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
摘 要:本文对国内情感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分类和梳理,最终厘清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媒介产品生产中情感呈现的述情研究范式、网络事件中情感作用研究的动员研究范式、情感传播文本数据挖掘与情感识别研究的管控研究范式。最后本文对国内情感传播的研究成果现状进行总结评述、提出不足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情感传播;情感转向;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3-0074-03
一、引 言
在世纪之交,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不断变化,情感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情感转向成为继文化转向之后的又一重大研究维度转变。情感转向的触角很快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批评这些本土地块蔓延开去,波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全部领域[1]。在情感转向影响下,社会学家开始探索情感在社会结构、人际交往等领域的作用方式及影响等。现代生活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将情感转向带回传播研究的视域,情感传播成为传播研究的热议话题。近年来,有关该理论的研究日益丰富起来,本文就这些文献加以整合、分类和梳理,以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一)情感传播理论的概念界定
由于情感传播理论是一个外延性较大的概念,所以不同学科视角对其概念界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蒋晓丽、何飞将仪式传播与情感传播的概念等同起来,他们认为,“仪式传播”是指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人们基于一定情境和机制而展开的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从而达到情感和意义的共享,仪式传播也即是情感传播[2]。此界定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将情感传播置于互动仪式下,把情感传播与仪式传播等同起来,而忽略了情感传播在其他视角下的作用方式、意义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李伟代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视角出发,认为情感传播就是通过情感的渠道,把人类共通的情感注入电视画面之中,使观众在情感的体验、想象、享受中自觉地接受故事叙述,从根本上与其建立起一种持续的、长久的情感关系[3]。还有研究者将情感传播与社会情绪的感染传播联系起来,认为情感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情绪的载体通过其嵌入的社会网络对情绪进行传播[4]。在众多的观点中,笔者比较倾向于陶薇从互动关系维持视角出发的界定:情感传播作为战略性关系维持中内容纬度的构成要素之一,主要是研究关系维持中双方的情感互动对战略性关系维持的影响[5]。这一观点,为我们把握情感传播理论提供了较为宏观的视角;关系维持这一说法,虽侧重在互动交流情境下,但其概念的核心实际上可以适用于众多学科视域对情感传播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
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笔者以“情感传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剔除相关性不大的一些文章,截止到 2018 年2月1日,共得到142篇有效的文献研究样本。本文以得到的14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情感传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总结,通过提炼、分析、比较研究样本,从而得到情感传播理论研究的整体范式演进过程。
三、述情:媒介产品生产中的情感呈现
(一)过程:情感在媒介产品中扩散开来
情感在媒介传播中,经常被传播者当做一种表现性工具来使用,以此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实现传播意图,因而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媒介产品中情感的扩散传播,剖析情感在其中的表达、运作方式、传播过程等。石姝莉在《<中国式相亲>的情感传播研究——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理论》中认为该综艺成功的核心在于巧妙运用了情感传播技巧,通过电视媒介,将其背后的情感内蕴传达给了电视画面前的观众,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又因情感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关注与各方面的讨论,灵活运用情感开辟了节目成功的市场[6]。张兵娟、路畅分析了电视节目《等着我》的成功案例,认为该节目以情感传播为主要定位和诉求,通过电视媒介的仪式传播和放大,形成一种情感能量、情感关怀和情感信任,从而对共同体的价值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
(二)呈现:情感创造出更好的媒介传播效果
媒介本身是一个冰冷的传播工具,然而情感的加持却能让其焕发人性的光彩,带来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染力,因而把握情感在媒介产品中的运作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媒介产品中情感传播效果的实现取决于哪些因素?情感又是如何影响媒介传播效果的强弱呢?有研究者从语言出发,研究媒介产品创作中的语言表达。张晓峰从音乐语言、同期声、解说词等方面剖析了电视创作中的情感传播语言[8];庄妤认为电视新闻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在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发音准确、语音到位,并把握好情感表达,做到“用心吐字、用爱发声”,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9]。有研究者着眼于媒介产品中的情感表达策略。王芳认为流行动画《熊出没》主打仪式化亲情传播,情感传播策略的有效运用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0]。孙海燕探讨了专业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言语交际素养与进行情感表达的合理策略[11]。还有学者从宏观的视角出发,研究情感在媒介传播中的效果、功能、价值等。刘茜茜认为媒介仪式通过唤醒、凝聚、调控、强化情感从而架构起媒介传播中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桥梁[12];崔莉探讨了情感传播于电视媒介的工具性价值,提出情感是媒介之媒介的观点,她认为情感连接着传者与受者,同样发挥着类似媒介的联结与传播作用,同时是决定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工具[13]。
(三)方向:媒介传播中利用好情感这把利刃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越来越受到产品开发者的重视。一个成功的媒介产品在满足用户基本的功能性使用需要之后,其受到用户喜爱的核心必然是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如何利用好情感这把利刃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是媒介从业者现阶段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张辉东提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要扮演好在情感传播中的中心角色,牢抓情感审美价值的核心,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14]。李海昌、朱永胜认为地市台新闻频道需要情感的传播作用,并且提出体验事件、理性把握情感,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推崇的一种理念[15]。朱彦认为在数字营销时代,传媒从业者需要倾听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深究情感背后的价值,守护人类情感的一方净土[16]。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