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電視劇創作者該補鈣啦!--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北京日報:電視劇創作者該補鈣啦!

牛春梅

2013年05月22日07:31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王衛平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中証實,總局對衛視黃金檔播出的抗戰劇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各衛視修改或停播過度娛樂化的抗戰劇。近日,一些衛視自覺地撤下了一些正在播出或即將播出的抗戰題材電視劇。只是這自覺來得有點兒晚,背后可是真金白銀的投資被浪費。

  “抗戰神劇”並不是中國電視劇“戰場”上第一位倒下的“烈士”。近年來,總有一些題材的電視劇因為發展得過於極致而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比如先后盛行的宮斗劇、諜戰劇、警匪劇、家庭劇,觀眾們賜給這些電視劇一個統一的稱呼——“神劇”。

  這些“神劇”的成長過程都驚人地相似:一部市場上少見題材的劇目橫空出世,收視大熱備受追捧,捧紅幾個演員,帶熱一個類型,創作者們紛紛頓悟,趕緊上路。隨后,同一題材便越來越多,為了求新求變,於是編劇越來越神經,故事越來越離奇,歷史變形,人情變態。隨之,引來熱議,引來關注,更引來“緊箍咒”。

  別看這些“神劇”都帶著個“神”字,其實它們最缺的就是“神”。這個“神”,指的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有“神”沒“神”,一部作品高下立判。比如同樣是有“戲說”成分的反法西斯題材影視作品,今天的“神劇”違反物理定律,歷史規律,情感邏輯,讓觀眾感到的是天雷陣陣,而經典電影《虎口脫險》卻在變形的幽默中讓人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神劇”沒“神”,是因為創作者“缺鈣”,這“鈣”不是化學意義上的,而是一種精神的支撐。電視劇提供的雖然是娛樂,但電視機前坐著幾億中國觀眾,一部電視劇可能產生的影響力也會被幾何級放大,其意義遠遠超過娛樂本身。但我們的電視劇創作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缺乏基本的敬畏感,看見錢,骨頭就酥了、軟了,膽子就大了,什麼都敢干了。他們敢讓八路軍戰士手撕鬼子,敢讓“裸女敬禮”,敢讓抗戰女俠用古老的弓箭戰勝現代的槍……套用網上的調侃之語,其想像力早已無法為人類所阻擋了。

  當中國的影視明星在電視廣告中都已經集體補過鈣之后,眼下急需補鈣的是我們的電視劇創作者。要讓他們在面對錢的時候,能夠冷靜下來,學會尊重歷史、尊重觀眾,尊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過,“鈣”要補起來可不便宜,這可能意味著有一批劇目很可能要砸在手裡,白白浪費了大量金錢和所謂的“智慧”。但是,隻有敢於對缺“鈣”的電視劇、缺“鈣”的制作人下猛藥,才能真正給他們補“鈣”。

  還是那句老話,良藥苦口利於病。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