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3期

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2】

朱  霜
2018年05月04日09:4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四、动员:网络事件中的情感作用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讯息传递速度大为增强。社交网络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成为传播者,草根的话语权有了明显提升,网络群体事件频发。情感在网络群体事件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网络动员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网络话题事件的研究中,情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维度。蒋晓丽认为,情感是网络话题事件的根本动力,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网络动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充分激发了网民脆弱又敏感的情绪,并调动起了他们情感背后的力量。情感不断刺激并推动着网络互动的发生,从而形成了网络事件[2]。陈相雨认为,媒介产品诸如广告作品传递出的不正确导向侵蚀着人们情感,加剧着社会情感的失衡,而负面情感的不断堆积是网络事件与社会冲突发生的温床[17]。谢金林认为,情感在网络政治抗争动员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体角度出发,事件所激发的网民情感决定着网民对事件本身的思考与解读,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同与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从社会角度出发,网民对于事件的情感反应深受社会文化内蕴的影响,而社会文化的框架决定着网民与政府的互动模式,直接决定网络政治抗争动员框架的建构[18]。

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情感在网络事件中起着决定动员效果的关键作用[19]。作为网络事件的动力源泉,情感不断促进着网民们大规模的情感共振与话语协同。陈相雨认为,个体情绪并不会直接导致网络集群行为,只有当其被抗争主体征用,与社会情感体验一致时,网络话题事件才会发生[20]。他还认为,情感动员策略是当前我国网络集群行为的动员策略之一,行动主体针对特定议题,通过情感表达,整合原子化个体,以期推动网络集群行为迅速生成[21]。刘涛认为,表演式抗争实践中,情感不仅携带着明显的资本属性和阶层属性,而且同时发挥着行动要素和行动目标的双重功能,情感抗争因此成为一种亟待重视的抗争机制和分析范式[22]。

五、管控:情感传播文本的数据挖掘与情感识别研究

情感动员的广泛运用,导致舆论场上出现情绪充斥但理性匮乏的局面,因而实质上遮蔽了某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网络公共空间[23]。因而,社会情感的治理必须提上社会治理的日程,才能更好的预警和管控社会。不少学者将视角放向社交网络中情感传播的相关数据挖掘计算,采用大数据或量化的对网络文本进行情感挖掘。

纪雪梅、王芳从情报学信息分析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社交网络用户情感传播特征和规律分析的研究成果[24]。安璐、欧孟花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情感网络图谱,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感状态和分布,探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情感传播路径,并结合舆情话题综合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情感演化态势[4]。郑飏飏利用情感分析技术提取了弹幕评论中包含的情感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以此获取网络视频的情感特征及走势。还有学者基于情感扩散和社交关系研究分析微博情感传播特性和能量传递特征,从网络情感传播视角出发研究社会救灾物资选址等问题[25]。

然而,情感传播文本的挖掘计算与情感识别的管控??研究,大多处在起步阶段,且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在剖析事件中情感的传播特性、作用方式等,对于如何避免情感主导的负面群体事件日渐盛行的现状,推动情感传播向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式发展,尚无研究定论。

六、结 语

对于情感的研究探讨,虽早有学者着眼于此,但情感传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理论系统的成熟研究。并且,在研究视角方面,学者们更偏重于情感在传播中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号召力、感染力的特性研究,往往却忽视了其主观性强、负面情感更易被传播的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到社会的情感治理实际上迫在眉睫。因情感的病毒式传播挑动大众敏感情绪而导致的问题事件愈发屡见不鲜,虽有情感管控的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但基本处于认识问题的层面,离推动问题的实际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参考文献:

[1] 陆扬.“情感转向”的理论资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30-38.

[2] 蒋晓丽,何飞.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网络话题事件的情感传播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2):120-123+153.

[3] 李伟代,刘星河.《远方的家》:故事化叙事视域下的情感传播[J].电视研究,2015(6):40-42.)

[4] 安璐,欧孟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情感图谱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0):120-130.

[5] 陶薇.论组织战略性公共关系维持中的情感传播策略[J].商业时代,2011(13):33-34.

[6] 石姝莉,陈蒙.《中国式相亲》的情感传播研究——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理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7(12):101-102.

[7] 张兵娟,路畅.大型公益电视节目的情感传播与共同体价值建构——以大型公益电视节目《等着我》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114-116.

[8] 张晓峰.电视创作中的情感传播语言[J].视听界,2002(4):17-18.

[9] 庄妤.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语言情感表达[J].记者摇篮,2016(12):38-39.

[10] 王芳.“萌”视觉动画的情感传播策略——以《熊出没》为例[J].传媒,2016(8):62-63.

[11] 孙海燕.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J].新闻传播,2017(21):115-116.

[12] 刘茜茜.媒介仪式中的情感传播效果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1):192-193.

[13] 崔莉.媒介之媒介:论电视情感传播的工具性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143-144.

[14] 张辉东.要注重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情感正效应[J].湖南社会科学,2010(3):217-219.

[15] 李海昌,朱永胜.地市台新闻频道呼唤理性与情感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9):61.

[16] 朱彦.找寻传媒感动受众的情感密码[D].西北大学,2005.

[17] 陈相雨.商业广告“讲导向”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准绳[J].传媒,2017(20):77-79.

[18] 谢金林.情感与网络抗争动员——基于湖北“石首事件”的个案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9(1):80-93+126-127.

[19] 杨国彬.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9).

[20] 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2):166-172.

[21] 陈相雨,张卫.网络集群行为动员:场域、策略及其风险[J].江海学刊,2016(6):226-233.

[22] 刘涛.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9(5):102-113.

[23] 汤景泰.情感动员与话语协同:新媒体事件中的行动逻辑[J].探索与争鸣,2016(11):49-52.

[24] 纪雪梅,王芳.SNA视角下的在线社交网络情感传播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7):139-144.

[25] 郑飏飏,徐健,肖卓.情感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在网络视频弹幕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11):82-90.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