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2】
带着泥土味,充满草根香
一篇“情”味十足的新闻精品
——评通讯一等奖作品《“见字如面”23年》一文
刊登在《工人日报》2017年3月18日上的《“见字如面”23年》一文,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一等奖。这篇报道通过一对平凡夫妻23年共同写下的“家庭日记”,在聚少离多和牵肠挂肚的叙述中,在“见字如面”的纯情家风里,传递着深远的情感。那种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质朴无华的亲情之美、家庭之美、人性之美和劳动者的温暖情怀,带给读者久违的感动,也带给中国新闻奖评委们感动。大家把通讯作品最高奖的票投给《“见字如面”23年》一稿是情理中之事。
这篇通讯的采写成功和获奖,首先应归功于记者坚持“走转改”,深入基层抓“活鱼”。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2017年2月14日,记者在兰州火车站采访时,获知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的一对双职工——李全忠、任亚娟夫妇和自己的女儿,刚刚在站台短暂团圆了37分钟。而一家人“筹划”这次相见的方式居然不是通过手机或者微信,而是用家中的“留言本”断断续续写下了几条留言。进一步了解后得知,这种“见字如面”的情感交流,一家人已经坚持了23年。“巧遇”来的线索,引起记者极大的兴趣。但接下来近1个月的采访极为不顺利,由于夫妇二人值乘不同的列车,聚少离多,又由于涉及家庭生活,在工作的列车上采访也多有不便,只能每隔一周左右时间,等夫妻二人在家团聚时登门拜访。同时,由于女儿李卓蔚即将大学毕业,面临择业等人生难题,对公开报道家庭往事有点不愿接受,也增加了采访的难度。登门采访过程中,记者和他们说往事、话家常,翻阅他们家中保存的12本“家庭日记”,一条条统计留言,挖掘每一条“留言”背后的故事。稿件刊发后,又征得他们的同意,将部分记录“留言”的图片整理后,与这篇报道一起通过工人日报的“两微一端”进行推送。
“功夫不负有心人”。报道由于是一条“活鱼”,并带着泥土味,充满草根香,刊发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工人日报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几天内的阅读量突破百万,此后数月的时间里,网络上的阅读、转发、评论持续不断,读者的留言超千条,被点赞为是最能代表普通中国人的爱情故事、展现平凡职工情感的“最美留言”。2017年7月,面对千万读者的转发与留言,女儿李卓蔚深受感动,最终在大学毕业后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成为沪兰高铁列车上的一名“美丽动姐”。2018年初,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又以《24万字,写就“最美情书”》为题,将这个故事推荐为“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的重点选题,全国超百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20多家卫视频道、广播电台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追踪报道,让这个“见字如面”的新闻故事家喻户晓。可见报道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这篇通讯获大奖的又一个原因,即社会反响大,传播效果佳。
“大浪淘沙,繁华落尽,优质内容仍然尽显王者本色”。有学者指出,在融媒时代,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技术给内容插上了迅速扩散的“翅膀”,但不论动力多么强劲的“翅膀”,都需要通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控制。有影响力的报道,既有赖于技术,也需要“头脑”,融到深处,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容。快阅读时代,如何让以普通老百姓的平凡事为主题内容的报道引起读者共鸣?炫酷的表达方式不可或缺,走心的内容更重要,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本,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仍旧是内容。这篇通讯的内容就是赞扬和歌颂一个“美”字,一个“情”字,如文中写的:
“全忠,2月14日,咱们一家三口站台上见。”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记本上的留言。这样的日记一写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记本,留下6820多条只言片语,长达24万余字。
写下这段留言的妻子叫任亚娟,是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武威南车队队长。丈夫李全忠,是兰州客运段宁波车队副队长。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但因为从事不同车次的客运管理工作,夫妻两人在家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1995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不久,甜蜜的家庭生活就被忙碌的工作带走了——夫妻二人一个值乘北京列车,一个值乘乌鲁木齐列车,每隔3周才能相聚一次。
“那时候哪有手机、微信这么方便的沟通平台?我们就把家里需要办的事情都记在日记本上交代给对方,一来二去,日记本就成了我们两人之间最主要的沟通纽带。”任亚娟回忆说,他们出乘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日记本有没有留言。“看到了熟悉的文字,就像见到了本人一样。”丈夫李全忠这样形容。
“亚娟,昨晚在列车上没合眼吧?一回来就趴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好心疼。你最喜欢的冬果梨汤熬好了,在茶几上,醒来记得喝,我先出乘去了。”
“亲爱的,这两天武威温度下降得厉害,你的毛衣毛裤我洗好放在卧室第一个衣柜里了。记得穿上,保重!”
“全忠,女儿说什么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凉!”
“亚娟,你荣获全局十大‘最美贤内助’,真替你高兴。但我觉得这个奖,颁给我也合适呢,哈哈!”
每到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正是家家团圆或是休闲度假的时候,但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却是最繁忙的时候。女儿李卓蔚,已经21岁了,在她的记忆里,一家人却没有一起过过一次春节。
任亚娟的父母去世得早,公婆也在客运段上班,李卓蔚很小就没人带,平时只能将女儿寄放在邻居家,到了春节就送到陕西姨姥姥家。“别人家的小姑娘都是捧在手心里养,我们却是‘散养’,真是觉得对不住她。”一提到女儿,任亚娟的眼里总是泛起泪花。
懂事的女儿不仅没有埋怨过父母,还做起了他们情感的“联络员”。她在家庭日记本上识字、认字、写字,渐渐地也开始留字。
“爸,我跟着电视学,做了一盘您喜欢吃的红烧肉!您回来尝尝!”
“爸妈,我在网上给你们定了一款对戒,样子暂时保密,不过保证你们喜欢!”
……
2月14日,李全忠乘坐K1040次列车从宁波返回兰州,妻子却要乘坐T6601次列车前往武威。女儿带上精心挑选的对戒,一家三口相聚在了兰州火车站站台上,而这次相聚只有短短的37分钟……
上述是记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一对夫妻23年里聚少离多、牵肠挂肚的平凡故事。通讯语言简练,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带领读者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这世上最普通也最触动人心的亲情之美、家庭之美、人性之美,并深深为劳动者的温暖情怀所感染。这一最能代表普通中国人的爱情故事和纯情家风,展现平凡职工情感的“最美留言”,通过记者的文字,恰到好处地得以呈现,不虚浮、不煽情,很好地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这样的作品不得大奖才是怪事。它的获奖自然是众望所归。
有人说,通讯就是报纸的一颗明珠,这明珠得来不易,要倍加珍惜。就像习主席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所说的“这是你们脚下沾满了泥土,才采写出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好文章。也正是你们的心贴着地气,你们的文笔才有灵气、才气,也正是你们的情和老百姓相亲相连,你们的作品才充满了人气和精神气”。《“见字如面”23年》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的成功范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