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轮椅上的人民网评论员

2019年03月22日10:29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点击收听:《两会听我“蒋”》

2019年3月15日,蒋萌更新了《两会听我“蒋”》的第八期,也是今年两会的最后一期,与之前一样,他坐在家中的轮椅上完成了录制。至此,这档诞生在轮椅之上、每期一分钟左右的评论类短视频节目,已在全网收获了1000多万播放量。对蒋萌来说,这只是十几年人民网评论员生涯中的一次尝鲜。

奔跑在光阴中的少年

1992年,12岁的蒋萌不会想到,再过两年自己将永远失去奔跑的能力。在刚被确诊患有一种罕见的脊髓肿瘤时,他依然能跑能跳,尽管时时被神经疼痛困扰。然而病魔快速肆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蒋萌置于全身瘫痪的境地。他的父母带他走遍了北京各大医院,西医、推拿、针灸……能试的都试过,但结果总令人失望,有医生直言:“把孩子带回家,能吃点好的就吃点吧……”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刚生病时的日子,蒋萌并不否认,当年自己心中充满恐惧,感叹老天对他不公。但他也认为自己很幸运,在被各大医院判了“死刑”后,他还是抓住了一线生机。

1994年初,蒋萌一家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他的父母多方打探得知,上海华山医院可以做这种手术,蒋萌一家决定“赌一把”,父亲坦言:“死马当活马医。”在上海的半年里,蒋萌经历了两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大型手术以及一次气管切开术,多数时间都趴着度过,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一个月才转危为安。术前,蒋萌的父亲淡淡地跟他说:“以后走路可能有点瘸。”“善意的谎言”最终没能成真,这个曾经活泼的少年虽然战胜了死亡,却从此开始与轮椅为伴。这一年,蒋萌14岁。

瘫痪后的蒋萌深陷迷茫。他常常哭泣、发脾气,“苍天为何如此待我?我会不会死?为什么会是我?”,年少的蒋萌在病榻上不断问自己。但当他亲眼看到邻床患者猝然离世,看到逝者亲友的泪水,主治医生的话又回响在他的耳畔:“小蒋,你是幸运的!”相较逝者,自己能活下来已是奇迹,迷茫有什么用?蒋萌下定决心,为了自己和父母,要努力活着。1996年,蒋萌打算“找点事做”,开始自学电脑与英语。

初涉文坛

年轻的蒋萌曾考虑过各种人生方向,他想过开一家网吧、书店或报刊亭,却从未想到要成为一名作家。2004年的一天,蒋萌的父亲,也是一位善写杂文的编辑,突然对他说:“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文章就算写不好,还能写坏了吗?我是编辑,我帮你把关。”在父亲的鼓励下,蒋萌拿起笔,踏入了全新的领域。

因为生病,蒋萌的学历定格在小学六年级,虽然之后多年他一直坚持自学,但没能接受系统教育,仍让他倍感遗憾,“同学们参加高考那天晚上,我独自躲在屋里偷偷地哭,眼泪一直掉,”他说,但哭完之后他感觉释然了:“该做的事情,我努力去做,获得不了的东西,再纠结也没用。” 而多年自学的成果,在他开始写作后逐渐显现。

2004年5月24日,蒋萌的首篇评论作品《F1真的需要女主持?》刊登在东方网,从此他在写作路上一发不可收拾。虽然身体被困于轮椅之中,但蒋萌的思绪却畅游山河,通过阅读和上网,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笔耕不辍。蒋萌说,他选择写评论有深层的原因——年少求医时,他便遭遇过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同时也受到过很多帮助,社会的人情冷暖过早地施加在他身上,使他对影响百姓利益的社会问题格外关注,蒋萌说:“这一切积累于我的脑海,犹如火山岩浆般涌动,寻找着某一出口。”最终,写评论成为了他的“出口”。

2005年1月,蒋萌首次在人民网发表文章,他的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佳作迭出,荣誉接连而至。他连续两年被人民日报人民网评为“十大网评人”,数次获得北京杂文奖,并于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3月,蒋萌正式入职人民网。进入人民网后的蒋萌如鱼得水,也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

1+1>2

2009年末,人民网《观点1+1》栏目被推举为《南方都市报》“年度致敬栏目”,颁奖词说道:“流水线式的生产制造了时评市场的繁荣,但也或多或少地阉割了时评原有的批判力,《观点1+1》以一种零敲碎打的形式,且歌且嘲,嬉笑怒骂,有力地注解和拓展了时评的多元性、平民性。”蒋萌作为此栏目的创始人和唯一作者,对这段颁奖词津津乐道,他觉得这就是这个栏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与以往的“自说自话”不同,这个栏目采用了对话与思辨的模式,既援引其他评论者的观点,也表达自己的看法,蒋萌认为,这给了观众更多思考的机会,观点的碰撞能擦出思维的火花。

在独立运作《观点1+1》11年后,蒋萌说:“这个栏目不仅代表我个人的声音,还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平台。”不久前,他写了一篇评论《教龄津贴“太寒酸”,该与时俱进了》,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人民利益的关切。

今年两会,蒋萌首次试水短视频评论,反响不错。他把写作中语言干练、观点鲜明的特点带到了节目中去,每期只讲一分钟,从3月1日到15日,仅八期节目便斩获千万播放量。我们来到蒋萌家中时,他正在灵活地单手打字,整理最后一期文稿。

一个人的远行

作为评论员,蒋萌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甚至可以说比较新潮。他家中摆满了变形金刚模型,大黄蜂在书桌上与他静静相望;他闲暇时会逛Bilibili网站,还会编程,可以说在爱好上颇似“宅男”。但他这个“宅男”不太“宅”,他说:“虽然我行动不便,但喜欢出去走走。”

过去几年,蒋萌利用年假走了很多地方:西安、苏州、杭州……他在旅行时面临着众多障碍,但也总能得到热心人的及时帮助。那一年在包公祠外,高门槛挡住了他的去路,蒋萌正要作罢,恰巧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和一位女青年路过,二人把他和轮椅一起抬了进去。蒋萌说,在日后的写作中可能会想起旅行的经历,大山大河的壮阔和人世间的温暖,会不经意地流入笔尖。

去年,蒋萌做了一次“远行”——参加了一个残疾人康复训练营,在那里他见到了很多与自己境遇类似的年轻人,跟他们相比,蒋萌自认“做得还不够”。他说,每当看着两鬓斑白的父母,心里既感激又愧疚,他知道未来只能靠自己的加倍努力。从训练营归来后,蒋萌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2019年刚开年,便靠《两会听我“蒋”》做出了开门红,我们不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蒋萌还会取得哪些成就,但我们相信,他一定会的。

作者:赵岍 袁悦 朱君超

摄像:周博

剪辑:周静圆(实习)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