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黨內民主”、“堅定不移反腐”、“五位一體”、“三個自信”、“生態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等一批新的概念,蘊含著新的政治傳播方式,在政治動員、政治勸服和構筑政治信仰等方面傳輸著執政黨新戰略、新信念和新舉措。
關鍵詞:十八大報告﹔美麗中國﹔政治修辭﹔新概念﹔新戰略
國家領導人在政權新舊交替、繼往開來之際,為了更好地闡釋其執政理念,贏得更多支持率,通常會頒布一份意義重大的國情報告演說。這些演說以其獨特的風格魅力、精彩的演說修辭、誠摯的情感融入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政治家既定的傳播目的。政治修辭是指政治主體圍繞政治利益,運用一定的政治語言技巧所進行的修辭行為,其目的是說服受眾,達到政治主體的政治目標[1]。語言修辭的使用有助於演講者與聽眾的互動和溝通,起到更好地說服和宣傳作用。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北京召開,胡錦濤同志在會議上作了《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中提出的“美麗中國”、“五位一體”、“人均收入翻番”等新提法、新概念引發人們廣泛關注,以新執政理念、新建設布署、新戰略目標鼓舞著全國公眾,字裡行間蘊涵著黨對全國人民的承諾與思考,構筑全民政治認同和全黨信任。
一、政治概念與新執政理念
政治概念是以執政理念為基礎而進行的政治修辭,它突破了個人修辭的傳統框架,更注重修辭的國家化特征。十八大報告將政治概念文本化及政治修辭儀式化,利用語言形象把政治信息的內容及思想感情固定化、模式化,全面闡述執政黨在新時期的轉變以及新執政理念,氣勢磅礡,振奮人心。
(一)積極發展民主
十八大掀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篇章:在基層民主方面,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重視培養選拔女干部和少數民族干部﹔在黨內民主方面,突出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對黨內權力的分享,黨員主體地位從“尊重”得到“保障”,首次提出黨代會代表提案制。十八大報告從建立程序到制度保障方方面面深入國家政治民主探索前行的空間,體現的民主建設更加扎實、多元。這些新執政理念的實施,將進一步創新和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深層次豐富民主形式,呈現一個在全民力量匯聚中的更加自信、民主、開放的中國。
(二)堅定不移反腐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公權的保護傘。面對著近年來“落馬”高官人數的增加,黨的十八大報告單獨分出一節小標題對反腐問題進行告誡:黨在目前執政過程面臨著嚴峻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用鏗鏘有力的話語點出當前全黨面臨的現實危險及突出問題,同時緊密聯系當前現狀,設立“四個監督”: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督體系,報告全文16次使用反腐敗概念,將問題和決心都以儀式化的政治概念固定化,最后落腳點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表明黨堅定反腐的強硬決心,也向外界透露了黨的最新反腐動向。
二、數字概念與新政治布署
心理學表示:使用文字、圖形、數字作為啟動刺激的閾下知覺實驗証明,無意識知覺能夠達到一種語義水平上的信息加工[2]。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五位一體”、“兩個百年目標”新概念,用言簡意賅的數字短語,恰恰正能將晦澀難懂的小康社會建設步驟等專業術語表述出來,主題突出,便於流傳。
(一)“五位一體”
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五年后,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一起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表明黨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的決心,彰顯對子孫后代、全球生態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生態文明地位的“升格”,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五位一體”的新型概念,高調宣揚政府保護生態的新布署,科學合理的為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斷奮斗。
(二)兩個翻番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兩個翻番”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和落腳點,更從字面和心理上給予聽眾“成倍增加”和“雙管齊下”的暗示,不僅為13多億人民謀劃全面建成小康的圖景,還細心制定了10年實現的“時間表”。這既是一份科學詳實具體可行的規劃表,更是執政黨描繪給受眾新希望、建設新生活的新步驟藍圖。
(三)三個自信
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走到全新的歷史節點。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個自信”緣自於對黨的自信,一語道出國人尊嚴與榮耀,盡顯驕傲本色。如何看待目前已有的成就,成為執政黨進行下一步布署的重要課題。“三個自信”的概括提出,不僅是黨對九十多年奮斗拼搏的贊揚肯定,更是提升和鞏固全民樹立自信心與堅定理想的引領標准。好的政治修辭是多種要素的綜合體。報告中數字概念深入淺出的傳達出黨的新執政信念,全面闡釋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步驟。用喜聞樂見、言簡意賅的數字語言,把抽象的主張簡潔化,復雜的決策精要化,消融視聽過程中的抵觸因素,勾起人民憧憬新未來的美好信念,贏得受眾認同,繼而產生共鳴。
三、情感概念與新政治動員
政治報告最有力的武器是政治動員,許以承諾,喚起聽眾的參與熱情,激勵他們支持執政黨的事業[3]。十八大報告中運用情感概念修辭,為人們描述一幅十年之后的美麗願景,同時不斷出現帶有執政者建設承諾的字詞:“堅持”110次、“必須”56次、“一定”14次、“確保”12次……這些戰略允諾,極具動員說服效果,富有真情,扣人心弦。
(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說法,因此報告中“美麗中國”一經提出,迅速引起輿論熱點,人們不僅關注“美麗中國”的願景,更加關注“美麗中國”的實現。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說,(報告)最先打動他的就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在對人民日報報系22家媒體11月8日至12月8日的新聞報道進行檢索分析,有關“美麗中國”的新聞就有142篇,其中《人民日報》98篇、《人民日報海外版》36篇、《國際金融報》7篇、《健康時報》1篇。而百度搜索指數顯示,大會第二日“美麗中國”網上搜索次數即2016人次,至13日時竟達到4568人次,隨后幾天一直保持在2000人次以上。網絡論壇、微博等新興媒體話題也是熱議紛紛,爭相解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描繪了一幅環境優美、山明水秀的生活圖景,也更新和確定了近年中國生態發展的新戰略。綠色價值的觀念更新,政府、企業、媒體、公眾的全方位參與,生態理念的動員宣傳,相信一個美麗的中國定會如約而至。
(二)豐富國家發展目標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已經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憲法的國家發展目標。在十八大報告中,“民主”被提及70次,“和諧”31次,這些詞匯如此頻繁地出現,讓公眾深切感受到中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推進民主政治進程、著力改善民生的決心。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至“社會保障”,都是黨對建設小康社會的政治承諾,都建立在社會公眾對它建設概念的普遍理解上,隻有理解才能產生信仰,才能保証政治動員的說服力。而普遍的信仰要求普遍的內心認同,就要求政治修辭來支持,以維持、強化或轉變公民的政治態度,使之符合政治主體的願望[4]。十八大報告運用寓情於文的動員策略,用形象易懂的修辭語言傳輸新時期的建設戰略,以此來贏得大多數公眾的政治認同和政治信仰。
政治傳播是一種權力運作過程,而帶有感情修辭的政治傳播則是一種軟權力的拓展。十八大報告在適應當今國家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注意到國家與公眾之間依存度的加深、公眾對政治修辭能力及表現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黨和國家的權力合法性的獲得和公眾勸服更加需要依靠政治說服與權力認同。通過政治報告中靈活插入政治概念、數字概念及情感概念,巧妙地表現出執政黨的執政理念及規劃展望,既能在傳播中放大政治報告的親和力與人情味,又能迅速獲取公眾對黨和國家決策廣泛的支持率。
(作者簡介:李異平,女,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媒介與政治、國際新聞(英語)研究﹔陳芳,女,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公關與危機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趙鴻燕,李金慧.政治修辭:媒體外交的傳播智慧——基於言語行為理論的框架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0(3).
[2] 柯學,白學軍,隋南.數字概念的視知覺無意識語義啟動效應[J].心理學報,2002(4).
[3] 方小兵.奧巴馬競選演說的新修辭分析:認同策略[J].廣西社會科學,2009(4).
[4] 賀建平,常燁,趙曉燕.宣傳與認同:三峽移民精神報道分析[J].新聞界,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