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4期

新闻报道中地域标签化的成因与消解【2】

王  芳,张冠文
2018年05月17日13:3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新闻报道中地域标签化的影响

由于新闻报道传播的社会性和广泛程度,新闻报道中的地域标签化现象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而且触及认知影响和行为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地域标签化的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多,但是在某些层面上,其正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求真实、简练的新闻语言。首先,使用带有地域标签化的新闻标题或者新闻语言报道新闻时,能使新闻更简练,使受众更快接收理解,获得共通的意义空间。特别是本地媒体对本地新闻的报道时,使用地方惯用语,利用地方特色。这是地方媒体的一大优势。再者,在大量冗杂的信息中,受众是没有耐心一行行读新闻,简练易懂的新闻标题直接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地域标签化的新闻报道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其次,就传播效果来说,由于新闻中的地域标签大多属于嘲弄该地域的语言,能够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特别是附和时代潮流的标签,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转发和再次传播。

(二)负面影响

在报道地方新闻时,地域标签化的使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许多新闻报道中,标签化的新闻标题和新闻语言带有哗众取宠的意味,受众趋之若鹜,无视新闻事实,由此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主要的负面影响从不同程度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标签词汇赋予不同的意义色彩。地域标签化的新闻报道,从标签词面意义上来看,最直接的后果是对词义的意义的演变,破坏了标签化词语原本的意思,赋予它更多的与地域形象或者新闻事件相关的意义。在中华悠久的语言文化中,原本是褒义词的词语,现如今却演变为贬义词;原本是贬义词的词语,却被赋予调侃人的褒义词。它们逐渐失去原本的含义,被赋予新的意义。究其缘由,主要是新闻媒体用词不谨慎,习惯用标签迎合受众的品味,从而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

2.不利于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表达。所谓新闻报道,面向的受众是十分广泛的和复杂的,他们对地域标签化的词汇理解不同,从而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受众在读取新闻时,往往利用已有的认知去理解新闻,而新闻媒体正是利用受众的懒惰心理,使用地域标签化的新闻标题或者新闻语言获取共通的意义空间。地域标签化的词语往往是出于人们对地域认知的刻板印象。迎合人们的刻板印象虽然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受众,但并不利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表达。试想如果大多的新闻事实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那么从何而谈新闻的“新”。

3.导致地域歧视的社会认知。新闻报道对地域报道长期带有偏颇性的语言,不利于人们对不同地域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从而导致地域歧视的社会认知。不同地域的形象是由地域经济、地域政治、地域文化和地域人口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当地政府通过宣传打造地域特色,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建设本地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不同地域的发展,注重共赢的合作战略。更深一层地说,大部分的受众限于财力物力的条件,不可能去每一个地方亲身经历,只能依赖新闻报道了解外部地区,所以新闻报道的态度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地域认知。就事实而言,新闻报道对地域的报道偏负面,人们对该地域的认知也越负面。在地域新闻报道中,媒体过分提及地域背景,对待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这些都助长了受众对不同地域的不同的刻板印象,形成地域歧视。由于地域报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一些地域信息不够流通,若该地域出现一个负面消息,网民容易跟着舆论风向,发表不理性的言论,加深人们对该地域歧视的心理。毋庸置疑,每个地域都有好人和坏人,都有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都有好环境和污染区。然而,带有刻板印象的观念渗入到新闻报道和新闻实践中,或者在新闻标题中着重强调地域的意义符号,或者带有偏见的新闻语言,以此招揽受众。这些带有地域标签化的新闻报道一次次引起不同地域群体的骂战和地域冲突。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往往是新闻的第一发布者或者后续传播者,他们在长久的认知局限和新闻渲染的环境影响下,对不同地域的新闻早就失去了公正客观的接收态度和传播思想,从而导致地域歧视。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客观的反应事实,全面的报道。不应该以偏概全,利用地域标签化图报道之方便,导致人们对地域产生歧视的认知。

4.地域人群现实行为趋向标签。新闻报道对地域标签化的行为,会使该地域在潜移默化中趋向标签,向与之趋近的方向逐渐发展。所谓标签,是指人们透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他人的标签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产生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会有非理性的认知,但只有群体的行为被贴上“非理性的人群”的标签,个体的实际行动中趋向非理性的行为。新闻报道有选择性的把标签贴到不同的地域中,用标签表达新闻报道的态度,稍有偏颇,受众就容易被报道误导,以为自己隐藏在心里的想法是群体所共有的,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趋向媒体塑造的行为。就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而言,许多父母为了支撑家里的生活,去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孩子的成长发育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利于健全的心理成长。媒体在报道时,常常把地域背景情况特别强调,把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贴上“打架斗殴”和“孤独孤僻”等标签。孩子的思想不够成熟,善于模仿。以至于农村地区的不良少年的案例屡见报头。另外,一些媒体为博取受众眼球,报道不良案件时会把地域情况放在新闻标题醒目的位置,然后把作案细节和作案手法都公诸于众,致使一些潜在的犯罪分子模仿并犯罪。新闻媒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的媒介,理应客观公正报道,一味地夸张某地域的不良现象、给地域贴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地域人群的现实行为趋向标签。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