,随时做好准备,有写出大稿、好稿的担当,同时又要服从宣传报道全局,甘当配角,甘做绿叶,甘写小稿,甚至有时发不出稿,都要听从组织分配,服从版面安排,全社一盘棋,打好每一仗。我似乎忽然明白了,所谓大局意识,不仅指做稿,也包括做事和做人。
我是2016年9月到内蒙古分社的,记得有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说过:“记者写出的稿子,一个是报纸上看到的文字稿,另一个是别人看不见的内心的磨练稿,在一定程度上,内心的磨练更为重要。”有些道理是只有经历过了才会逐渐明白的。这次“豆腐块”稿采写前后的经历,这个磨练、受累而结果不如预想的经历,使我从中领悟到许多。也许,这正是一名党报记者走向成熟的开始吧,同时,也当是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