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全國衛視平台有13檔音樂選秀節目,加上其他類型的音樂節目,僅僅衛視頻道的音樂節目就有20多種。如此眾多的音樂節目,不乏“旋轉椅子”、煽情故事之類的噱頭,也有導師口水大戰、麻辣點評的關注點,音樂之外的因素不少,甚至有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音樂選秀節目,網上相關新聞排在前十位的都是導師與選手的八卦消息。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今年所有選秀節目,似乎沒有真正的贏家——對普通觀眾而言,沒有人能記住某個節目的某個冠軍叫什麼,沒有人能記住某個選手的聲音特別好聽,更沒有那首歌曲因為選秀節目而流行開來。
近些年來,音樂選秀類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覺得似乎太多太濫,這其實與這類電視節目本身的特點有關。音樂類節目表達情感比較直接、簡單,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講,互動和參與的門檻比較低,所以受眾界面最開闊。其實早在音樂選秀節目之前,哪怕《同一首歌》這樣唱老歌的節目,技術上沒有太多創新,仍然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和觀眾比較好的滿意度,說明音樂特別是歌曲節目,比較容易跟觀眾共鳴。盡管目前這類節目也許供給過多,但將來它依舊是電視節目中的重要“角色”。
在今年眾多音樂選秀節目中,北京衛視《最美和聲》有別於其他同質化的“草根選秀”,導師與選手合作演唱歌曲,以“和聲”最美作為選拔標准。這檔節目更專注音樂本身,沒有過度的舞美包裝,沒有刻意的煽情,真唱真比拼。《最美和聲》播出的這段時間,北京衛視收視率穩居全國衛視前五名,每期節目的收視率為同時段全國第二名的水平(第一名是《非誠勿擾》)。在前后160天時間裡面,與節目相關一共產生了395萬條微博,在排名前50的微博中,沒有一條是負面內容,其文化價值和社會責任得到認可。
音樂選秀節目這幾年走進一個誤區,比賽的味道更濃,而音樂的味道漸淡。但現在有如此多的音樂選秀,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知道什麼樣是唱得好,什麼樣是唱得不好。經濟發展使社會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加強藝術修養成為一種普遍的大眾追求,能夠與社會生活的脈搏契合,節目才會受歡迎。
不少音樂選秀節目,其版權來自國外,能夠做好“本土化”,有自己的特點也很重要。《最美和聲》的版權,來自國外一個叫“二重唱”的節目。經過本土化的改造,普通的二重唱變成了導師加選手的組合,更突出明星的效應。當全國音樂選秀節目都是單人賽時,《最美和聲》開始雙人賽,憑借差異化的特質在全國同類節目中突現出來。
一檔電視節目的成功,也離不開與社會話題的契合。一直比較受歡迎的《非誠勿擾》,對應了城市大齡女青年找對象的話題﹔近來廣受關注的《爸爸去哪兒》,隱含著父親怎樣陪伴教育孩子的話題。音樂選秀節目同樣如此,比如“和聲”,會帶來團隊、配合的概念,而這個團隊、配合概念,恰恰跟社會倡導的價值觀吻合,節目美譽度高也就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