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正:目前是中國對外傳播空前的好時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3年·第5期

趙啟正:目前是中國對外傳播空前的好時機

王眉 李倩

2013年05月23日10:16    來源:對外傳播    手機看新聞

4月6日—4月8日舉行的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中,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是首次由中國高校承辦的分論壇活動。4月3日下午,在即將啟程赴海南參加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前主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前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也是“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這一分論壇的主要策劃者趙啟正,在北京就“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這一話題與媒體積極交流后,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中國的對外傳播在不斷進步

《對外傳播》:《對外傳播》雜志即將創刊20年和200期。這20年中,您既是對外傳播的實踐者,又能夠將實踐上升到理論層面。您認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對外傳播理論和實踐目前已經發展到什麼階段?

趙啟正:這個題目不好回答,這個不是個人能答的。我隻能說中國的對外傳播在不斷進步中,在報道方式上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也更能為外國人所接受。在網絡時代,我們的文章特點有很大變化,比以前簡練、生動。另外在文風方面,如果是給外國人看,也注意到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閱讀習慣。這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並不是先有理論。知行關系是先行而后知,知道以后再推動行,而不是先有了理論,才改善傳播,是這樣一個過程。你們雜志在傳播理論上做了很多的探討,這些探討都是很有用的。可惜的是,《對外傳播》沒有英文版,但是你們幫助了中國讀者,讀者當中有很多人是對外傳播工作者,你們是通過這些對外傳播工作者起作用的。

《對外傳播》:您認為當前中國處於什麼樣的國際輿論環境中?與以前相比有何變化?

趙啟正:現在的中國與三十年前的中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世界發生的事情作為中國的外部條件,它可能產生對中國發展的助力,也可能產生遏制,所以中國對於外部環境的關切,比以前增加了。而中國的發展恰恰是其他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且是重要環境,所以他們對中國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空前關注,外國媒體報道中國的比例也大幅度增長。中國需要讓世界更清楚地認識真實的中國,回答外界對中國的質疑,為他們解疑釋惑,而正好外國又特別關注中國,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向外表達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幫助我們,成全我們的需要,所以這是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個空前的好時機,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一機遇。

《對外傳播》:您覺得外國媒體、外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有變化嗎?

趙啟正:外國輿論對中國的認識脫離了中國的現實,遠遠落后於中國的現實,有大量的不解、誤解和歪曲。這個原因呢,是我們對外的表達仍舊不夠及時、充分和有說服力。了解這麼大的中國需要時間,需要過程,再加上文化、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商業利益的驅使,外國媒體報道中國失真或者說不准確這個現象將長期存在。所以我們如果希望改善這一現象,主要是加強自己的傳播能力,發揚、發揮我們媒體的潛力,改善我們的報道,同時也給外國的駐華媒體提供更充分的環境,不要拒絕他們的採訪,而要支持他們的採訪。我們的回答,我們的表達,要多講中國的故事。什麼是中國的故事?就是我們自己身邊的事兒。

仍然缺乏跨文化溝通的本領

《對外傳播》:您說我們應該加強傳播能力,但目前的現狀是,雖然這幾年中國主流媒體紛紛走出去,在海外設點,擴充規模,但中國在國際輿論的競爭中還是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趙啟正:我們還是缺乏跨文化溝通的本領。好的記者內知國情,外知世界﹔中國立場,國際表達﹔講究邏輯,注意效果。對外傳播工作者一定要想到你面前的聽眾或觀眾是外國人。比如,你給中國人講頤和園,你說我到頤和園玩去了,就完了。你跟外國人得說,這個頤和園可是中國的一個古典的園子,它是多麼的大,多麼的美麗。你跟外國人講,就不能夠講的跟聽眾是中國人一樣,你得注意他是個外國人。翻譯有兩種,一種是語言的翻譯,一種是文化的翻譯。語言可能是對的,但是人家卻聽不懂。咱們從小是辯証唯物主義,淨是些馬列主義詞匯,翻譯的是對的,但人家從來沒聽說過,從來沒用過。你就這麼給人上課、講“哲學”可不行,你得講故事,多講故事少上課,故事往往是哲學的載體,故事往往離真理最近,講中國的故事才能感動人。

每個人都是媒體

《對外傳播》:除了我們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之外,中國媒體希望提高影響力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那些發達國家自己本國的媒體就已經很強大了,他們的民眾一般都通過自己的媒體獲取信息,又憑什麼看中國的外語頻道、外文報刊?

趙啟正:不一定看外語頻道。你看美國怎麼影響你,通過打球的、游泳的運動員,還有好萊塢的電影。美國人跟我說了,我們公共外交,沒有領導,好萊塢誰領導啊。誰能代表美國啊,是好萊塢。所以呢,中國的對外表達是文化的表達,當人家喜歡你這個民族的文化的時候,人家就會喜歡你這個民族。

英國的一位哲學家說過,文化是民族的全部性格和偏好。我喜歡你的性格,我才喜歡你。他喜歡中國的文化才喜歡中國,絕不是你說教好了他就喜歡你。因此,你講你的經濟多好的時候,人家會嫉妒你。你講你的軍事多發達的時候,人家會害怕你。隻有講你的文化多可愛的時候,人家才會喜歡你。現在我們媒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很低,為什麼呢?國際新聞你是二手的,比人家晚了很多小時。除非是有關中國經濟方面的新聞,比如中國的經濟政策突然變化了,中國的外匯比例突然變了,這是他感興趣的。他們更多地關注當地的報紙、當地的股票、當地的電影、當地的槍殺案,就好像我們在中國,當然要看中國的報紙。

《對外傳播》:所以中國要搞對外傳播僅僅靠媒體肯定是不夠的。

趙啟正:正確。每個人都是媒體。有一本書叫中國人,一共13億頁。一個外國人想認識中國人,他不可能讀13億頁,他讀五頁十頁,會得出結論,這就是中國人了。你受過某國人一回氣,受過一回騙,你就恨死這國人。你受過某國人一次幫助,就會說這國人真好。你不可能認識13億人,甚至130個。你說你有日本朋友,你能認識130個日本朋友嗎,是不是?比如說某個中國人認識十個美國人,如果這十個美國人是好人,他(她)就覺得美國人不錯﹔如果這十個美國人不怎麼樣,其中有兩個人還挺缺德,完了。1981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對美國人印象很不好,因為他瞧不起中國人啊,但后來我發現也有好的,我就一分為二吧,有好美國人,也有壞美國人。所以,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讀本的一頁,這叫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我又要舉例子,有人在飛機上打架,讓人飛機開回來﹔還有人在飛機上偷人六瓶紅葡萄酒,人家告訴他這酒是在飛機上喝的,不能帶走。他說,我就要帶走。人家說,好吧,你帶一瓶。他說,不,我就要帶六瓶。這樣的中國人比你什麼對外傳播都“有用”,這傳播的厲害著呢,人家上網了。

《對外傳播》:《對外傳播》即將迎來創刊200期,您對我們雜志的未來發展有什麼新的要求和建議?

趙啟正:《對外傳播》任重而道遠。第一,要注意在公共外交的領域內來提升對外傳播,因為公共外交是比對外傳播要大的詞。第二,要注意跨文化的理論和實踐的傳播,要重視跨文化的方法論,就是怎麼跨越文化障礙,講好跨文化故事。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