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2"被批矯情 "如妃"鄧萃雯:台詞不是人講的!--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金枝2"被批矯情 "如妃"鄧萃雯:台詞不是人講的!

鄭惟之

2013年05月16日07:56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龔嘉欣等無線“小花”得以露臉

  鄧萃雯和伍詠薇演技不俗但年齡偏大,《金枝欲孽2》的后宮似乎有點“失色”

  蔡少芬表演投入可惜角色平淡

  苟芸慧(右)等難以擔當“綠葉”重任

  鄧萃雯與陳豪有感情戲

  播出前萬眾期待的無線重頭劇《金枝欲孽2》,自開播以來遭遇觀眾責難聲不斷,收視更是每況愈下,上周再創新低,平均21點,最低隻有18點。

  9年前,《金枝欲孽》收視與口碑齊飛,成為宮斗劇“鼻祖”﹔9年后,《金枝欲孽2》(以下簡稱《金枝2》)卻大熱倒灶,成為無線今年目前為止收視跌得最慘的一部重頭劇。近日,連劇中主演也忍不住站出來“放炮”,“如妃娘娘”鄧萃雯在接受採訪時就坦言后悔接演《金枝2》,言中更直斥台詞難懂:“大家都說這些台詞不是(讓)人聽的,其實我也覺得不是(讓)人講的!”

  收視再創新低

  《金枝2》已經播至中段,收視卻再創新低,成績差點與年初錄得最低17點收視的《初五啟市錄》看齊,實在讓不少期待多年的金枝迷們感到傷心。劇中先是多線走向讓人看花了眼,拖沓而缺乏沖突的情節也叫人難有追看的沖動﹔另外,穿插的大量故作文藝腔的昆劇唱段,又耗費了不少人的耐性。而最為人詬病的,則是劇中大量冗長晦澀的半文半白台詞,本來已經讓許多人陷入“看不懂”的困境,再加上苟芸慧、葉翠翠和楊秀惠等年輕演員背書一般的演繹,更讓不少觀眾有了“砸電視”的沖動。對於收視遇冷,無線方面雖然表示不會腰斬,不會調整播出時間,但近日也積極展開“救火”行動,加大宣傳力度,包括急召主演們拍攝宣傳短片,並在每集播出前加播短片,讓演員交代劇情和講解角色,可謂用心良苦。

  “如妃”后悔接演

  《金枝2》收視慘淡,不僅讓金枝迷們抓狂,就連“如妃”娘娘也不淡定了。近日,鄧萃雯在接受採訪時就坦承:“現在很后悔呀!那時候連劇本都還沒有,我就答應了。哎!就是因為一個義字吧!”她還表示認同觀眾對該劇的各種批評,稱觀眾看不懂很正常,因為連她自己拍攝的時候也搞不懂。“我媽看完之后也問我,《金枝2》是否講的就是太監與宮女的故事?”鄧萃雯說:“由於最開始完全沒劇本,我也沒辦法去理解角色。后來臨時發放了劇本,但我還是不明白全劇到底說的是什麼。”她還直批劇中的台詞:“我經常在微博上看網友的吐槽,大家都說這些台詞不是(讓)人聽的。其實我覺得這些台詞也不是(讓)人講的!我每天拿到的劇本裡,都有不通順的地方,還要自己修改一番才能開始背。”

  【《金枝2》是如何淪落的?】

  9年前,《金枝欲孽》開創了宮斗劇的先河,為港劇寫下輝煌的一筆﹔9年后,《金枝欲孽2》卻顯得灰頭土臉。究竟是什麼,讓《金枝2》淪落為觀眾“拍板”的對象?

  “文藝腔調”玩過界?

  監制戚其義和編審周旭明這對“金牌組合”,可謂TVB裡少有的“創新派”。從早期的《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開創無線家族劇的黃金時代,到《金枝欲孽》開創宮斗劇先河,再到近年的“神作”《天與地》,他們的不少作品都讓觀眾在一成不變的港劇中找到了“興奮點”。

  “不做重復的事”是戚其義和周旭明的創作堅持。近年來,當大部分港劇還停留在家族爭產、警匪槍戰、情情愛愛的狗血套路時,兩人便已劍走偏鋒,挑戰電視底線。其中,《天與地》和《心戰》稱得上是TVB“非主流”的經典之作,雖然收視不高但卻贏盡口碑。《天與地》以“人吃人”為題材,播出后收視在全年黃金時段劇集中排在倒數第二,卻被網民奉為“神劇”極力追捧,更憑借觀眾投票斬獲2012年無線台慶頒獎禮“最佳劇集獎”。而同樣走“重口味”路線的《心戰》,以深入探究人的精神世界而獨樹一幟,雖然也遭遇了收視遇冷的尷尬,但口碑同樣不俗。

  如果說,《天與地》和《心戰》這兩部劇因為劍走偏鋒而讓大量師奶觀眾“棄劇”,那麼其濃重的“文藝范”也深深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香港人最擅長什麼?就是善忘,除了錢,忘記身邊所有的一切,忘記那些舊樓、碼頭,忘記曾經在街上喊過的口號”、“人說在沙漠不可能種花,但這個世界上,仍然有人去堅持、去灌溉,仍然相信有可能,因為開花的原因,並不在乎有沒有水,而是在乎你有沒有一份執著的信念……”劇中這些充滿文藝腔的台詞,搭配小清新風格的畫面和配樂,都曾讓人在家長裡短的港劇中品嘗到另一番風味。

  而在《金枝2》中,這對幕后金牌組合的“文藝范”可謂越演越烈,甚至有點走火入魔。拋棄了《金枝欲孽》中的宮斗主題,該劇從“流言”開篇,以“訴情”為主,描畫“一個昆劇名角惹盡宮中寂寞女子相思”的宮廷愛情故事。種種文藝元素的繁復疊加,讓《金枝2》喪失了劇情的緊湊和沖突,顯得尤為拖沓冗長。連之前酷愛《天與地》和《心戰》的文藝青年都有點吃不消:“幾個大齡青年在后宮談戀愛就算了,還各種45度角望天長嘆,妃嬪、宮女、公公和戲子都你一言我一句的說著文縐縐的台詞,實在讓人受不了!這貨不是宮廷劇,是赤裸裸的文藝片啊!”“文藝范台詞和小清新畫面偶爾為之還有點新意,整多了就成了矯情!”

  “命題作文”趕上架?

  其實,《金枝欲孽》大熱之后,戚其義和周旭明一直都面對是否拍續集的問題,而這兩位創作人都以“否定”作答。但是9年之后,當面臨港劇質量每況愈下、大量台前幕后人員離巢、免費電視大戰即將打響的多重壓力,TVB也不得不走上“吃老本”的道路,極力開發續集的“剩余價值”,而《金枝欲孽》自然成為首選。

  從某種角度而言,《金枝2》更像是一個“命題作文”。這當中的隱情在周旭明的言語間足以窺見:“《金枝2》在人家眼中就是要再造傳奇,逃不掉。”因此這也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周旭明在創作時也陷入無比糾結之中:“《金枝2》……難嗎?果真應驗乃自作之孽?……既是續寫,又是新作,往績是動力,更是個包袱……”當他決定拋棄“宮斗”題材時,便已預感到觀眾不會買賬:“首輯后,9年來題材類型呼應者內地香港皆見,而當日不寫續篇也是當然,從來好故事就必結構完整,何來延續需要?也抗拒同一劇名又(同一)演員旗號下的另番創作,賣假藥味太濃。承認今所覓之續集出路有點偏鋒,但總算是穩中求變。”

  “命題作文”的無奈,讓《金枝2》的劇本創作顯得尤為艱難。鄧萃雯透露:“2011年年中,當時戚其義還沒有拍完《4 in love》,他有一天突然問我要不要拍《金枝2》,說得好像如果我不拍就沒有辦法開拍一樣,讓我有一種使命感。當時我什麼都不知道,對手有誰?劇本怎樣?一無所知。”而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鄧萃雯也坦承拍攝《金枝2》時還沒有劇本,讓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演了這麼多年戲,我習慣了需要時間去准備,所以這次讓我壓力特別大。”蔡少芬也表示:“真實情況是他(戚其義)連劇本都還沒有,就先編一個故事請君入瓮,先‘騙’到你的檔期,然后才開始籌備。拍的時候難免手忙腳亂,台詞也寫得很刁鑽。”

  演員參差“砸招牌”?

  《金枝2》最大的難題,莫過於原班人馬流失。當年第一部中鄧萃雯、佘詩曼、黎姿、張可頤、林保怡和陳豪的“豪華班底”,如今因為佘詩曼林保怡離巢、張可頤跳槽王維基、黎姿結婚生子等原因而無法重聚。據悉,《金枝2》在2012年3月開拍,但直到開拍前一個月,除了鄧萃雯和蔡少芬外,第三女主角的位置仍然懸空,直至最后伍詠薇向無線戲劇總監曾勵珍自薦,要求出演“淳太妃宛琇”一角,選角事宜才算有了眉目。

  由於近年來TVB小生花旦青黃不接,在選配角時也很傷腦筋,以致廣東話不標准的苟芸慧、港姐出身缺乏經驗的葉翠翠,還有演技並不出彩的龔嘉欣,都在劇中佔據極重的戲份。而梁嘉琪、陳嘉嘉、關婉珊這些幾乎沒有知名度的小花,也有機會在劇中露臉。可是如此一來,當劇中的苟芸慧說著長串不咸不淡的廣東話、葉翠翠別扭生硬地念著半文半白的台詞,還有龔嘉欣那一副走到哪裡都“老娘最大”的臉,要想讓觀眾不出戲都難!

  【劇中台詞】

  ●“紅杏出牆,要講計謀,要講本事,但最終還是要講膽量。”

  ●“福禍由天不由我,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不想被人看不起,首先就要看得起自己!”

  ●“人生在世,總有時日要面對心願未了的煎熬。一隻流螢無意之間圓了我夫人的心願,讓她不會留下遺憾。今天,我希望幫另一個人圓她一個卑微的心願。”

  ●“福禍是際遇,亦是因果,能活在當下才是大智慧,彷徨將來,又執迷往昔,生活又怎能夠稱心呢?”

  ●“台上叫做戲,台下才叫做人。做戲講關目,做人講醒目。”

  ●“即使你聽到的是確確切切的措辭字句,也不代表就是真實。這一個連說話都不可以句句當真的地方,所謂的笛聲,所謂的故事,所謂有情有愛的人與物,你又何須太認真。”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