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問政難以復制 看官員的囧與定欣喜的回與答--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電視問政難以復制 看官員的囧與定欣喜的回與答

陳強

2013年01月15日08:25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12月20-21日,浙江溫州直屬27個部門一把手年終述職,並接受市民打分評論。這一過程,全程電視直播。當地一官員上台發言時,臉上不停地直掉大汗珠。

自武漢市2011年11月首推冠名“電視問政”的節目,國內多地爭相效仿。去年年末,電視問政更是掀起一波高潮。光12月,浙江、湖北、新疆、湖南等地,就都出現了電視問政節目。今年1月8日,安徽合肥市糾風辦更透過媒體對外宣布,今年除2月份外,其余每月都有一期電視問政,11家市直部門“一把手”將走進直播間,接受市民“問政大考”。

在電視問政儼然成為官民互動的新風尚的同時,也有專家認為,電視問政只是“小吃”,當不了“大餐”,不可能成為一種日常化的解決問題機制。

  A、欣喜的問與答

雖然已過去整整21天,但武漢市首屆環保大使柯志強1月11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對上月21日晚參加的“電視問政”記憶猶新。這是柯志強第二次參加武漢當地電視問政。去年6月30日,柯志強就作為環保志願者代表之一,被武漢年中電視問政節目組邀請參加了該期直播。

“那期主題之一是湖泊保護和污染治理,我是武漢東湖‘草根湖長’,節目組找我和其他環保志願者,希望我們能就湖泊問題提問政意見。”柯志強和其他環保志願者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欣然答應。

但是,如何提意見,卻讓柯志強犯難。“如果單單表達對武漢湖泊保護工作的不滿,可發泄一些情緒,卻並不會有助於解決問題。最后,我們自我定位為問題解決的推動者。”柯志強和其他志願者商定,從他們多年來從事武漢湖泊環境保護工作發現的問題中,挑選出10個突出問題,制作成一本藍皮書表達訴求。

“事前,我們並不知道藍皮書會遞給誰,是否有效心裡並沒有底。”后來,在節目現場,參加電視問政的武漢市副市長胡立山接過藍皮書時,向柯志強和其他志願者鞠躬致謝,並承諾問題會“一個個來解決、一個個整改,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待!”

時隔半年后,柯志強回想那一刻的反應是:“當時懵了,完全沒想到,只是情不自禁地鼓了掌。”而現場市民評委全部舉起“笑臉”牌,是當天電視問政現場唯一的“全笑”。

上月21日,武漢年終電視問政進行到最后一場,關注的話題之一仍是“湖泊保護與污染治理”。年中出了考題的柯志強和4名環保志願者被邀請到台上,從胡立山手中接過了一份答卷———一本畫冊:針對“藍皮書”反映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拍下整治前后對比照片裝訂成冊。

“年中電視問政后,相關部門確實陸續針對問題逐步整改。整改有結果,他們也會通知我們,而我們也都一一去現場驗証,發現問題確實有所解決。”柯志強說,自己參與民間環保工作多年,難免會觸及一些利益方,也經常會與各級部門接觸,吃了不少閉門羹。“像電視問政官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恰恰是我們期待的”。

在年終電視問政中,柯志強向節目組主動提議,為當地參加問政的胡立山、環保局局長丁雨、水務局局長左紹斌、建委副主任夏平、房管局局長周玉珍,佩戴上武漢“愛我百湖”LOGO胸徽。“表達鼓勵、感謝,也是一種傳遞”。

  B、官員的囧與定

2012年12月17日晚,武漢年終電視問政節目第一場。在看完一段鹵味黑作坊的揭短暗訪短片后,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楊澤發說:“看了這個片子我內心感到很憤慨,也很自責。這種東西怎麼能上餐桌呢?在這裡我向消費者深深道歉。”說罷,離開座位,向在場市民代表和電視鏡頭,彎腰90度深鞠一躬。現場響起掌聲,對這一舉動表示肯定。

該場主持人是柳鶯。雖然這也是她第一次主持電視問政節目,但同時擔任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市治庸問責督察員的她,一直對武漢電視問政節目保持高度關注。她明顯感覺到,電視問政2011年最開始舉辦時,面對揭短短片,官員尷尬、結巴、流汗現象很明顯,到了這次則沒那麼明顯了,官員應答越來越自如了。

“身邊朋友和觀眾向我抱怨,官員答得越來越流利了,沒有原來好玩了,甚至懷疑他們提前知道了短片內容。”柳鶯說,其實跟以前一樣,被問政官員事前還是壓根不知道。她化妝都是在演播廳外的車上,為的是避免她在直播前與官員直接接觸。

趙振宇也注意到參加武漢年終電視問政的官員現場表現水平比以往都有所提高。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武漢首次舉辦電視問政時,就規定每位官員開場自我介紹應在30秒內完成,但當時很多官員都超時到兩分鐘,去年採取了一項新措施,每位官員面前多了一塊時間提示器,30秒鐘一到會響起報警聲,結果去年年終考時多數官員在30秒內完成了。

柳鶯覺得,武漢參與問政的官員,因為有團隊的支持,有充足的准備,應對媒體能力增強了。“一方面,被問政官員為了兌現承諾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東西他都了然於心、有備而來,官員底氣更足了﹔另一方面,在表達、如何表達、如何應對媒體方面,官員也做了很多工作。”

柳鶯透露:“一位官員在電視問政前一個月,列舉了200道問答題,天天讓同事模擬主持人‘拷問’自己。有官員准備的材料,有一尺多高。”趙振宇就曾應武漢市委宣傳部邀請,給局級以上的干部講“面對媒體時的語言表達”。他在講座中告訴官員們,在電視上不僅要注意講話內容,也要注意自己的情感、語調、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

  C、問政的喜與憂

官民透過電視直接互動類的節目,最早可追溯到蘭州電視台2005年6月開辦的《一把手上電視》欄目。同年,廣州電視台也有一檔現名為《溝通無界限 行風大家談》節目,邀請各市直機關、各區負責人到節目現場,聚焦於政風、行風評議。

但第一個明確打出“電視問政”旗號的,公認為武漢。2011年11月22-25日,武漢以“兌現承諾、優化環境”為主題,連續舉行了4場電視問政。先后16位相關單位負責人,包括4名市級領導,被請進演播廳,接受評說監督,每晚黃金時段直播。

2012年6月、12月,武漢又先后舉行了兩次各5場電視問政。接受評說監督的是武漢去年年初列出的“10個突出問題”整改承諾涉及的相關單位負責人,人數增至29名。年終電視問政的29名官員,有1名市委常委、2名副市長、1名市政協副主席,其余也多是武漢各區、市直部門“一把手”。負責“問政”的,除了市民代表和特約評論員,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風廉政建設志願者等。

之后,湖北曾組織十八個地市紀委到武漢“取經”,謀劃推廣電視問政。也有不少省外的電視台到武漢來“取經”,河南洛陽,浙江溫州,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湖南省桂東縣、安仁縣等也相繼推出了電視問政節目。

柳鶯覺得,武漢電視問政之所以能舉辦、並具有良好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領導支持。柳鶯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武漢市兩個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宣傳部長,每一場電視問政,都必到現場。武漢電視問政主辦單位是武漢市治庸問責辦,武漢電視台只是承辦單位。

武漢電視問政總制片人宋志雄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電視問政節目的展開,必須依靠當地政府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電視問政被問政的官員都是市委市政府以發文件這樣的一種形式要求必須參加的,電視台很難憑一己之力邀請到官員去接受問政。”

柳鶯希望電視問政下一步能常態化、日常化,而非一年一次或兩次,“讓電視問政,不是所謂一種政治秀,而是一個真正為民服務的窗口和平台。而且除了問政,還應該參政、議政、謀政。這些都做到了,社會才會進步”。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曾對電視問政打過一個比方:武漢鴨脖子,吃著麻辣嚼著有味,但不能天天當飯吃。換言之,在他看來,電視問政只是“小吃”,當不了“大餐”,不可能成為一種日常化的解決問題機制。他還指出,就算頻率越來越高,電視問政其實也很難常態化。

記者問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是否建議廣東也搞電視問政,他說“不會建議一定要搞電視問政或一定要採取某種問政方式,關鍵還是需要制度培養,讓老百姓能真正監督政府,而媒體當然是這個制度裡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