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劇為何頻繁重播?民調顯示51.0%的人愛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24小時滾動新聞

經典劇為何頻繁重播?民調顯示51.0%的人愛看

2013年05月16日07:5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漫畫:李曉宜

  經典劇為何頻繁重播?民調顯示51.0%的人愛看

  受訪者選出百看不厭劇:六小齡童版《西游記》、李幼斌版《亮劍》、翁美玲版《射雕英雄傳》

  前不久有網友吐槽,“安陵容”(《甄嬛傳》中人物)一天之內在電視上死三次,可見《甄嬛傳》重播得有多頻繁。有媒體在網上列出了十大重播神劇,《新白娘子傳奇》、《西游記》、《亮劍》、《還珠格格》等毫無懸念地上榜。與此同時,大量新劇隻播出一遍就不再播出,成為“一次性產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913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對於當前部分電視劇不斷重播、大量新劇成為“一次性產品”的現狀,44.8%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導致新劇題材、創意跟風扎堆,影響電視劇的創新能力。58.5%的人希望影視制作公司精心制作,提高當下電視劇拍攝質量。

  大量新劇成為“一次性產品”

  調查中,51.0%的受訪者表示喜歡看重播的經典劇,21.3%的人表示不喜歡,27.7%的人表示不好說。

  70后柴先生平時並不經常看電視劇,但他對86版《西游記》卻有著深厚的情結。“從這部劇第一次播出到現在,我已經連著看了20多年。現在聽了上半句台詞,就能說出下半句,即使這樣還是很喜歡看。”柴先生認為,86版《西游記》既勵志又有趣,演員表演也十分認真。現在拍的很多電視劇粗糙浮躁,無法與之比較。

  哪些影視劇集讓人們百看不厭?民意中國網的調查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六小齡童版《西游記》(31.0%)、李幼斌版《亮劍》(22.5%)、翁美玲版《射雕英雄傳》(17.7%)。接下來還有陳曉旭版《紅樓夢》(15.8%)、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14.6%)、鮑國安版《三國演義》(13.3%)、《家有兒女》(12.7%)、《武林外傳》(12.0%)、《甄嬛傳》(10.8%)、李雪健版《水滸傳》(9.2%)、《士兵突擊》(8.2%)、《喜羊羊與灰太狼》、趙薇版《還珠格格》(7.6%)、《浪漫滿屋》(2.8%)等。

  “大多數情況下,我看重播劇不是出於喜歡,而是沒有其他劇可看。”80后女孩肖瀟喜歡追看各種熱播劇。在她印象裡,某個電視劇火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地重播。偶爾嘗試看一部相對冷門的劇,結果卻總令人失望,還不如看重播的經典劇。

  在一些電視劇頻繁重播的同時,大量新劇隻播出一遍就不再播出,成為“一次性產品”。新麗傳媒制片人高金璽告訴記者,中國電視劇年平均生產量有15000集左右,2012年達到17000集。但真正能播出的隻有5000~7000集,能盈利的有3500~5000集。真正能名利雙收、獲得較大成功的不超過1000集。“這已經是最大限度的估計。”

  44.8%的人認為目前電視劇播映狀況會導致新劇題材、創意跟風扎堆,影響電視劇的創新能力﹔32.1%的人認為這會導致可看的電視劇少,無法滿足大部分觀眾需要。

  52.5%的人認為重播劇多為經典電視劇,能夠保証較高收視率

  為什麼有些電視劇會頻繁重播?調查中,52.5%的人認為重播劇多為經典電視劇,能夠保証較高收視率﹔44.0%的人表示經典好劇經得起時間檢驗,能迎合觀眾需要﹔36.9%的人認為相比新劇,購買舊劇的成本較低。

  “舊劇的售價肯定要比新劇低。”高金璽說,首輪劇價格無疑是最高的,第二輪播出成本會低很多。從電視台的角度看,購買有重播價值的二輪劇或舊劇重播,性價比會很合適。

  “電視劇得不到觀眾認可,會直接影響電視台收視率,進而影響其廣告收入。”電視劇《我是傳奇》的編劇李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的電視劇中,精品劇很少,爛劇居多。電視台為了降低風險,可能傾向於購買既便宜又好用的經典舊劇。

  他認為,一方面,國內電視台總數很多,對電視劇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可能導致制片方時間緊張,劇作制作粗糙﹔另一方面,當前對電視劇的題材限制較為嚴格,不利於創新,極易導致同類題材跟風拍攝、扎堆上映,引起觀眾厭煩。

  “目前國內觀眾的欣賞水平和收視需求日益提高,無論是播出單位還是制作單位,都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拿個劇就可以打發觀眾的閑暇時間。這需要制片方認真進行前期策劃和市場調研。”高金璽說,不少剛入門的制片公司對此不夠重視,或沒有能力進行科學、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收視論証,老百姓和電台對其生產的產品就可能不買賬。

  電視劇的本質是文化產品,核心是傳遞價值觀

  有人發現,現在電視劇重播再火,賺錢的基本都是電視台,制作方獲益不多。對此,61.7%的受訪者呼吁改變這一現狀,讓制作方更注重電視劇的質量和口碑。

  高金璽表示,鑒於我國的國情,制片方不可能像美國這樣的影視發達國家一樣,按照電視劇播出次數計算價格,即播出一次就付一次的錢。國內電視台購買電視劇版權期限一般為兩年,正常情況下制作公司都是通過首輪銷售來回收成本和實現利潤。在版權期內,播出方可以不斷重播,廣告收入增多並不會直接帶來制片方收益的增加。“有人問是否合理,我覺著存在就是合理的。十年來,中國電視劇市場買賣模式以及格局在快速變化,市場的主動調控會讓這種格局越來越合理,但這需要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和見証這種變化。”

  調查顯示,62.2%的人建議制片方重視市場分析和觀眾需求,避免盲目拍攝或跟風拍攝﹔58.5%的人希望影視制作公司精心制作,提高電視劇拍攝質量。

  李崇認為,有能力、有資源的大制片公司,還是應該多花時間和成本,在電視劇項目上馬前進行完整調查。此外,他呼吁制片公司盡可能給予編劇更多創作時間和話語權,以提高劇作質量。

  “電視劇的本質是文化產品,它的核心是傳遞價值觀,同時也是歷史和時代的書寫。”高金璽認為,制片方要注意電視劇的傳播價值,力爭讓其產品傳遞某種經久不衰的價值觀,給觀眾提供精神正能量。這樣才能生產出既能讓百姓滿意,又有一定藝術價值的作品。

  他強調,中國電視劇行業邁入市場化的時間較短,還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在市場調研、版權保護、購買體制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它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整個亞洲的范圍看,中國電視劇行業整體制作水平並不差。我們應該給它一些時間,讓它經歷一個成長的過程,逐漸走向成熟。”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