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7年第12期

浅析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真人秀节目

任颖子
2017年12月11日09:25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在新媒体文化日益兴盛的今天,受众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的传统传播形式,转而成为媒介文本的主动创作者、传播者,参与式文化应运而生。作为传统媒介的收视主力军,真人秀节目也亟待在参与式文化的大背景找到一条持续发展之路。网络真人秀作为一种新的真人秀节目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迅速成为收视热点,造成热议话题。本文拟在参与式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其产生和发展现状、主要制作模式与形态特征以及其中出现的媒介融合现象的分析,探析此类节目形态的成因及其带来的传播效应。

关键词:参与式文化;受众;网络真人秀

一、参与式文化催生真人秀节目新形态

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是一种基于web2.0网络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题,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

这一文化现象,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亨利?詹金斯所提出的。在《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一书中,他首先注意到了网上广泛流传着粉丝自创同人作品的现象,由此指出观众已成为主动的消费者与熟练的参与者,并率先提出了“参与式文化”这一文化现象。

而今,随着互联网日渐成为传播媒介中的中流砥柱,其本身所具备的低门槛、交互性强、文化信息的多样性和非专业性等特征,使依赖其发展的参与式文化成为一种不可忽视和回避的文化力量。而反观传统媒介,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不断冲击与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促使传统媒体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而这些都使得一些固有节目的形态随之发生变化,许多传统的节目形式在被淘汰的危机中不断调整改版,努力适应新的媒介传播模式带来的新的问题与挑战。

在传统的被动式媒介文化转向更注重创造与分享的参与式文化的大背景下,真人秀节目因其本身具有接近真实、贴近生活、互动性强、受众参与程度高等特点,也更易受到参与式文化的影响。

自2000年广东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第一个中国大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开始,到2005年风靡全国的“超女现象”,再到2013年以来的明星真人秀,亲子真人秀持续引发的话题和热潮,曾在西方创下收视奇迹的真人秀节目也在登陆中国电视荧屏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刷新人们对它的认知,引发我们对其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纵观中国大陆地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其自身也在节目形态上持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更呈现出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许多全新的真人秀节目形式也应运而生,网络真人秀便是其中之一。

二、网络真人秀节目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成为一种潮流现象的当下,“互联网+真人秀”的组合似乎也显得顺理成章。网络真人秀,主要是指由网络视频服务商、影视制作机构,甚至是个人(自媒体)制作,并以网络平台为主要播出渠道的真人秀节目。与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相比,其保留了真人秀纪实性、冲突性和游戏性的三大特点之外,因其播出平台的特点,网络真人秀节目具有题材更广泛、制作规模更小、内容更大胆、目标群体更细分、消费群体更年轻、互动性更强等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网络真人秀绝不是简单地将原先的内容换一个播放平台播放,而是从更深的层次上,把互联网思维渗透到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意味着网络真人秀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播出渠道的变化,而是一次从创作理念层级开始发生的真人秀节目新形态的探索和改革。

缘因2014年爱奇艺推出的网络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的异军突起,有人把2014年称为是网络综艺节目的元年,紧随其后的2015、2016两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大量的网络视频服务平台都瞄准时机介入到网络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中去,而随着阿里巴巴注资优酷土豆,百度与爱奇艺资本融合,腾讯联合华谊兄弟等资本融合与影视行业的结构整合,网络真人秀节目的数量和投入规模都获得了高速增长,播放点击量更是惊人,整体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势头。仅2016年、2017年两年,就有大批网络真人秀节目上线。(表1)

从显示数据来看,仅在一年时间里,各大播出平台的网络真人秀节目数量就呈现出了爆发式的上升趋势,参与制作的团队也呈现出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持续上涨的同时,各大视频网站在真人秀节目的选题类型上也出现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爱奇艺在原有品牌节目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触角积极伸向真人秀的各个类型,在2017年的真人秀节目表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热门类型,并积极尝试新选题、新类型;优酷土豆则走少而精路线,在其中着重发展直播类真人秀,做出自我特色;腾讯视频在2017年的自制真人秀节目布局上则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情势,在延续精品节目的同时,引进韩国综艺王牌节目,持续打品牌节目路线。

与不断增殖的节目数量成正比的是,网络真人秀节目的点击播放量也在逐年递增,虽然总量上仍无法与卫视综艺比肩,但其增速不容小觑。有数据显示,2016年排名前十位的网络综艺在各大平台的总播放量为90.5亿次,相较前一年增长53.1%,而同年排名前十位的卫视综艺在视频平台的总播量同比增速仅为15.6%。

由此可见,网络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虽然在节目的类型形态上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和发展,但因其在数量上呈现的爆发式增长,及其业已形成并不断增长的受众群体,对其的分析研究已刻不容缓。

三、网络真人秀的主要特征

网络真人秀节目在中国能在各类节目形态中杀出重围,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其实很复杂,既有政策大环境的支持和引导,也有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基数稳定持续发展的原因,跟其以90后人群为主要收视群体的娱乐消费意愿强烈也密不可分,可以说网络真人秀的迅速蹿红是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但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除却外部环境条件因素,在参与式文化盛行的大环境下,网络真人秀节目本身具备了选题类型广泛,形式灵活,受众参与性高、互动性强的先天优势。

(一)选题类型广泛,针对性强

网综审查机制较卫视综艺要相对宽松,因此,在网络真人秀节目的选题类型上,其可选范围显然更为广泛,而网络平台的界面分类标签等的使用,也方便了网络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分,精准定位受众,这一点是传统电视媒体较难做到的,而也正是针对性强的特点,使得网络真人秀节目首先在内容上可以做到更为专业化和类型化,在受众需求的把握上也变得更具有针对性。

(二)强化主持人风格,个性化强

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网络真人秀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和风格定位上更讲求风格化和个性化。考虑到其目标受众的年龄层次和感性诉求,作为网络真人秀节目的主持人,其语言风格、观点言论,无不带有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加之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个性化的主张和观点较多地出现在此类节目中,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拥趸。个别节目更是利用双主持人或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的观点差异制造冲突,营造戏剧性效果,形成争议话题,并利用网络平台的观众评论与弹幕造势,希望带来后续的话题热度与传播效应。

(三)技术革新带来新的节目形式的可能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线上节目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带来了可能,特别是VR技术和直播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正契合了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特征,使得网络真人秀节目在形式上完全打破了传统电视平台在播放时空上的限制,出现了“直播类真人秀”这一新类型,即时直播的真实感挑战了传统电视真人秀“录播”存在艺术加工的弊端,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窥私欲”。此外,在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挤压和刺激下,还出现了一些跨媒介融合的真人秀节目。比如湖南卫视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我想和你唱》就联合了“唱吧”APP的O2O模式和《女神的新衣》联合电商平台的T2O模式,打破了线上线下的时空界限。

(四)受众的自主参与性和全新的互动体验

不论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的节目形式的出现,网络真人秀节目赢得观众青睐的根本性原因还是在于其高度的自主参与性和全新的互动体验感。较之传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观众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更便捷、更即时地参与到节目中去,不论是间接地进行评论区或弹幕评论,还是直接参与票选,甚至是利用节目素材制作表情包和鬼畜视频,在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持下,这些参与行为的获得与反馈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及时,而这一时间差上的优势,带来的是比以往加倍的身临其境感和更易被满足的互动体验感,而这些,正是观众在真人秀节目中最期望获得的快感体验。

简而言之,在参与式文化的大背景下,依托网络平台而生的真人秀节目,在传播内容和手段上都具有新媒体原生的特征与优势,正是这些特征与优势决定了其能在各类节目形态中迅速站稳脚跟,并成为一支收视新生力军。

四、结语

放眼当下的影视行业,我们不得不承认,以网剧、网综为首的一批基于网络平台产生的节目类型已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然而,就在资本大量涌入,传统电视人和制作机构纷纷“触网”的情势之下,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这一热潮背后所隐含的各种问题与危机。我国真人秀节目,特别是网络真人秀节目获得持续高收视和高专注度的同时,依然没有摆脱节目原创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易触碰道德底线等的诟病之声。新的节目形态在数量上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的同时,它的内容和质量是否能随之跟上,而直播等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引发道德伦理的争议,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并冷静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宫承波,张君昌,王甫.真人秀在中国[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3.罗霆.互联网+真人秀:2016真人秀的格局形态问题[J].新闻战线,2017(01).

4.王春枝.参与式文化的狂欢:网络直播热潮透析[J].电视研究,2017(01).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