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传媒2017

基于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的科技传播策略分析——以人民网“科普中国”为例

王亚鹏
2018年02月05日11:31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科技传播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科技传播的活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主流媒体网站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承担着传递知识、教育大众的职责。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与中国科协合作,建立了专门的科普频道,对于提高科技传播的效率,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民网“科普中国”、科技传播、传播策略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科技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科技传播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知识应用的先导环节,也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科技传播的活跃无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是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主流媒体网站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承担着传递知识、教育大众的职责。

一、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网站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大众传播作为传播方式的一种,可以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正如美国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和R.K.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兴趣和有组织社会行为》所说,大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 科学技术借助大众传播的威力,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人类从大众传播中获取新的知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科学技术的更新与传播。科技与传播如此实现了两者的互动。

(一)科技传播的内涵与外延

科技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科技传播的研究也日渐活跃。但是,目前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没有统一。而对于究竟是使用“科技传播”还是“科学传播”,抑或是“技术传播”,也没有定论。同样的,国际上对于“科技传播”也没有形成共识,既有“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有“Science Communication”,也有“Scientific Communication”,还有“Technical Communication”。

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社会家J.D.贝尔纳首次使用了“科学传播”(Scientific Communication)的概念。在他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提到:需要极为认真地考察解决科学交流的全盘问题,不仅包括科学家之间交流的问题,而且包括向公众交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划分为提供专门资料和提供一般资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科学出版物本身的职能和科学家之间个人联系的其他手段,第二部分涉及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

J.D.贝尔纳对于“科技传播”的认识,包括三个部分:科学家之间的交流、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涉及提高科学研究效率的问题,而科学普及关心的是让公众有机会了解科学所起的作用,了解科学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周绍森在《科技创新论》中也将科技传播分成三个层次:科技交流、科技教育和科技普及,具体如下:①科技成果→科技传播→企业→生产转化→市场应用;②科学技术→科技传播→专家→学习,创新→新技术;③科技知识、科学认识方法→科技传播→广大群众→提高科学素养;④科学技术→科技传播→人才培养。其中①②中的科技传播我们称之为科技交流,它主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与产业化,促进科技的有效供给;③中的科技传播被称为科技普及,它主要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扩大社会的科技需求量;④中的科技传播可称为科技教育,它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向受者传授科学知识、传授工程技术技能、传授高尚的科技品德、传授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综合已有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所谓科技传播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扩散与传递,它是一种传播过程。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技传播现状

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2008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合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施行;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引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提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 。这些法律和规划从法律层面和国家层面对科普工作进行了部署。

目前,中国科普网站主要有大型综合型、一般综合型、地方型、专题型、相关科普型和基于大型综合网站的科普频道等类型。这些科普网站与栏目按主办单位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科协系统科普网站、科研教育系统科普网站、科普场馆科普网站、政府部门科普网站、个人科普网站、媒体科普网站、企业科普网站、大型综合性网站科普栏目,以及其他类科普网站及栏目。按内容可分为百科类综合科普网站和分科类的专题科普网站(包括天文、航天、生物、地球、信息技术、国防和健康等方面)。

根据2017年8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6.3%。 网络媒介在推动科技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融合了传统媒介的特征,形成发散型传播结构,以非线性方式把信息送到广大受众,使得科技传播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我国主流媒体网站,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除了具有普通网站的特性,因其是国家主流宣传阵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拥有广大的受众,在进行科技传播时相比一般的科技网站,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更高。

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将传播功能定为: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因此,主流网站进行科技传播也是其媒体责任之一。

二、人民网“科普中国”传播策略分析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科普中国”除了有自己的网站,还与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等合作,在其网站推出“科普中国”频道,进行科技传播。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人民网是主流宣传的阵地,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与手段,同时也是网络舆论生态中的“领航者”。人民网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参与打造了“科普中国”项目,建立了“科普中国”专题页面,开通了“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人民网科普中国专题页面在 PC 端及移动端总浏览量超过 1 亿人次。

(一) 主题多样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分为三大板块,“乐享健康”“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和“科学为你解疑释惑”。“乐享健康”是与受众身体健康相关的信息,其中还下设“食品健康”“心理安全”“睡眠健康”等板块。“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是与科技发展相关的新闻资讯,包括“原创平台”“新鲜资讯”“热点追踪”等内容。“科学为你解疑释惑”则是与流言、谣言相关的科学求证板块,具体细分为“科学求真”“解惑专题”“流言破解”等小板块。详见下表: 

总的来说,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的内容主题多种多样,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几乎都有涉及。从创作来源看,既有人民网原创的内容,也有转载的内容。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