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8年4月上

微传播时代,如何做个好标题【2】

2018年10月17日15:36 |
小字号

媒体从业者不该是段子手

张鹏

目前,除了原生互联网企业,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和传播行业的人员增量几乎全部向新媒体倾斜,呈现出人才需求新媒体化的趋势,很多新加入的媒体从业者甚至没有做过一天的编辑记者,就开始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加工,制作新媒体产品,造成一些网媒内容良莠不齐、细节不堪推敲的尴尬局面。作为纸媒从业者,也许底线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做标题要有规则意识。在部分新媒体的标题中,“居然、竟然、震撼、震惊、令人崩溃、秒杀、笑喷了、哭晕了”一类主观词汇比比皆是,令人反感。常以“震惊!……”为体例的UC平台,曾被网友吐槽为“UC震惊部”,最终闹得该部总经理出面,宣布要严治“标题党”。

新媒体有其自身的运行法则和规律,不该随意指摘,但作为一种传播载体,最为基础的规则意识不该就此放弃。单就从最为普通的标题制作来看,言之有物是最为基础的。用户阅读新媒体是以时间换取价值,当被标题吸引实现点击,文章却是与预期不符的内容时,其结果不是无视,而是敌视。

事实上,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与新媒体的标题制作上是有交叉的。近年涌现出一些现象级新媒体如界面、澎湃等主流应用,已经逐渐跻身互联网原创新闻的第一梯队。而其作为严肃新媒体的代表,由于创作团队为受过良好训练的新闻媒体从业者,故在标题制作上依然严守传播底线,精准、克制、简洁。

情感类、健康类新媒体多是标题党的重灾区,尤以微信公众号更为严重,内容芜杂,原创程度极低,由于缺乏内容的支撑,往往用一些耸人听闻、低级宣泄的表达方式制作标题,例如,某公众号推送的一篇《这样的吃法癌症早晚找上你……》的非署名文章,将一些极度浅显的健康常识拼凑成文。虽然内容毫无价值,但耸人的标题依然让其收获了几万阅读量。

媒体人不是段子手,即使是制作新媒体作品,也不该为了取悦用户采取“诱惑式”标题,无视此类信息垃圾广泛传播,其结果除了令人反感“取消关注”,再无其他。

传统媒体标题已经尝试“新媒体化”。在媒体融合进一步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大量传统媒体人无时无刻不在反思,如何在制作新闻产品时顺应变化,对无趣的标题赋予更多的情绪和信息,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宽泛的外延。在这一类的尝试中,尤以时政类报道最为困难。此类新闻往往具有高度的政治属性,如一般消息类新闻的标题在制作上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新媒体化”。但这些有益的尝试,还是在悄然进行。

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习近平指出,2015年他成功访英后,双方共同揭开了中英关系“黄金序章”。2日北京青年报见报稿件一改以往的标题风格,以《中英共同打造“黄金时代”增强版》为题,对这一严肃的重大时政新闻进行报道。分析这款标题,“黄金时代”为核心关键词,而增强版巧妙地运用了当下流行的Plus概念,诠释了两个大国在战略、财金、人文等高端领域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协作的程度进一步升级。有趣的是,当日众多新闻客户端直接引用该标题进行转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认知和审美上难得地达成了共识。

结论性标题谨慎求变,恪守底线“从善如流”。纸媒善用结论性标题,虽然依据题材会有变化,但大都是核心结论——即我们在工作中说得最多的“实题”。这既与纸媒传统有关,也与从业者所受的系统训练密不可分,一时间难以扭转。但事实上,在基于准确的前提下,新媒体的启发式标题值得纸媒学习借鉴,提高产品的活跃度和传阅率,与网媒形成交互式联动,这也许是未来一段时间两者共存共荣的基本形态。

3月5日,《北京青年报》以“男生宿舍集体织毛衣视频走红”为题,对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设计专业男同学在春节前夕赶制毕业作业的视频走红网络一事进行了报道,不少网友在平台上直言 “喜欢这样的男生”,自媒体互动热烈,第二天该篇报道在多家网媒弹窗。

像这样生动积极的标题形式,也许是传统媒体未来应该更多尝试的方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