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之争:当垄断遇上创新--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微信收费之争:当垄断遇上创新

韩淼

2013年04月03日08:2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韩淼)在长期垄断的电信运营商嗷嗷叫声中,市场监管部门暗示将向中国当下发展最迅猛的移动互联网通讯服务提供商收费。受惠于这项免费业务且用户感受不错的中国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这种收费企图。因为,向互联网服务商收费,早晚会或显性或隐性地“转嫁”给终端用户。

  引发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垄断遇上了创新。市场监管部门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列举的自辩理由大多经不起推敲和细辩。争论的结局,会像曾无数次演绎的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后果一样。

  占用过多信令通道是个伪命题。移动通讯的信令通道如同“高速公路”,信令通道的占用客观上是应用产品竞争力的表征。在同等门槛的前提下,信令通道占用越多,恰恰说明互联网公司基于开放互联网的业务发展之成功。因为信令通道占用“过多”而限制“永远在线”模式并不明智。假如对占用信令通道额外收费,就意味着提供更可靠的服务保障,那么不需交费的竞争者是否也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况且,运营商不会主动公开自己的数据业务已受到什么样的信令通道优先服务(从垄断者的既往表现来看,不公平竞争几乎是一定的)。互联网公司数据业务的成功,实际上就是在垄断的重重压力下获得的。

  互联网公司的移动数据业务大大削弱移动运营商短信息的赢利能力也是个伪命题。移动运营商的短信息服务以往之所以赚得盆满钵满,并非因为产品有多好,而主要是其垄断地位。在挑战者面前,移动运营商的短信息为何失去了魅力?短信息服务定价机制如何?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否应当调整收费?如何调整?这些问题,移动运营商以往不屑于或不习惯思考,现在却被一款成功的移动应用产品逼得不得不面对。中国移动的飞信产品也曾大受欢迎,部分免费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面对互联网平等、公开、共享、免费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其实与移动运营商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企业很少能拥有垄断的条件,只能通过创新去改变而生存。依靠收费,能改变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吗?

  为维护移动通信网络而收取除流量以外的费用合情合理还是个伪命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缺位的情况下,何以判断“合情合理”?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初期,中国用户常常为购买一台手机而支付逾万元人民币,还有高额的使用费。移动运营商长期对手机用户收取月租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维护的成本,完全不只是运营商的负担。在享受成功的移动应用产品为移动通信网络带来流量增长和巨额利润的同时,还要以维护网络为名收取额外的费用,这合乎情理吗?

  新一届政府承诺,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是上市公司,追求自身赢利和市场表现本无可厚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垄断”的游戏规则都已发生了变化。在既有利益格局很难即刻被打破的情况下,确保持续赢利的根本方式也许是营造一个共同成长、一起赚钱的移动互联网生态。运营商、服务商、用户,都身在其中。

  根据许多人的使用体验,在微信上交换的信息,其实很多是“废话”。人们热衷于传递那么多“废话”的关键原因,是免费。可是,如果有一天不再免费了,大不了少说些“废话”吧;如果再有一天使用手机也不堪重负了,大不了见面谈呗。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