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润心暖终端 育人报春晖——中青报向一流新型青年主流媒体迈进

本报评论员
2020年01月01日08:0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润心暖终端 育人报春晖

融合改革不停步,春风化雨又一年。

2015年元旦,中青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无论是报纸端、PC端、移动终端,我们始终坚信: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专心,才能真正心心相印,真正将我们心中的温暖传递到你的心中。

5年过去,我们始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部署,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不断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步伐,融入全团宣传大格局,于2019年顺利完成了原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团中央实业发展中心并入中国青年报社的工作,大大提高和加强了为党育人的青年思想政治引领能力。

5年过去,我们初步完成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内部转型,中青报特色的“融媒小厨”,已经全面转战新媒体下半场,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的要求,推进纵深改革探索。

中青报初步构建了全媒体价值链,从“互联网+”的物理式重构转型,向“互联网×”的化学式融合质变迈进,从全媒体价值链的重构再造,转向全媒体价值链的延展拓宽,从体制机制的初步改革向深层改革纵深发展。

5年过去,我们除传统的《中国青年报》以及主办的子报《中国青年作家报》《青年参考》《青年时讯》等报纸端读者外,全媒体平台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已超过1.2亿。

据《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两微影响力排名均位居第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青年网作为中青报新闻主网,承担团中央官网功能;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中青在线作为新闻文化视频网站,承担重大视频项目。两家网站差异化特色定位初步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中央媒体网站中均居前列。

5年过去,我们始终坚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内容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创新。不仅总体上顺利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任务,而且不断践行“四力”要求,创制融媒精品,《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我站立的地方》《中国面壁者》《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等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融媒特稿、评论和调查性报道不断涌现,有的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特别可喜的是作者为90后年轻记者。

我们一面举起有思想的视觉锤,一面举起有品牌的产业锤,格外注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形式触达对青年思想引领的最后一公里。例如,中国青年报社与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打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系列团课,采用视频嵌套H5形式,极大增强了互动性,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有效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年多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总点击量超过13.7亿,单期作品点击量最高超过6000万,成为广大青年和团干部的“学习宝典”。

再如2019年“青蜂侠”等品牌项目共制作短视频1万余条,累计播放量近70亿次。《中国有故事》《青春与祖国同在》《头条里的青春中国》等代表性视频精品不断推出,一年来突破亿级浏览量的融媒精品已有10多款,其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承制的《头条里的青春中国》,突破8.4亿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与新时代中国青年同行的中国青年报社,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政治建报,思想立报,文化兴报,融合强报,从严治报”为办报指导思想和发展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改革再出发,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力争2020年初步实现更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一流新型青年主流媒体目标。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个方面,努力以高标准推进党建业务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通过推进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队伍,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近年来报社相关制度要求,不折不扣健全好、落实好,让“责任的党委、严肃的纪委、火热的工会、深情的团委”一体化工作格局更加扎实。

2018年底,《中国青年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检验媒体真假融合的四把标尺》,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是否是真融合,至少有四把标尺可以检验衡量。第一把标尺,是不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二把标尺,是不是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第三把标尺,是不是真正实现“一支队伍,多个平台”,并正在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第四把标尺,是不是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是不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主流媒体内容、人才优势推出全媒体精品?

今后的深度融合改革,我们将继续以“四把标尺”为标准,按照中央相关精神要求和实际推进媒体融合。

第二个方面,努力以高效能推进内外治理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加速媒体融合改革步伐,全面升级“融媒小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青报,在全团宣传大格局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中青报特色的“融媒小厨”,在完成阶段性初步转型、合并任务以后,面对诸多需要破解的新课题,努力提高融合治理效能。

我们将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按照“党务行政、团务、采编、运营、技术”五大融合板块要求,按照“一次生成、多态传播、反复利用、持续叠加”的总体思路,打破“各守一摊、各管一段”的思想壁垒,突破报、网、端、微的形态差异,努力成为全团宣传“集团军”中的主力部队和先头部队。

优化管理服务,推进融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好中青报优秀文化,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保持一支优秀全媒体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地处理好遗留和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全面升级后的“融媒小厨”,将在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整合运营基础上,提升建设“四个工程”:舆情智库建设,通过数据挖掘和运用,为融媒精品提质增效发挥作用;绩效评估建设,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终端有效触达点和链接点;智能化建设,通过资本运营和技术深度融合,将价值链有效转化为产业链;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深化改革,重塑和放大全媒体品牌价值链的效应。

中青报将利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特别是服务青年、服务全团,宣传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第三个方面,努力以高质量推进精品导向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改革继续践行“四力”创精品,融合改革务实效,高度重视优质内容供给,努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的产品体系,树立价值导向,涵育价值理念。

在新的一年中,精心组织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深入开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注意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做好广大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

在新的一年中,为力促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通过提高中青报国际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不断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

在新的一年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发掘出来。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我们要让更多青年认识体验到: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洗礼,稳如磐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精神血脉相通之处。

真正的儒释道文化,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当下契入的,是尊重人性、变革常新、知行合一的,是向上向善、知足少欲、大同理想的——而这三点,恰是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中国的几个重要文化原因。

真正的儒释道文化,是以开放包容为怀、以平常生活为源,“中”度而不偏,日用而不觉,每一位青少年都可学可用。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使命之一,中青报近几年打造的“强国一代有我在”主题宣传,既努力做好理论话语转化,从“融媒”向“智媒”拓展,让青年内化于心,又大力激发思想成果转化,从“高原”向“高峰”攀升,让青年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要始终保持自我革命、永久奋斗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努力,让深度融合的报格魅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向青年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向所有值得尊敬的老师学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毛泽东当年曾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我这颗‘寸草心’,是怎么也难以报答老师的‘三春晖’啊!”

润心暖终端,育人报春晖。在坚定不移地向一流新型青年主流媒体迈进过程中,中青报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服务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