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國際化與編輯素養探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5期

學術期刊國際化與編輯素養探析

謝  群?

2013年05月16日13:3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學術期刊的國際化的進程不斷深入,編輯在促進期刊國際化中的重要作用就不斷凸顯出來。盡管期刊國際化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但是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水平仍亟待提高。任何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首先要從編輯的素養抓起,編輯國際化是期刊國際化的基礎。因此,編輯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學術期刊走向國際化道路的第一步。

關鍵詞:國際化出版﹔學術期刊﹔編輯素養﹔發展措施

一、國際化:必然趨勢

隨著全球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學術期刊也面臨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挑戰。如何能在強者如林的國際學術期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是各家期刊近年來思索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我國被國際三大引文數據庫SCI/SSCI和A&HCI收錄的期刊僅207種,且95%的入選期刊影響因子低於2.0。其中,以SCI為例,2012年SCI共計收錄期刊3750種,我國僅佔33種,不足1%。由此看見,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道路還任重道遠。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期刊的數字出版規模飛速增長,傳播速度與成本都遠遠高於傳統版本。這些都為學術期刊出版的國際化奠定了技術性的基礎。作者也會通過網絡與數字化方式更快捷地接觸到期刊,了解和認識期刊。但是,歸根結底,期刊是由編輯來組織和駕馭的。期刊能否“走出去、站得穩”依靠的是高質量的選題,優秀的編輯以及嚴謹的排版。編輯作為一本期刊的操作者,其主體意識能否得到有效的發揮對期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學術期刊國際化已經成為全球期刊發展的大勢所趨。為了順應國際形勢,提高自身期刊品質,學術期刊的編輯隊伍要首先順應國際化的大潮,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二、編輯素養的重要性

“編輯的素養,包括編輯的知識與技能、心理素質、工作經驗和態度等方面,是編輯在從事出版工作時具備的知識和修養”[1]。在編輯工作中,編輯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作者的稿件進行加工、整理。這一工作特性決定了編輯素養的重要性。首先,作為一名合格的編輯,必須熟悉出版物的相關法律與法規。出版業,尤其是期刊出版,時效性很強,有時會帶有較強的政治性。在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中,編輯應盡量避免政治性的問題,集中探討學術研究。其次,編輯技術是編輯工作的基礎。編輯技術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比如,編輯校對的符號。如果編輯技術掌握的不好,就會對后續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這樣會間接影響期刊的出版時間與質量。再次,編輯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與學術素養。技術是形式,知識是內容。隻有技術而沒有知識是很難編輯出具有思想性的文章。隻有編輯具備相關的學術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稿件的內容,進而完善稿件,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最后,編輯在工作時要具較強的耐心。編輯不僅要與稿件打交道,也要與作者打交道。這就需要編輯不僅具有很好的文字與學術能力,還要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與理解能力。這些都是以工作熱情與耐心為基礎的。由此看見,作為一名編輯,較高的素養不僅體現在學識淵博、工作敬業,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專心,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文章與期刊。

三、學術期刊國際化與編輯素養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發展不僅可以為編輯部帶來很好的直接效益,也可以為推動我國的學術走出去貢獻力量。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內容通常被分為實質性和非實質性兩類。實質性的內容包括論文水平國際化、稿件來源國際化、發行市場國際化和出版效率國際化﹔非實質性內容的包括編委成員國際化、審稿專家國際化、編輯標准國際化和出版語言國際化。但是,無論是實質性的,還是非實質性的內容,都與編輯的作用密不可分。如果編輯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就可以在讀者與作者之間架起良好的溝通橋梁,也可以在實質性國際化內容與非實質性國際化內容之間形成平衡。這樣可以使得學術期刊盡快步入國際期刊的行列。

(一)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需要編輯具有不斷更新的意識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需要編輯具有不斷更新的意識,主要體現為質量意識、規范意識和創新意識的更新。期刊質量與編輯工作密切相關,編輯是學術期刊的生產者。編輯的專業意識決定著學術期刊的未來。學術期刊想在國際學術出版界中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高質量的稿件。“中國有許多優質稿件外流,這恰恰說明了中國學術期刊的總體質量不高,缺少足夠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國際學術界、學術期刊界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和認知度”[2]。因此,學術期刊要走國際化道路首先編輯要提高質量意識,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吸收好的稿源,嚴把質量關,認真編輯加工。在具有一定質量保証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出精品,要有精品意識。精品文章不僅可以擴大期刊的影響,也可以進一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作者投稿,進而循環往復地不斷提高稿件質量,形成品牌效應。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編輯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知識更新,不斷學習,關注自身領域的前沿動態,嚴格堅持三審制。隻要在平時工作中以高水平和高標准來要求自己,才能通過敏銳的學術嗅覺發現好的稿件。當編輯能與高水平的作者形成共鳴,理解作者的學術立意,肯定作者的前沿意識,才能獲得作者的肯定,贏得作者的心。同時,編輯要有創新意識,不能囿於重復性的工作,而要善於思考,在合理的范圍內對文章進行二次創作。好的編輯意識可以為好的文章錦上添花,編輯與作者之間可以相互補充。隻有編輯與作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創作出學術水平高、編校質量也高的作品。

(二)提高數字化辦公水平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是以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為基礎的。目前,中國的學術產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們的學術水平還亟待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規模還是經營理念上,我國的學術期刊都存在明顯差距。導致我們引用率和影響因子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期刊的出版方式。傳統的出版方式以紙質版為依托,傳播速度慢、成本高、出版周期長。因而使得我們的期刊很難走出國門,要面臨層層篩查。而國外的期刊較早就開始採用數字化出版,以互聯網為依托,大大加快了期刊的傳播速度。這樣就為期刊贏得了寶貴的時效性。因此,編輯不僅要對數字化出版的過程與規范具有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要掌握熟練的網絡操作技術。不僅能通過網絡資源進行搜索與編輯,也可以利用大量的網絡學術信息對審稿中存在疑慮的問題進行篩查與解決。此外,編輯還可以通過提高數字化辦公的水平,以網絡為溝通媒介與作者對相關稿件進行協商。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成本,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強外語能力

數字化的網絡辦公是編讀往來的物質媒介,語言才是編輯溝通工作中最重要的交際媒介。在學術期刊國際化的進程中,編輯不可避免地要與外國的作者與審稿人進行溝通,這就需要編輯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目前,我國學術出版作品在國際上的引用率和影響力還相對較低,這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語言障礙問題。以語種為例,英語是目前流行的“科學語言”,用其他語言發表的大量論著難以被英美學界納入評價范圍。這要求國際化刊物的編輯必須具有很好的外語水平,必要時還要聘請以英語為母語的兼職編輯。需要指出的是,學術期刊的編輯不僅要具有較好的日常英語交際能力以便應對與作者之間的溝通以及工作協調,同時必須具備良好的學術英語水平。這也是學術期刊特殊的刊物定位所決定的。學術論文通常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因此其所使用的英語也與日常英語在詞匯、搭配以及句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在英語研究界,學術英語已經被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分支進行獨立研究。這足以說明其與日常英語的差別。因此,學術期刊的編輯需要經常閱讀國外相關領域的高水平期刊,注意觀察他們的語言使用狀況,學習母語者的詞匯選擇與表達方式。這些都可以通過平時的學習來提高編輯的學術英語水平。當然,如果能夠進行相關語言學知識的學習將對編輯水平的提高有更大的幫助。在當今以英美為主體的學術大環境下,我國學術作品想要“走出去”就必須要過語言觀,能夠用英語與國際學術界加深交流,是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同的必由之路。

(四)職業道德素養

學術期刊的特點是讀者群小,卻相對穩定。與大眾傳媒不同的是,學術期刊的讀者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這使得學術期刊的讀者與作者群相對平穩。在期刊檔次相當的情況下,編輯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可以為期刊掙得更多的口碑,進而吸引更多的投稿。編輯是一個“為他人作嫁衣”的職業。“隻看質量,不問來源﹔隻講原則,不徇私情﹔隻對學術負責,不向關系妥協”應當是編輯職業道德的基礎[3]。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出版市場,服務意識的優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作者的投稿選擇。每一本期刊都不缺稿源,但是每一本期刊都缺好的稿源。而好的稿源恰恰是期刊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物質基礎。那麼,如何能夠讓好的稿件在眾多的投稿中脫穎而出?這不僅要考作者的努力,也離不開編輯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首先,編輯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偏私。其次,編輯要良好的服務意識,將作者視為我們的“上帝”。再次,以科學和嚴謹的態度對待稿件,認真負責。最后,編輯要嚴格自律,不能以權謀私。

四、結 語

“就規模而言,我國已經是學術出版大國,但還沒有成為學術出版強國”[4]。國際學術界強者如林,西方國家在學術期刊出版的很多方面都領先我們很多,如何能讓我國的學術研究成果走出去,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是學界關注的熱點。我們認為,學術期刊與大眾讀物不同,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與數量小卻穩定的作者群,因此,要求編輯不僅要具有很好的職業道德,還要有很強的學術修養。在熟練掌握數字化辦公技術的同時,還要能用英語進行日常溝通與學術交流。這些都是在期刊國際化的過程中編輯們需要不斷努力提高的方向。此外,期刊的國際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們去適應國際市場,那麼編輯在具備以上素養的同時,還有努力學習西方文化,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 孟耀.社科期刊的編輯素養與編輯意識[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3).

[2] 周士琦.書名慎用“大典”與“儒藏”[J].出版廣角,2003(11).

[3] 關華.學術期刊的編輯素養問題[J].新聞愛好者,2008(5).

[4] 郝振省.學術出版如何由“大”到“強”[N].光明日報,2013-01-29.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