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1期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赏析

刘保全
2018年03月29日10:13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2017年11月2日,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50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0件,三等奖143件。

笔者从获奖作品中挑选出消息、通讯、评论各1篇进行赏析,以期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丰富新闻写作理论知识,激励新闻从业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把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奉献给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新闻作品

用平凡的视角刻画出的伟大英雄

——评文字消息一等奖《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

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解放军报》2016年8月1日要闻版上的《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荣获文字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平凡人的视角,刻画了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的英雄壮举。从新闻采写上来看,它有以下两个特色值得点赞。

一、妙用引语,价值倍增

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的观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引号有吸引人眼球的功能,报道中带有引号的句子,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引用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引语还能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表明,在报道中巧用引语,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倍增。这篇获奖消息在使用引语上是很成功的。如文中写道:

“他是我选来的,也是我送走的,他是个天生的优秀飞行员。”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动情地说。

着舰指挥官王亮说:“他最后一个飞行架次表现依旧出色,面对特情,他的处置冷静而准确。”

为国担当,他到舰载航空兵部队报到时与妻子张亚约定:“未来一年别来探亲,等我驾战机从航母上凯旋,再与你相聚!”

还有文中在结尾处写的英雄的妻子、女儿、父亲说的话。全文907个字,引语就占了240个字,占全文篇幅的近三分之一。文中的引语使报道真实、客观、可信,从而使报道更加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二、细节说话,催人泪下

著名作家孙犁在《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中说:“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还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细节决定一部作品或一个人物塑造的成败。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曾获得过两次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莫林说过,“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收集有关细节,如面部表情、音调、姿势等”[1]。细节,常被称作“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细节,是人物生活中最真实、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就是要让细节说话。

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个细节可见人生。这篇消息在运用细节上是很成功的。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既聚焦时代近景,写出了英雄的音容笑貌,又放大时代景深,写出了英雄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的悲怆。如文中写的:

4.4秒,生死一瞬,他毅然选择“推杆”挽救飞机,放弃了第一时间跳伞。

篮球场上,满场飞奔、笑声爽朗的是他;饭桌上,讲笑话逗大家乐的是他;训练中,面对风险笑容依旧的是他。最后一次飞行,他还是微笑着登上战机……

消息结尾更是抓住英雄骨灰回家的诸多现场细节,如文中写的:妻子张亚喃喃道:“超,醒一醒,你给我买的新裙子,我还没穿给你看呢。”女儿的哭声,让送行的人们泪流满面,却没能唤醒“睡着了的爸爸”。看完飞行事故视频,老父亲抹抹眼泪:“崽,你尽力了,跟爸回家吧。”这样的细节,读起来催人泪下,那个以“国为重、己为轻”的英雄形象使人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并久久留驻心间。

在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社会效果”一栏写道:消息推出后,便以其独家细节、独特视角、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读者和媒体同行的广泛好评。浏览各媒体平台的网友评论,很多跟帖进行点赞,其中一名网友点赞道:“这篇消息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英雄原来离我如此之近,如此伸手可触。曾经的张超,平凡如我。他的成长,让我感到,有一天,我也能完成属于我的英雄壮举。”可见,消息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它的获奖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