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網

微信是否會收費?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微信有收費可能”的表態,一場涉及3億多用戶的爭議持續發酵。一邊是國有運營商的“放風”收費,一邊是用戶的海量力挺,“微信收費”之爭似乎正在演變成一場壟斷與創新的較量。微信最終會不會收費尚無定論,但不管是三大運營商還是騰訊,始終應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為科技發展和企業競爭理應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和更低廉的價格。

緣起——行業主管部門首次公開表態
因由——影響運營商收入
    • ·●微信佔用太多“信令”資源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表示,目前微信最大的問題在於軟件設計環節,此類OTT業務“永遠在線”,已經佔用了中國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詳細】
    • ·●對傳統電信業務有替代性,影響運營商收入
          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應用,對運營商的彩信、短信以及話音業務產生了強烈的替代作用。而由此直接帶動的流量增收,遠遠無法彌補彩信、短信和語音收入的下滑。【詳細】
背后——移動互聯網產業與傳統運營商的博弈
    • ·●壟斷小利不應扼殺創新
          目前,多數業內人士擔憂,微信收費不但會傷害到用戶,更會扼殺目前勢頭正旺的互聯網創新,因此呼吁運營商不應為壟斷小利而損害到目前國內日益向好的創新環境,而要利用運營商的優勢,扶持創新企業,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最終和廣大創新企業一起實現共贏。【詳細】
    • ·●微信收費或有三種結果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微信收費事件最終可能有三種結果:一是微信對全部用戶或VIP用戶收費,收入由騰訊與運營商共享﹔二是運營商直接向騰訊收取“信令費”,成本由騰訊直接承擔,微信加快商業化步伐,以彌補這項開支﹔三是爭論無果,運營商直接推出“飛聊”等與微信相似的產品,與微信直接展開競爭。【詳細】
    • ·●收費博弈對移動互聯影響深遠
          微信收費事件最終結局如何,仍要看運營商、騰訊博弈的結果,而博弈的結果必將對我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詳細】
  • 調查顯示九成網友表示“若微信收費將不會繼續用”

    "微信收費"之爭民意如何彰顯 多方共贏誰從中作梗

調查
您支持電信運營商對微信等即時通訊應用收費嗎?
支持
不支持
無所謂
國外電信運營商如何對待OTT
  1.自主研發OTT
  以西班牙電信為代表的歐洲電信運營商選擇自己提供OTT服務。2012年5月,西班牙電信推出一款集信息、語音傳送、網絡電話和照片分享於一身的應用TUMe。
  2.封殺OTT
  韓國OTT服務供應商Kakao推出的免費語音應用KakaoTalk對韓國運營商造成了嚴重威脅。2012年7月前后,韓國通信委員會批准韓國運營商可以向OTT語音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也可掐斷OTT語音流。
  3.向OTT服務供應商收費
  今年年初,法國電信與谷歌公司達成了合作關系,谷歌因發布OTT發送的數據流量而向法國電信付費。雙方合作時間至少為一年。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讓“微信收費”之爭回歸市場
  “微信收費”事件其實只是個簡單的商業問題:運營商要騰訊交錢,騰訊不想給。而不管運營商收費與否,騰訊都不大可能對微信的基礎服務收費。
新華網:微信收費之爭——當壟斷遇上創新
  引發這場爭論的實質,是壟斷遇上了創新。市場監管部門與移動通信運營商列舉的自辯理由大多經不起推敲和細辯。爭論的結局,會像曾無數次演繹的顛覆性創新帶來的后果一樣。
廣州日報:微信收費 忌向消費者轉嫁成本
  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應該是更優質廉價的服務,用戶已經交了流量費,就不該再為微信承擔額外的費用﹔市場紛爭應該交由市場來判決。而用戶更樂於見到公平的競爭帶來合情合理的服務和價格。
京華時報:現在對微信收費太猴急了
  如果是對增值服務商即騰訊提高相關收費,也應是在騰訊從中賺取利潤的時候。微信用戶量雖然龐大,但騰訊尚未從這項業務盈利。話說摘桃子也要等成熟時,這時候就磨刀霍霍,未免也太猴急了。
新京報:應淡化對微信的收費思維
  對微信進行少量收費可以有,但對微信形成收費依賴切不可以有。就當下而言,即使主管部門同意對微信少量收費,通訊運營商也應淡化對微信的收費思維。
羊城晚報:微信收費當心毀了平台傷了人心
  3億微信用戶是一個龐大得驚人的數量,相關部門在做出收費決定時,不能不慎之又慎,一旦決策失誤,不但會毀了一種平台,更會傷了一片人心。
網友留言(點擊查看)
昵稱: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