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对话人民网战"疫"人:我们在全国各地战“疫”守家【3】

2020年04月14日13:22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2月11日,陈琦采访即将驰援孝感的医疗队员

重庆频道陈琦:这份职业,这段采访经历将令我终生难忘

疫情发生后,陈琦放下家里的一双儿女,义无反顾地奔赴战疫一线。大年三十当晚,重庆陆军医学院派出首批医疗队出征武汉,陈琦在得到院方的许可后,一个人守候到凌晨,第一时间发出稿件。大年初二,重庆首批援鄂医疗队在重庆江北机场出征,当时正值疫情高峰期,陈琦不顾疫情肆虐,安顿好家里,直接赶赴机场,她说:“一线战疫,我责无旁贷,不能缺席。”当晚,她和同事在机场现场刊发的《别哭,妈妈是去打怪兽!》点击超过10万+,“妈妈去打怪兽”也成为出征医疗队报道的热词。

Q1、您是从哪天开始投入疫情一线报道的?都去过哪些地方?

陈琦:战斗从大年三十就打响了!作为多年跑卫生口的记者,当天傍晚,我得知军队援湖北医疗队即将集结出发的消息后,与家人匆匆吃过团年饭就守在电脑前,一直与陆军医学院保持紧密联系。坚守到凌晨,刊发了高清图文稿件《除夕夜,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报道期间,职责所在,我深入到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地采访医疗队员出征;定期到重庆市卫健委等部门采访疫情相关通报;走进重庆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重庆市公卫中心采访专家和出院患者。相比真正到前线到武汉的记者,自己做得很普通,向他们致敬!

Q2、您坚持到一线采访,家里人支持、理解吗?

陈琦:因为家里有两位老人两个小孩,起初家人并不理解,担心我出入公共场所会有危险。后来逐渐默许。家属在有几次采访中还充当“驾驶员”陪同我,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不过在疫情特别严重那段时间,外出采访后,自己也会很忐忑。都要消毒、换衣服,后来也就淡然了。

Q3、这次参与疫情报道,有没有哪次经历让您特别难忘?在您采访过的诸多人和事中,让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动的是什么?

陈琦: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重庆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44人在江北国际机场出征。正值疫情爆发严重时期,人心惶惶。得到消息后,我和单位另外一名年轻同事赶赴机场采访,为逆行勇士送行!看到队员们坚毅的眼神、家属不舍的泪水、离别前的拥抱、医院领导、同事的殷殷嘱托,非常感动!

在一次次送行医疗队员的采访中,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深刻。2月13日,重庆市第八批援湖北医疗队160名队员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结出发。出征仪式上,医疗队员站在出发台上接受领导致辞和集体宣誓。

当我绕行到出发台背后,发现一个可爱的男童背靠着妈妈站着,用他稚嫩的小手牵着妈妈的衣角。经过现场打听,了解到小男孩是骨科护师黄智四岁的儿子,知道妈妈当天要出发武汉“打怪兽”,执意要和妈妈随行。看着这一幕,不少人悄悄抹着眼泪。

Q4、这次经历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与成长?

陈琦:这次一线报道,各行各业平凡的英雄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和感动。他们平时只是一个个普通人,默默无闻,但在疫情肆虐时,却爆发出极大的勇气。他们说不出堂皇的话语,却在危难时期给人最多的感动、最温暖的力量。

此外,疫情报道期间,总网领导和编辑们的敬业精神也时刻感染和鞭策着我不能松懈。从疫情爆发之初,总网第一时间与各频道建立微信工作群,策划各类重点报道和选题,“隔三差五”抛出选题、开设特色栏目——战“疫”日记、战“疫”书信、对口驰援专题、视频连线……与其说自己工作敬业,不如说更多的是在总网各位编辑老师的带领中,一步步在成长和“停不下来”。感谢!您们也辛苦了!

Q5、疫情平复之后,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陈琦:疫情平复之后,我最想陪父母和孩子到周边去踏青。摘下口罩闻闻花香、好好放松一下。

Q6、经过此次战疫报道,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

陈琦:这份职业,这段采访经历将令我终生难忘,也值得自豪。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了不少前线医疗队员,深深地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在维护战“疫”日记专栏期间,我前后编发了140多篇队员日记。其中,不少日记在总网刊发,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也给前线队员们带来了喜悦和动力。在与不少队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朋友,相互鼓励和打气。能够通过一篇篇报道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传递出去,在全民抗疫中,自己能出一份力,感到很荣幸!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