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2期

科学思维视角下面向青年受众的新媒体科普

殷梦娇,阮  菲
2019年02月27日13:5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本文在科学传播的“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以科学思维作为科普工作新思路,选择以青年受众为传播对象,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为研究焦点,遴选互动性高、对话感强、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新型媒体进行科普路径研究。

关键词:科普;科学思维;新媒体;青年受众;UGC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00-03

一、科学思维传播视角下的科普新思路

1.科学思维传播是科普工作不可缺失的一环

科普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除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之外,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也很重要。

本文将《纲要》中所提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三个概念,进行提炼合并为一个概念,即“科学思维”。

纵观目前的科普研究,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一是科普的路径上,如线下路径——科普场馆的建设,或线上路径——对科普传媒的研究;二是科普的内容上,主要涉及具体的科学知识普及,如气象科普、体育科普、转基因技术科普等。

但目前的科普研究并没有对科学思维的普及传播给予足够的重视,能找到的相关文献数量极少。目前学界对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从某种学科、某个特定的课题中提炼出科学思维方法论,其读者对象是科学共同体、学术同行,而不是普通大众。但是对如何将科学思维方法论传播出去,对受众起到函化培养作用,却很少涉及,即便有也是从学科教育中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角度出发的,而对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这个科普传播的关键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涉足。

2.科学思维传播比科学知识传播更有必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能比掌握具体的某种科学技术知识更加有必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一个不专门从事某项科技工作的普通公民来说,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可以通过即时搜索、查阅电子文献、观看公开课程等方式快速便捷地获取,因此科学技术知识本身的获取门槛并不高。

但是,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爱智求真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谣言、伪科学传播滋生的温床。温家林、张增一(2018)[1]通过对张悟本“绿豆茄子”养生谣言的微博传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社交媒体中错误信息传播的确存在“回音室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这反映了公民掌握科学思维、分辨和抵制网络谣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且,要达到《纲要》中所述“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目标,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播和培养必不可少,本文即着眼于科学思维传播视角下的科普工作新路径研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