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4期

全媒体背景下“金话筒”奖评奖规则变化趋势研究【2】

王   蕊
2018年05月17日13:4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金话筒”奖评奖规则变化原因分析

(一)媒体环境的变化

在全媒体背景下,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正在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在现如今的时代中,受众的休息时间普遍呈现碎片化状态,新媒体环境下,移动设备终端的风靡更加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要求[2]。受众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接收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对于节目的自主选择性也越来越强。新媒体的影响在广播节目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以往的传统媒体中,广播节目是在固定时间段内由广播电台进行播出,受众必须通过收音机进行收听,而且无法重复收听。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使受众不但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电台软件收听广播节目,还可以进行点播、选择节目回放和重复收听。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不需要过于复杂的设备条件,过于专业的技术支持,这给主持人和其他节目制作机构创造自己的新媒体作品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新媒体作品参与金话筒奖的评奖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媒体环境正处于一个由“旧”向“新”的变化过程中,金话筒奖作为中国播音主持界唯一的国家级奖项,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新媒体上,评奖规则同样正在经历一个由“旧”向“新”的改变——在涉及传统媒体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利用新媒体制作的优秀节目。

(二)受众群体消费心理的变化

广播电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如同市场与消费者一样。“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听众和观众是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唯一消费者,这就要求无论是广播台还是电视台,因其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和效果,都要去“生产”受众需要的“商品”。受众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反映了受众倾向于对什么类型的节目更感兴趣。

首先,受众消费心理趋向“新奇”。“新奇”拆开来解释的话,“新”即为信息时效要新,“奇”即为信息内容要奇。尽管综艺类、娱乐类节目在萤幕上层出不穷,但无可置疑的是新闻类节目依然在媒体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流地位。这是由于受众追求“新奇”的消费心理导致了他们希望获得最新的事实变动状况,了解身边发生的最新信息。直播、转播、访谈等多种多样的新闻节目形式也更好适应了不同受众倾向接受新闻信息的不同方式。

其次,受众消费心理趋向“认知”[3]。随着国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受众的“认知”欲望越来越强烈。受众希望能够通过新闻类节目所报道的社会各界及或国内外新闻信息中获取关于科学、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和多种类型的丰富知识,对于受众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求。

最后,受众的消费心理趋向“认同”。“认同”心理是指个体对目标的认同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可以激发肯定性的情感。新闻节目所报道的事实内容、所报道的对象、所反映的情感和观念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受众自身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构成了众“认同”的消费心理,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关注和选择让自己产生“认同”心理的新闻节目及内容。

由此可见,在金话筒奖的评奖规则变化趋势中,新闻类节目的获奖比重逐步超越综艺类、娱乐类等其他节目类型,这与受众群体的消费心理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