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凝聚大力量——記江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主播翟量--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5期

大智慧凝聚大力量——記江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主播翟量

雷小毅  劉亞軍

2013年05月15日14:0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打開江西衛視,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張穩重而帥氣的面孔,他渾厚洪亮的聲音已經傳遍祖國的千家萬戶。他是吃過大苦、經歷過挫折的人,從高考落榜而后轉做廚師。然而,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暗暗積蓄著向上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不經意間走進電視,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並成為江西廣播電視台新聞節目主持人。他那張富有朝氣的臉和沉穩厚重的聲音,每天和江西最重大的新聞一同出現在電視畫面上,成了江西的“省臉”。他就是翟量,2012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播音員主持人獎獲得者。他用自己創造的神話証明了一條朴素的真理——成功永遠隻垂青那些有准備、有恆心、有毅力的人。他的成功之路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需要一種力量,一個信念。隻要把生活的悲苦和對命運的不滿化作向上的力量和信念,就一定能夠成功。近期,本刊記者有幸採訪了翟量,讓我們一同關注這位優秀主持人的勵志人生。

翟量,男,197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碩士,江西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播音科科長,《江西新聞聯播》節目主播,主任播音員職稱,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從業十七年,2010年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電視播音作品金話筒獎提名, 2012年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最高榮譽金話筒獎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獎。十余次獲得省部級獎勵,2005年入選江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優秀人才工程培養對象,2009年入選江西省省直文藝新聞優秀年輕人才,擔任江西省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理事,2010年擔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藝術委員會副會長。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翟量老師,您好!首先祝賀您摘得2012年度“金話筒獎”,能給我們談一談您獲獎的感受嗎?您覺得獲得此獎對您以后的工作有什麼激勵和促進呢?

翟量:首先非常感謝貴刊的祝賀和關注,大家都知道,金話筒獎是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最高獎,對於播音主持從業人員來說不僅僅是個榮譽,更是一種責任。這是金話筒獎一種獨特的魅力,因為它既是傳承著老一輩的優良傳統、也賦予了傳播者在這個時代的奉獻和擔當精神。

雖然頒獎典禮上是那樣的熱鬧、隆重,但是我更願意做這樣的思考:去光環化、更加職業、更加精准、更加穩定、更加有效的傳播(新聞傳播)以及帶好隊伍(本人是新聞中心播音科科長),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傳媒事業。頒獎晚會結束后,我曾在微博上說:我想起了入校時,北京廣播學院小禮堂櫥窗裡的一句話:這裡是終點,也是起點。一切重新開始,榮譽屬於昨天。把榮譽和成功都一起留在昨天,傷感和郁悶也一樣留在昨天,今天是新的開始。

記者:據說您做新聞主播之前是一名優秀廚師,拿到了國家三級廚師証書。但是您事業穩步上升的同時你卻放棄了廚師行業,而選擇了傳媒行業,那麼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讓您毅然走上播音主持道路的,這其中您有什麼難忘的經歷呢?

翟量:這是我的個人經歷,我是在江西的鋼鐵企業裡長大的,高中畢業后就直接在鋼廠裡就業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做廚師,這個職業給了我很多歷練和感受,比如說:剛步入社會的艱辛、對於職業的尊重,對於前輩的尊重等等。直到現在我經常回去看望當年的同事,還稱呼當年手把手教我的廚師為“師父”。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鋼廠電視台招播音員,因為自己的普通話在當地算不錯的,也就誤打誤撞地考上了,此后才知道播音主持是一門學科,帶著對知識的渴望,通過努力終於夢圓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后就一直在江西電視台工作至今。

要說人生的跳槽經歷,我可能就是那麼一回,在江西電視台工作期間,也有很多機會跳出去,到發達地區工作,但是正是有著這些經歷,我認為作為新聞主播,還是要能耐得住,有堅守,甚至有著忠誠度。頻繁的更換地域和崗位實際上不利於一個播音員主持人的成長。現在很多台把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當做品牌打造,品牌的塑造是要時間積累的。有著不同的職業經歷,甚至反差特別大,我覺得是個好事兒,特別是曾經做過廚師,我總是和朋友們說:“很生活!”閑暇時候,特別願意自己下廚,做幾個好菜,三五朋友聚聚。

記者:您在江西電視台工作已十年有余,總是以端庄穩重的形象出現在觀眾眼前,被稱為江西的“省臉”,能談一下您對播音主持工作的認識嗎?您的主持風格還會有什麼樣的創新和突破呢?

翟量:對於播音主持工作,我不想從大的層面去談,對於它的特點和作用,教科書裡都有,在這裡,我首先想說:它是一個職業,正如社會上有著許許多多千差萬別的職業,我們靠著這個職業在生存,所以要敬畏職業,敬畏它給予你的一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沒有理由不做好它,否則就會在當下傳媒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被淘汰出局。其次播音主持工作其實是辛苦的、寂寞的,對於我們新聞播音員來說,處於一種輪替值班的狀態中,早新聞要早起、晚新聞要熬夜,而有聲語言創作中,你的面前隻有一張白紙黑字的稿件,一盞台燈、一支話筒,卻要表達出萬千世界的紛紛紜紜,這當中的寂寞隻有我們自己知道。播音主持工作又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無論是獨家新聞的權威發布的自信、飽滿,還是直播中的不允許有任何閃失的精准表達,甚至是在不同與新聞播報樣態的其他節目中,處處充滿著挑戰,我沒有把它看成是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的去思考、去應對。再有的是播音主持工作充滿著人文關懷,這是我們媒體人應有的情感價值體現,我時常會被節目中那些閃光的東西感動,自己在節目傳播中也會不自覺的融入這些情感的東西,讓審美的意識不斷升華。播音主持工作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力,任何輕視語言功力的表達顯得是如此的蒼白。當然還要有強烈的表達意識,我能說、我會說、我願意說。

如何創新和突破這個問題,我覺得特別好,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自從新聞媒體實踐“走、轉、改”以及改進新聞報道以來,我注意到不僅僅是報道方式的轉變,而是我們的新聞語言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更多的關注著基層、關注著普通人的命運、生活。比如新聞事件的敘事性更豐富、人物更鮮活了。由此我認為如何轉變語態,如何將生動、鮮活、親切的新聞語言傳播給大眾是現在必須去思考和探索的。

記者:大家知道,新聞講求時效性、真實性,那您是如何將新聞如實快捷地傳達給廣大電視觀眾而被觀眾接受呢?這其中有什麼技巧呢?

翟量:播音主持是一門學科,它與傳播學、新聞學、語言學、藝術學甚至社會學、心理學的許多范疇互為融合碰撞。我認為要對自己所從事的新聞播音工作在理性的層面理清楚,在實踐中學習前輩的豐富經驗,二者結合,就會循序漸進,使得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主持人在節目制作前期有效參與程度高,主持時才能游刃有余。在播音的過程中要通過准確的語勢、語態把新聞播得“真實可信”、“毋庸置疑”。在實效性方面,通常體現在突發新聞的報道,比如剛剛收到的消息,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播音員平時的積累了,隻有平時注意政策、信息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熟記編輯、記者平時的編稿特點,才能對這種突發狀況從容應對,有序播出新聞,保証新聞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記者:直播間和基層是與大眾交流的兩個不同平台,那麼二者之間您更傾向於哪一個呢?

翟量:我覺得兩者是不可割裂開的,我們所播稿件就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林林總總。自從“走、轉、改”精神下達以來,我們都參與其中,受到了教育,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認為播音員、主持人首先是新聞工作者,本來就應該投入到廣泛的社會實踐中,希望播音員主持人走基層不要跟風似的走過場,而是常態化的去見証和記錄時代發生的深刻變化、關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甚至有些新聞報道能為政府決策起到作用。這樣當我們走上主播台才會更加有底氣。播音主持專業理論中提到的廣義備稿指的就是這些。

記者:您是江西廣播電視台新聞節目首席播音主持,不僅在業界名氣十足,在學界也有很大的聲譽。以您的經驗,您認為在播音主持工作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加強?

翟量:這個問題前面也談了一部分,這裡再總結一下。一是要有准確的職業定位,要站在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時代精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自己的職業,這對當下播音主持藝考熱,大多數是帶著明星夢兒去考試的,對於職業的理念比較淡化。二是要有深厚、扎實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夠勝任。三是要有挑戰不同節目類型、不同語言樣態的勇氣。主持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與節目整體和諧,同時又不乏個性,並得到觀眾認可,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記者:目前,新興媒體佔領廣闊市場,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挑戰,針對當今市場情況,您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有什麼樣的理念和心態,應該如何去應對后媒體給自身帶來的壓力和影響?

翟量:法國思想家薩特曾經說:存在即為合理。如果用這句話聊以自慰當然是一種消極。雖然傳統媒體現在還佔有大量的市場份額,但是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必須創新才能發展。當然現在也都有著融合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最大的發揮它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經驗優勢融合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整合媒體資源,創新發展。傳統媒體要創新發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解決途徑。當然我們也不用杞人憂天,片面地認為新媒體的出現會置傳統媒體於死地。網絡媒體自身也存在著很多不足,而這些不足大多數都可以從傳統媒體中得到有益的補充。傳統媒體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這可以為網絡媒體提供鮮活的內容和素材,傳統媒體具有豐富多彩的信息數據庫,這些在“內容為主”的網絡媒體競爭中具有重要價值。傳統媒體雄厚的品牌資源是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一些著名新聞機構在廣大受眾的心中早已樹立了良好的傳播形象,網絡媒體與這些機構聯合,就可以利用這些名牌效應,提高自身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網絡信息的虛假性、無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廣大網民的光顧。

面對網絡媒體的強勢沖擊,傳統媒體適時調整機制、自我完善已經刻不容緩。網絡媒體帶給傳統媒體挑戰的同時,也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傳統媒體應積極應對,主動出擊。比如改革新聞機制,向多媒體新聞發展,開發網上點播新聞、網上圖像新聞,以便與未來信息高速公路接軌傳統媒體也可以與網絡媒體聯姻,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網絡版或電子版新形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互相推進、共同發展。

記者:能否給我們講講,依您對紙媒的了解,一本傳媒刊物該具備怎樣的優勢才能在市場中獨樹一幟?

翟量:我認為傳媒刊物是傳媒人在專業領域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正如貴雜志,以專業、前沿、專注的精神辦雜志,在同質化的專業雜志領域一定能取的更好的效益。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傳媒業的經營內容和產業發展面臨了極大的挑戰,與其他類型雜志相比,我認為傳媒雜志在產業鏈延伸發展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瓶頸,與市場化雜志相比差距很大,與行業刊物相比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這些都是需要正視的問題。一本刊物要想長久立足於優秀刊物之林就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稿件資源,隻有嚴把質量關、追求專業性才能提高檔次、提升品位。作為傳媒刊物來說,要立足於傳媒專業,多關注傳媒學界、業界動態,多刊登權威稿件和前沿信息,我相信這對打造一本品牌傳媒期刊是很有必要的。

要想取得持續良好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人才的培養,打造德才兼備的隊伍,提高團隊的文化底蘊和專業素養。還有就是實行品牌的延伸戰略,通過幾大資本向傳媒上下游產業發展,形成強大的產業鏈,這樣才會在市場中獨樹一幟,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作者簡介:雷小毅,女,今傳媒雜志社社長助理,主要從事傳媒研究﹔劉亞軍,男,今傳媒雜志社編輯,主要從事傳媒研究。)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燕帥)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