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宝藏》看电视文博类节目的创新发展
摘 要:2017年年末,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国宝”系列节目通过创新,让“正经脸”的文博类节目活跃在当下电视荧屏。《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推出的另一门类文化综艺节目。该节目打破传统电视文博类节目形式,内容为王;促使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引领行业潮流;传承“匠心不止一处,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理念。《国家宝藏》创新运用电视视听手段,启用当红明星小剧场的表演形式,在电视荧幕中运用科技手段,让国家文物“活起来”,向受众别开生面立体的展示了国家级文物的魅力,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97-02
一、引 言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就国内电视市场而言,在各大地方台陷入“慢综艺”的混战之时,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开播的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众多观众眼前一亮,为电视荧屏吹来了新鲜之风。该节目响应“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发展战略,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携手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融合纪录片与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运用,以博物馆“文物”为切入点,运用电视视听手段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与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使观众在一眼万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二、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国家宝藏》以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我们中华文明得到更好的解读和呈现[1]。”《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珍藏在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活起来”,使受众能感受到有“生命”的文化传奇,从而缩进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普及知识并让人印象深刻。
(一)明星+“小剧场”演绎前世传奇
《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类探索节目,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受众坐在电视机前了解“国宝级文物”知识。《国家宝藏》中呈现的每一件宝藏都有一位与之捆绑的“明星守护人”,他们以自己亲身在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和自身独特的表演风格,来讲述国宝文物的前世故事。《国家宝藏》邀请明星做国宝守护人,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来讲解国宝的前世今生,这些都是电视手段。让观众通过看这个节目而走进博物馆,才是节目的初心,也是节目的终极目标。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名人或明星作为“世俗乌托邦中的精神”,成为一种消费符码[2]。受众更多倾向于明星在节目中所展示出的喜怒哀乐,反而忽略节目本身要传递的核心主题。但《国家宝藏》通过对节目形式的创新,使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为受众展示“国宝”,让受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节目中重量级明星为文物站台,运用情景“小剧场”的形式演绎国宝前世故事。“流量明星”的加盟并没有喧宾夺主,明星为文物站台,恰到好处的舞台表演,正是节目的点睛之笔,赢得受众一致好评。
(二)素人+“守护团”讲述今生故事
《国家宝藏》节目组邀请社会各界和文物发生过故事的人,通过“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的创新思维,用心发现文物背后的人和情,向受众展示文物背后的精神、理念与文化,使得节目更加打动人心。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素人讲述自身与文物之间的故事,当事人现身讲述,一下子拉近受众与文物之间的时空距离。在《国家宝藏》首期节目中,74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千里江山图》颜料如何制作,通过电视手段的呈现,受众可以清晰地看到颜料制作步骤,除了让受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绘画制作颜料难度之外,74岁的老人独自去深山处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是让受众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大部分受众对《国家宝藏》“今生故事”的认可,即是对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敬重,也是受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大拿”坐镇组成点评天团
《国家宝藏》节目除了明星现场,还设置第二现场,由来自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组成“第一点评天团”。九大博物馆馆长带着自己文物围坐一堂,颇有“华山论剑”之气度。九大馆长坐镇,大大增加《国家宝藏》可信度和专业性。每件文物展示之后,九大馆长对文物的解读可以帮助受众更好理解文物的历史故事和价值。《国家宝藏》第三期河南博物馆展出第二件文物——贾湖骨笛。九大馆长就贾湖骨笛的历史地位和贾湖骨笛的拥有者等专业性知识,用简单而概括的言语通过电视手段走进大众的“客厅文化”里,真正做到创新与信念感兼具,娱乐性与科普性同在。九大馆长组成“第一点评天团”在电视手段呈现中,没有刻意设置综艺节目中噱头的凌乱剪辑、没有特定人设,只是单纯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科普历史及文物知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