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8年4月上

微传播时代,如何做个好标题【3】

2018年10月17日15:36 |
小字号

加强新闻职业素养,纠正网络标题乱象

修相科

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逐渐从PC端阅读转到手机端的“微阅读”,阅读行为也呈现出碎片化和关系链传播特性。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在微阅读时代,网络新闻的呈现形式都是标题堆砌,点击链接后才能阅读的形式。由于各条标题的字体、颜色基本相同,内容要在二级页面上才能看见;加上网络用户较为集中的阅读状态往往使他们缺少耐心,所以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是一句老话,在传统媒体里如此,在网络媒体里更是如此。一个好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从而带来巨大点击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新闻的标题是连接网民和新闻内容的桥梁,关系到新闻的点击率,关系到网络媒体的质量和效益。着手提高新闻标题的质量,符合网络媒体运营方的长远利益。

在追求流量变现的媒体环境下,一些机构媒体和自媒体把点击量作为核心考核指标,甚至把追求点击量作为首要目标。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用户眼球、追求点击量,制造了乱象丛生的网络标题,这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与严肃性。

新闻传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媒体从业者应该保持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准确报道新闻事实,从纷繁复杂的观点中搜寻专业知识告知普通受众。然而,网络媒体在商业化和技术算法的裹挟下,也面临着现实的诸多困境。网络媒体被市场所绑架,网络编辑被点击量绑架,自媒体平台被算法绑架,一些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新闻职业精神也在追求“爆款”网络标题的过程中逐渐迷失。

北京市网信办曾经在一次评议会上,结合典型案例通报了“标题党”六大乱象:正题歪做违反正确导向、侮辱调侃突破道德底线、无中生有违背新闻真实、断章取义歪曲报道原意、夸大事实引发社会恐慌、格调低俗败坏社会风俗。这些乱象基本上概括了当下部分网络“标题党”的特点,反映了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读者阅读网络新闻,是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希望通过对标题的阅读知道哪条新闻是自己所关心的,从而再决定是否要点击标题进行下一步阅读。因此,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到标题中,这是制作消息标题的基本要求之一。网络新闻的标题,除了描述新闻内容,有时也可以对新闻内容作出评价,当然文字要求简明扼要,并且不能违背事实。网络编辑对这类标题制作时要谨慎,并且在数量上不宜过多。如果网络编辑对新闻事实看法有了偏颇,就会误导读者。标题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

精心制作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点击,是网络编辑的重要工作,但是靠虚假或夸大的标题来欺骗读者,则是一种透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行为。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标题的种种乱象,只是网络媒体在某个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不是网络标题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有消遣娱乐的属性,兴趣阅读不会消亡,对网络标题的讨论就不会消失。新闻追求的是新闻价值,新闻标题追求的是新闻点。“标题党”的问题是把爆点、矛盾点和敏感点当作新闻点。规范标题制作是把握好新闻点的“度”的关键,也是避免“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关键。

当下的网络阅读正在向价值阅读回归,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的机构媒体在舆论引导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纠正网络标题乱象上,网络媒体的自律很重要,“标题党”的确可以提高点击量,但长期如此,会严重损害网络媒体的品牌形象。媒体的影响力不应该局限在单一平台的点击量评价,而应该放在更多维度上进行评价,除了点击量,还有关系链阅读、媒体转发,以及网友评论、媒体跟进报道等评价维度。要更多地关注稿件的质量以及记者采编能力的培养,以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保持信息传播的效果。新闻媒体和从业者有责任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把关能力,遏制网络标题乱象。而对于一些自媒体平台,也不能一味地推崇算法推荐,以技术推送取代内容审核。平台方应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对从业者的新闻道德培养,引入专业的媒体编辑做好把关人。

为了加强对“标题党”问题的长效治理,2017年国家网信办制定印发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暂行)》,明确要求各网站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互联网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等各个环节。在报道各类新闻,尤其是涉及重大时政新闻和重大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标题内容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确保导向正确,恪守新闻伦理,严禁恶意篡改标题炒作或蓄意制造舆论“热点”。这意味着,纠正网络标题的乱象,已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