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5期

高校微电影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陈小娟,涂航英
2018年06月28日14:2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日益凸显微电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当前高校微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困境,表现为缺乏独立的专业支撑、缺少核心的课程群落、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及缺少普遍的精品力作等,需要从培养定位的多元与个性统一,培养内容的广博与专精结合,培养方式的线上与线下接轨,实施主体的机制与责任共担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微电影;人才培养;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056-03

一、高校微电影人才培养的困境

中国影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数量上的激增,但是其结构性失衡却导致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影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媒体和影视单位遭遇了发展史上的低潮,传媒和影视用人市场越来越拥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结构性过剩现象;另一方面,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媒体融合逐渐向纵深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和新媒体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媒体人才、微电影人才。微电影创作是一门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虽然近年来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各大高校的传媒教育都革新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了新媒体教学方式,但微电影人才的培养与实际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其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的过程。在高校系统中,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包含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评价四个要素。本文拟从以上四个方面探究微电影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培养目标:缺乏独立的专业支撑

设置具体专业、确定培养目标、建构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和传媒艺术教育来说,人才培养目标中“为谁培养人才”、“为何种岗位培养人才”的问题是明确的。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和新兴传播产业的迅速发展,新型信息传播产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传媒专业的培养定位也在与时俱进地调整,催生了相当多的新媒体专业,但是微电影专业并未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获得长足发展,除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开办了微电影与媒体创意本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移动视频节目制作”专业硕士方向等,鲜见其它高校专门开办微电影专业。微电影人才的培养一直脱胎、成长于传统的新闻传播、传媒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专业的电影学院。

究其原因,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尚未对应明确的社会职业,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微电影编导这样的职位,但大多数学校并未为微电影人才培养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微电影创作方面的训练。在“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体、精专业”的思路指导下,培养出既能以电视为谋生手段,又能兼具有电影艺术理想和情怀的复合型微电影人才是大多数影视传媒专业的培养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带有明显的交叉性,但同时也会带来模糊性,导致微电影人才培养的边界无法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也无法做出准确的设置和限定,更难以跳出现有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规格范围,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方面进行区分与拓展,而这些最终直接影响微电影人才培养的有效性[1]。

2.培养内容:缺少核心的课程群落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基于微电影人才培养多来源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和传媒艺术教育体系,也基于微电影与电视在剪辑技巧、视听语言等方面的同构性,微电影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或着眼于新闻传播史论和采写编评摄等课程,达成新闻实战能力的培养,或着眼于电视剪辑和摄像、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培养出有一定技能的电视制作人才,也就是大多数传媒专业学生学的是编导类课程,着眼的是电视栏目制作的实践,但要参与竞争的作品却是与电影艺术更趋同的微电影作品。当风起云涌的微电影大赛呼吁高校学生的微电影作品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当下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微电影本体及其人才培养的特性,比如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基本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上一脉相承的关系,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艺术形态,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特点拓展出的独特的美学内涵、艺术特征和叙事结构等。

微电影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编剧和导演这两大核心能力的培养极为薄弱,即便有的专业开设有编剧课程,进行了一些通用的编剧技巧的学习和培训,但大多数老师自已并无编剧经验和能力,对学生的培养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囿于自身的阅历和积累,难以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好的故事和剧情。核心课程群建设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趋势,即将课程体系中具有某种性质或担负类似功能的几门课程构成一个小集群,通过这些课程内容上的相关、相承或互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大课程,完成某个大的教育目标。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最核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在在传统采写编评课程外增加编剧等课程,如何在保证已有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亟需以社会构成为基础,艺术构成为特色,技术构成为支撑建构新的核心课程群。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