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7期

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的成功之道

——基于“编码/解码”理论探讨

孙菁菁
2018年09月18日09:5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2018年4月20日,湖南卫视、浙江合心传媒联合推出了生活服务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再攀升。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研究该节目,从内容方面挖掘其成功的原因,发现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诉求,同时,在传递社会主流价值方面也有所助益,这对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霍尔;编码/解码;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二季》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84-02

一、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简述

斯图亚特·霍尔被誉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其杰出贡献是提出了编码与解码理论。

在《编码/解码》一文中,霍尔将电视话语的流通划分为三个阶段:1.“编码”的阶段,编码者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经历等主观因素加诸于电视符号之中,电视话语的意义由此产生;2.电视节目的“成品”阶段,“电视作品一旦完成,意义被注入电视话语后,占主导地位的便是赋于电视作品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此时的电视作品即变成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3.意义再生的过程,即观众的解码阶段,观众所面对的是编码者加工过的内容,而不是原本的客观世界,只有通过“解码”才能把符号转化为内在意义。

对于话语的解码过程,霍尔提出了三个“假想的立场”:1.主导—霸权立场,假设受众的解码立场和发送者的编码立场是一致的,“制码与解码两相和谐,观众‘运作于支配代码之内’”[1];2.协商式立场,“在协调的看法内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它认可旨在形成宏大意义(抽象的)的霸权性界定的合法性,然而,在一个更有限的、情境的(定位的)层次上,它制定自己的基本规则——依据背离规则的例外运作”[2];3.抵制式或对抗式立场,“观众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2],受众明白话语中所隐藏的意义,但根据自身的知识构架及语境进行解码,使得解码的结果与编码者的意图南辕北辙。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否认了消极的受众观,将受众纳入传播关系当中,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生产理论,对于分析研究当今流行的电视综艺节目具有一定意义。

二、《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节目概述

截止2018年6月8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芒果TV累计播放量为10.1亿次,单集播放量均在9000万次以上。其沿袭第一季的传统,记录明星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以吸引受众的眼球。节目的主要拍摄地点为杭州市桐庐县某村庄,四位主持人需在被命名为“蘑菇屋”的院落里“自力更生”——插秧、捕鱼、买菜、生火、做饭并用劳动向摄制组换取所需物品等;“招待来客”——参与节目摄制的明星嘉宾拨打“蘑菇屋”的电话定制想吃的饭菜,主持人需满足“客人”的需求,嘉宾通常在第二天到达“蘑菇屋”,与四位主持人一起劳作,吃饭、做游戏、唠家常。

节目以一种平和缓慢的节奏勾勒出一副“归田园居”的场景,这种“现代乌托邦”迎合了不少生活在高效快速的现代社会里的受众。

没有华丽的外景,没有新奇的游戏规则,节奏较慢的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推出的制胜法宝,观众也逐步了解、熟悉,进而喜欢上这类节目。因此,在受众参与传播过程的今天,运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从内容方面探究这类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而探讨出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意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