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智能化思维正创意叙事传播

马煊
2019年04月16日13:5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智能化思维正创意叙事传播

  “打败方便面的是外卖”,智能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是一种“降维打击”(某些方面的必要性消失,导致原来强大的行业优势失效)。“嗅觉”灵敏的媒体也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方位融入内容生产,在内容呈现上,通过微视频、全景摄像、H5、三维动画等多种呈现技术融合,借力社交平台,从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创新。

  在智能化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界面体现智能化特征,通过重建内容呈现场景等,呈现出更多的叙事形态。当代著名媒介研究学者大卫·阿什德认为,每一种信息技术在具体的实际环境中都有一种相应的传播范式;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通过特定的范式,对经验和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展现。

  智能化新媒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强化新闻产品的创意表现,通过“技术+美学+创意”推出的新媒体产品,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内容呈现形态对社交媒体的高度适应,还高度契合了智能化界面特点。

  注重跨媒介叙事表达

  智能化新媒体的跨媒介叙事实现文本、影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传播界面上,不同于多媒体叙事和混合媒体叙事,其更注重对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运用。

  多种媒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探索媒体智能化应用,创新融合传播。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传统媒体通过H5、全景摄像、短视频等多种呈现技术运用,用多个现象级传播作品打开了广泛的受众群。跨媒介叙事,实现了报纸可“看”可“听”,1+1>2,让主流价值遍地开花。

  多维度呈现,多平台分发。过去,记者能完整记录5个“W”,无疑是成功的,但如今,短视频、无人机拍摄、融合成像、虚拟现实等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为智能化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细节、更多角度的图片和视频,在内容呈现上实现了创新。《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就是利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让用户在使用该H5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欢乐,并实现主流价值传播的创新。该作品利用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数字影像技术,通过互动让用户拍照并生成虚拟的“军装照”。用户在多个平台晒出自己“军装照”的过程中,了解到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军装照”H5发布后,立即形成刷屏效应,在互联网上呈现裂变式传播,营造出了浓厚的爱国爱军氛围。也正因此,该H5的浏览次数超过10亿,独立访客累计1.55亿,并最终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强调交互性叙事传递

  智能化新媒体的交互性叙事创新内容呈现方式,为媒体和受众打开无限想象空间。智能化新媒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着对用户行为的捕捉,用有趣、生动的方式同用户沟通,并引导用户快速找到相关的内容。在手机这个轻应用上,通过H5、短视频等实现交互性叙事,让内容生动有趣。

  选择性交互产品的视觉元素构建。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对内容的不同部分、不同细节,进行“非线性”阅读。这样的交互性智能化呈现,满足了不同的读者对内容的不同喜好,实现了用户的参与感。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学习小组”制作的《我来北京看两会》H5,创新讲故事方式,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互动设计,让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该H5开始画面是一张开往两会的“车票”,让用户选择自己的家乡,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声讲话。在到达北京后,用户还可以选择两会现场作为背景合影留念,生成自己的专属照片。用户在整个“旅途”中,了解两会提案,并“亲身”参与两会。这让以往严肃的两会报道风格变得轻松活泼,更有利于内容的传播并引起用户的兴趣。

  201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时光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起的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创意体验馆。通过主题展馆、创意互动,展示了40年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迁,带领人们“穿越”历史,重温美好时光。其中,人民日报社和网易云音乐联合推出《时光迪士高》H5,让用户在音乐节奏中穿越,感受那些年代的金曲。在怀旧风格的“同志你好,怎么称呼”的页面上,用户输入昵称后,即可进入时光迪士高厅,成为舞台DJ。有《甜蜜蜜》《今夜你会不会来》《红日》等歌曲供用户进行选择,实现选择性交互叙事。经典怀旧的图片,复古时髦的插画,《时光迪士高》呈现出各个年代流行元素,让参观者成为记录者、互动者和传播者。

  多线索多视点交互产品的视觉元素构建。同一个事件,由于读者所处的立场、身份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平行发展的多条故事线,让用户进行选择,在不同角度或内容的不同时间段来进行观察思考,实现多角度多视点呈现。这种用户选择视角和叙事线索的方式,往往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

  碎片化交互产品的视觉元素构建。将内容呈现的顺序打乱,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组合,使整个叙事过程类似拼图,以特殊的阅读体验达到传播的目的。在这里,结构本身就具有传播性、观赏性,碎片化呈现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得到全新的叙事方式。此前,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原声回放!一起来听总理的工作报告》H5。报告关键词被放到现代感十足的六边形色块中,用户只需要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就会跳出文字实录,并能倾听总理的现场语音。摇一摇手机,就会变换关键词。有了这个H5,读者只需10分钟就能“听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内容,还能体验与总理“对话”的现场感。

  创新虚拟叙事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的呈现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智能化界面的虚拟叙事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虚拟现实是全封闭、沉浸感体验,在受众眼前营造虚拟的“新闻现场”情境,让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全息影像、增强现实应用于新闻场景的再现,更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借助于营造出的虚拟场景,受众成为新闻事件的第一观察者。同时,在体验中,虚拟化叙事不断解决着受众在“新闻现场”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

  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增强现实报道《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福利》为例,受众打开新华社客户端,点击首页下方的“小新机器人”,使用增强现实扫描功能扫描二代身份证带有国徽和长城图案的一面,即可用具有科技感的方式进行浏览。《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福利》透过影像处理技术将虚拟影像与现实影像融合,使真实的环境和虚拟世界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画面中,实现交互。相对传统的图文视频,增强现实具有更强的扩展空间表现能力,同时,相对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硬件要求相对较低。

  如今的智能化新媒体,传播界面重建内容的呈现场景,呈现出更多的叙事形态。“内容即界面”,其进入到一个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里,不再像过去的版式,仅强调审美意识。它强调信息,强调内容呈现形态,强调界面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智能化新媒体时代,内容要在信息系统里进行考量,包括如何传播与解读等。我们需要有新的意识去面对层出不穷的智能化传播,我们需要有新的态度去认识内容的新呈现形态,创新并适应这一趋势,走向更高阶模式,需要把内容生产、传播提升到更高的维度。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