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體背景下微電影的發展之路--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5期

探析新媒體背景下微電影的發展之路

賈紅分

2013年05月15日16:5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新媒體環境下的“微時代”來臨,不僅使微小說、微博、微信等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微視聽的文化消費形式微電影也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微電影儼然已成為當今最火爆的新媒體形式。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預測,三五年內,微電影將形成千億元的產業規模,成為文化產業新的重要增長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微電影給予關注和研究,本文將從對微電影定義的界定著手,分析新媒體對微電影的影響和微電影興起的原因,指出微電影未來的發展與方向,並針對微電影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剖析。

關鍵詞:新媒體﹔微電影﹔傳播特征﹔產業化

一、微電影是什麼

對於微電影的誕生業界還沒有一個絕對的界定,2010年12月27日,汽車品牌凱迪拉克與華人影星吳彥祖攜手打造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一觸即發》全球首映,宣傳語中號稱這是中國首部微電影,全片場面宏大,制作精良,堪稱微時代的裡程碑。而在2005年胡戈創作的《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在網絡中也引起過極高的反響,后來網絡視頻短片在全球風靡,如2010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在優酷網首播,短短幾天便創下幾千萬次的點擊率。這些在現在看來似乎都是微電影的范疇,那麼,到底什麼是微電影呢?筆者結合了很多學者對微電影的解讀得出以下幾個觀點:

1.微電影是新媒體時代下的產物。傳統電影院主要是通過影院模式放映,微電影是借助新媒體的播出平台,主要是通過網絡、手機等模式播出,這改變了傳統電影高高在上的姿態,拉近了電影和受眾的距離,使微電影的普及程度更高。微電影的這些特征都充分體現出了微電影是新媒體時代下的產物。

2.微電影不等於傳統網絡視頻短片。一部電影誕生的背后,是一條龐大的工業流水化作業生產線,編劇、導演、演員、攝影、服裝、置景、收音、特效,再加上剪輯、配音、洗印等復雜的后期制作工序,所涉及的財力、物力、人力都不是常人所能輕易應對。同樣,微電影的制作在技術上和藝術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在這些專業化的要求上微電影並不等於傳統的網絡視頻短片,微電影更偏向商業化的專業影視制作,而視頻短片更多的是一種分享式的自娛自樂。

3.微電影不等於加長版視頻廣告。微電影不能等同於加長視頻版廣告,某種程度上微電影可能是因廣告而生,但是它不應是為廣告而生,它不能將訴求的重點和目的直白地表現為為商品和品牌宣傳。微電影的制作者應該認識到隻有以好的故事打動人,以獨特的手法吸引人,才能使作品獲得生存的空間,才能對社會產生影響,隻有這樣才能談及對品牌的宣傳效果,才能找到微電影實現盈利的機會。如吳彥祖主演的微電影《一觸即發》被媒體和業內人士稱為“不是廣告的廣告”,這個案例取得的成效就充分體現了微電影與商業廣告的巧妙融合,也証明了微電影不等於加長版廣告。

二、新媒體對微電影的影響

1.新媒體為微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傳播環境。新媒體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的,一般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新媒體的特征有移動性、即時性、互動性、自主選擇性,這符合人們碎片化的娛樂需求,人們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1]。據《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38億,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 3.88億,網絡視頻的用戶規模達到3.50億人[2]。優酷網有報道稱,許多網民接受並嘗試在線上付費觀看電影及微電影,新媒體數字院線網絡發行平台正在以超低的價格、高清的品質獲得越來越多網民追捧。微電影正好符合了這一發展趨勢,新媒體的發展為微電影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2.新媒體的受眾特點成為微電影成功的保証。伴隨著新媒體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是新媒體的主要受眾,他們熟悉各種手機軟件的應用,懂得運用網絡,喜歡體驗各種新鮮的娛樂方式。新媒體具有的移動性、即時性、互動性、自主選擇性等特征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受眾可以在網絡上找尋自己喜歡的微電影。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傳播活動更高效,更即時自主,傳播的內容也更具吸引力。有數據顯示,新媒體受眾在網絡上觀看微電影的比例高達95.4%,所以,新媒體的受眾特點對微電影的成功傳播提供了保証。

三、微電影興起的原因分析

1.新媒體環境下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微電影是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興起的,它通過網絡渠道得以廣泛傳播和觀看,成為符合受眾需求的一種新型娛樂方式。微電影借助網絡向受眾傳播主要是得益於3G移動通信技術、網絡寬頻技術、無線通訊技術、流媒體技術、Web2. 0等技術的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改變了傳統電影固定的播放平台,也改變了受眾的思維方式和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使網友之間能夠彼此評論、交流與共享,形成了一種平等的傳受模式,這種新型的模式增加了受眾的自主性、參與性、互動性[3]。另外,隨著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使微電影的收看方式突破了時空的界限,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的收看微電影,這符合受眾即時消費的需求,人們可以利用生活中各種“碎片”化的時間,用手機或電腦,感受一場青春的故事,旁觀一段令人淒美愛情或是嗔笑一個有創意的無厘頭幽默等等。

2.市場化下商業利益的驅動。在市場經濟這一大環境下,如何將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成為眾多藝術家思考的一個問題。微電影作為新媒體時代下的產物,也定會受到商業因素的影響,一些微電影跟商家合作,成了企業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片。據統計,僅僅在2012 年前三個月,已經有數百家企業推出自己的定制微電影,而正在制作中的微電影也有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微電影具有明確的目標受眾,喜愛微電影的多是有較強購買力的年輕人﹔另一方面微電影有著很好的傳播效果,它能喚起觀眾一定的情感共鳴,使觀眾對產品產生信任,再配以整合營銷的策略,就能實現良好的商業目標。

3.新的媒介環境下受眾的需求。新媒體形式的不斷更新產生,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模式,也改變著各種信息的傳播方式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人認為:在“微時代”,媒體的表現因消費媒體的需要而不斷改變。當人們面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和獲取更多的信息需要時,人們便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4]。於是微電影這樣簡短、靈活、輕鬆詼諧的形式滿足了現代人的收視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這種快餐文化消費需要。另外,微電影有著極強的互動、參與性和自主性,這不僅能引起受眾個性的張揚並且還能引發觀賞的熱潮。在微電影傳播的過程中觀眾可自由參與評論,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將自己對電影的評價發布在微博、論壇和博客上,也可以參與豆瓣網、時光網等網站的影評活動。

四、微電影的未來方向

1.以劇本創意求發展,真正做到以“內容為王”。微電影制作中劇本的創意是微電影能否獲得生命力的核心,劇本是影視創作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決定影視作品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高質量的劇本和劇本創意是當前微電影發展中最令人關注的問題[5]。由於片長的限制,微電影的劇本寫作要求要有高度的濃縮型,在最短的時間內講出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創意,這就對微電影的編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微電影的編劇不僅要有傳統劇本編劇的敘事表達能力,還應考慮到年輕受眾群體喜歡運用的網絡語言,應有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從傳播學上講,內容和創意本身就是傳播的核心力量,一部優秀的微電影一定要能打動人們的內心,既要有對現實的批判、有對生活的領悟,又要有對人性的叩問等。

2.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微電影相對傳統電影和電視的區別是參與的廣泛性,但微電影如果僅僅被演繹成一場“草根秀”的狂歡,那就必將形成一種尷尬的局面,這將會影響微電影的健康發展。“草根秀”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它容易導致創作的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所以,微電影的創作團隊一定要運營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當前的微電影在創意和運作上已經有了專業化團隊的影子,已經有了專業的制作人和名人導演的加入,如姜文的《看球記》、徐崢的《一部佳作的誕生》等等﹔在首屆微電影節中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對微電影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表示將會拍攝微電影。另外,就是微電影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由於微電影的快速發展,微電影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微電影人才的培養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各大影視制作公司和視頻網站可以通過組織微電影大賽,舉辦微電影節等活動發掘新人,擴大微電影的影響力,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從事微電影,以實現微電影的良性健康發展。

3.產業化經營,創新盈利模式。微電影是集新媒體、電影和廣告於一體的商業化模式,它的盈利方式目前還比較單一,如果作品隻重視它的廣告價值,這勢必會影響到微電影的獨立性和藝術性,因此,微電影一定要實現產業化經營,不能隻依托廣告、點擊率獲得盈利,也應注重其衍生產品的開發。例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在受到熱捧之后,其主題曲《老男孩》也以單曲形式發行,並取得了很好的銷量,這是微電影在拓寬收入渠道上的取得成功的一個案例。另外,微電影也可以改編為動漫、小說,使其獲利方式更加多元。在其他途徑上,微電影也可以打破隻與網絡視頻媒體合作的局限,增加與電視媒體合作,以擴大版權收入。例如:陝西衛視開設的欄目《華夏微電影》。還有就是微電影付費模式的開拓,2012年11月20日,國內首部收費的微電影《身度》上映,這又為微電影的商業盈利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新道路。

微電影的產生是新媒體形勢下微視聽文化消費產品受人歡迎的反映,它是新媒體環境下電影發展的一種新產物,它開拓了電影新的表現形式,豐富和拓展了電影的內涵。當然,目前的微電影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對微電影沒有建立相應的審查制度,沒有相應的產權保護機制,以及盈利模式仍不清晰等等。因此,我們對微電影規范發展的探索仍將會繼續,相信隨著業界和學界對微電影的不斷重視,這些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

(作者簡介:賈紅分,女,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戲劇與影視學影視批評研究。)

參考文獻:

[1] 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Z].2012-07-19.

[3] 喻國明.解讀新媒體的幾個關鍵詞[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6(5).

[4] 微時代來臨,更多表達更多浮躁[N].新華日報,2011-05-18.

[5] 向北.微電影營銷來襲[J].市場觀察,2011(8).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