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5期

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3】

刘  迷
2018年06月28日14:17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对未来机器人新闻发展的展望

机器人新闻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前新闻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也体现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福利。但新闻机器人毕竟不能与人类记者相提并论,其撰写的新闻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新闻,二者应该构建一种合作关系,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共同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一)新闻机器人助力人类记者进行新闻的采、写、发

未来新闻机器人有望与人类新闻记者共同努力,合力推动新闻业的发展。一方面,新闻机器人能够通过全天候的新闻热点监测并对其进行大量而全面的数据挖掘,为人类记者提供最新的第一手的消息,人类记者根据事件性质写出与机器人新闻相适应的具有人情味的文章。另一方面,机器人记者可以对大量文本数据、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快速抓住新闻要点和重点,初步拟定报道提纲或数据图表,完成对数据的第一轮加工。而不需要记者重新搜集资料进行整理,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能使记者及时知悉重点,为后面第二轮第三轮乃至更多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编写、发布的效率。另外,新闻机器人也可以协助编辑校对文稿,并快速发布到各媒体终端。

(二)新闻机器人成为众多信息终端的中介

新闻机器人能够通过发布消息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接收终端和信息发送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新闻机器人能够将写好的稿件快速同时上传到多个媒体平台,从而链接用户信息接收端;同时,它也能够将不同媒体的信息资源连通起来,使得数据汇集整合,从而链接信息发送端,与多个信息终端协同发力发挥更大的效能。

(三)新闻的综合性采编

目前,机器人新闻主要局限于体育、财经和地震等领域,机器人所能进行采编的新闻范围还十分单一,尚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未来极可能实现跨领域发展。除了体育、财经和地震等领域外,机器人还有可能朝着娱乐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等方向发展,在新闻写作模式和所属热点领域的多变性和丰富性方面实现突破,及时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

四、总 结

随着人工智能与其他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自动化写作工具来替代人力,但人类稿件中特有的情感以及人类对新闻理性而深刻的剖析能力是无可替代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机器人与新闻工作者协同合作、共同发力的。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导师Tom Kent在文章中所说:“机器和数据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出错可能就会导致成千上万的新闻稿件发生错误,因此在进行写作之前需要彻底对其进行审查,在稿件生成之后,也需要编辑在发布之前对其进行核查。即是说,我们所看到的机器人写出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带有人力审查的痕迹。”因此,将来的新闻写作和生产可以用机器人去完成前期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之后再由记者和编辑进行审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这样既降低了人为数据处理的失误,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化和模式化的新闻生产。

参考文献:

[1] 叶韦明.机器人新闻:变革历程与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6(10):16-17.

[2] 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时代传媒发展的新格局[J].中国报业,2015(12):22-23.

[3] 钟义信.人工智能:“热闹”背后的“门道”[J].科技导报,2016(7):14-15.

[4] 刘杰.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业的发展及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20):203-204.

[5] 冉明仙,刘然然,邓利武.机器人写作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生存空间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1-12.

[6] 罗伯特·斯考博、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7] 刘挺.机器人来了,记者去哪儿[J].中国传媒科技,2015(9):20-22.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