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民网战"疫"人:我们在全国各地战“疫”守家【2】
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周坤进行提问
在医院设立发热门诊第一天,周坤采访拍摄
安徽频道周坤: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还有很多“同行者”
作为安徽省首批走进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记者,穿戴上蓝色隔离服、医用口罩、帽子、鞋套以及乳胶手套,走进中心实验室,周坤率先报道了新冠病毒检测的全过程。他说,如果不是在现场,战“疫”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紧张感,是很难体会到的。在安徽省首个确诊病人治愈出院、安徽省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等重要新闻场合,周坤深入一线拍照采访,见证战“疫”一线的真实与感动,写出了一篇篇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Q1、您是从哪天开始投入疫情一线报道的?都去过哪些地方?
周坤:1月21日合肥市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我开始投入到安徽省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从第一场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到安徽省第一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痊愈出院;从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到安徽省最后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返回……之后的60多天里,我没有一天休息,每一天都在记录着安徽战“疫”,这是我当记者以来,工作密度最大的一段时间。
在春节假期期间,我原以为自己可以多陪陪家人,在家看看电视。但是疫情袭来,春节假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外出采访,看到了一幕幕肆虐的病毒侵害,看到了一场场拼博的挽救之战,看到了一批批紧急集合的“白衣皖军”。
Q2、您坚持到一线采访,家里人支持、理解吗?
周坤:从事记者工作7年了,我每年春节假期都有采访,父母都习以为常。今年疫情期间,对于我的采访,他们也问过,“能不能少跑一点?”。但是作为一名医疗对口记者,疫情新闻就像是我的阵地,“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
每一次采访完回家后,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帮我的手机、相机消毒;在朋友圈里,妈妈四处帮我问哪有卖N95口罩;在厨房做饭时,父母小声商量做哪些饭菜能提高免疫力……尽管父母有很多担心,但是他们嘴上都很少说,一直默默的做我外出采访最坚强的后盾。再忙再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心里也是暖的。
Q3、这次参与疫情报道,有没有哪次经历让您特别难忘?在您采访过的诸多人和事中,让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动的是什么?
周坤:在战“疫”中,每一个人都是战斗者,只有每个人都扛起自己的职业担当,我们才能战胜病毒。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在现场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记录每一个真实又有温度的故事场景。
1月26日,还是大年初二,当天上午接到合肥市疾控中心通知,采访合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在采访结束后得知还有机会去探访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我立刻报名,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探访了新冠病毒的检测过程。
作为安徽省首批走进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记者,我穿上了蓝色的隔离服、医用口罩、帽子、鞋套以及乳胶手套,走进实验室率先报道新冠病毒检测全过程。如果不是在现场,战“疫”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紧张感,是很难体会到的。
其实深入实验室,心里也有担忧,当时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毕竟还有家人,害怕给他们添麻烦。不过医务人员尚且无畏,我就更没有什么害怕的了,这既是一份责任,又是我难得的一次历练。只有让更多人知道病毒检测的过程,对新冠病毒了解的更多一点,老百姓的担心和恐惧就少一点。
而在战“疫”报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采访安徽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不少队员们的亲朋好友前来送别,而在送别的队伍中,中国科大附一院一位护士手举着吊水,站在远处,默默的目送着即将出征的队员。
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坚持送别队员出征,那一份真情,让我泪目。在整个战“疫”报道过程中,这样的故事陆续在发生,不断的带给我平凡而温暖的感动。
Q4、这次经历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与成长?
周坤:长时间生活在幸福和谐的社会中,让人们对很多概念似乎逐渐淡化。但当面对疫情时,看到各个岗位上不断涌现出的“逆行身影”,那些亲眼所见的感动,让我高兴地发现,“牺牲”“奉献”“坚守”……这些都没走远。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作为一名记者,必须记录这场终将被战胜的疫情、这段被铭记的历史。
在这特殊时刻,我不仅报道、记录“逆行”的“白衣天使”,更是从中向她们学习勇于担心、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站好自己的岗,践行一名记者的初心,做好宣传及科普防疫知识的作用,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Q5、疫情平复之后,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周坤:我的女朋友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疫情期间,她也一直辛苦的工作。朋友圈里经常有人“抱怨”在家憋得太久,过了一个“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但是对于我和她而言,这个“假期”却比平时更加忙碌,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时光。
疫情结束后,最想能够和她一起休假,放松一下,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出去玩了。同时,本来打算今年举办婚礼,但是现在疫情耽搁,影响了进程。疫情平复后,最想领证、举办婚礼,迎娶女朋友。
Q6、经过此次战疫报道,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
周坤:有人说,记者是和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人,因为他们见证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次跨越,记录着时代变迁的每一个节点。因此,不管有没有新冠病毒,哪里有新闻,记者就出现在哪里。 无论何时,我愿意把有意思、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听见、看见。有时候看到采访通知,和同行交流时,当看到他们发来消息,“我已在路上”“我快到现场”,我总觉得充满干劲,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还有很多“同行者”。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今后,我将继续勇担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使命任务,发扬老一辈新闻记者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坚守人民情怀,不断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正能量,不断为国家发展凝聚正能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