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編校基本功,守好新聞輿論陣地
——首屆全國報刊編校技能大賽評析及啟示
2016年12月14-15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和中國期刊協會承辦的首屆全國報刊編校技能大賽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區市和中央新聞單位的33個代表隊參加了最后的決賽。最終,決出了6個一等獎,9個二等獎,18個三等獎。
我有幸為本次大賽出題,並作為大賽評委之一,親臨現場觀摩了比賽,感慨頗多。現就本次大賽試題及選手表現作一些分析和點評,為今后繼續辦好此類比賽、提高報刊編校水平提供參考。
不同題型難易程度適中,區分度良好
本次大賽主要考查報刊記者和編校人員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時事政治、新聞出版相關法規、虛假新聞防范、新聞倫理、編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力求進一步提高報刊編校人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和工作實踐的水平。試題基本上涵蓋了以上各方面的知識點。比賽分為三場,每場11個隊。每場比賽分為必答選擇題、必答能力題和搶答題三種類型。
必答選擇題主要考查選手的專業基礎和基本技能。每場比賽10道題,題目難易程度不一,大多數代表隊答對了七八道題,有少數代表隊全部答對,得了滿分,也有個別代表隊未答對一半的題目。經過必答選擇題環節,各隊成績逐漸拉開,但差距不大。
必答能力題主要考查選手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每場比賽4篇短文,每篇設計了10個差錯,包括錯別字、語法錯誤、邏輯關系錯誤、成語詞語誤用、數字用法錯誤、知識性差錯等。每篇短文大約500字,答題時間為5分鐘,答錯倒扣分,不答不得分。這種題型對選手的綜合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是很大的考驗。從答題結果看,大部分代表隊僅得一半左右的分數,各隊成績差距進一步拉大,形成了合理的成績區分度,很好地實現了各隊成績排序。
搶答題主要考查選手的知識儲備和臨場應變能力。搶答題是大賽最精彩的部分。每場比賽10道題,前5道題相對簡單,各隊積極搶答,現場氣氛熱烈﹔后5道題難度逐漸加大,由於回答錯誤要倒扣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選手不敢輕易搶答。河南代表隊的表現很亮眼,評委感覺很難的幾道題,在其他代表隊無人搶答的情況下,河南隊全部搶答成功,最終獲得了一等獎,贏得了現場陣陣喝彩聲。
選手專業基礎扎實,但知識面有待進一步拓寬
參加決賽的選手都是中央在京新聞單位和各省區市經過初賽選拔出來的。大賽自2016年9月啟動以來,全國共有近2萬名報刊編校人員參與單位選拔,1000余家報刊單位參加初賽。經過選拔,共有來自中央在京新聞單位和全國29個省區市的33個參賽團隊近百位選手參加決賽。從比賽成績來看,選手們對新聞記者和編校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得比較扎實,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出版法律法規、新聞倫理、虛假新聞防范、十八大以來時事政治、常見錯別字、標點符號用法、成語用法、語法等方面的題目答題准確率都比較高,各參賽隊之間差距不大。
真正拉開差距的主要是必答能力題部分,而這部分的失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地理、歷史等百科知識儲備不足。地理知識方面, “騰州”應為“滕州”,“利馬是智利的首都”應為“利馬是秘魯的首都”﹔歷史知識方面,“比千”應為“比干”,“唐朝都城西安”應為“唐朝都城長安”,“徐光啟所著《齊民要術》”應為“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大部分代表隊都未能找出以上差錯。特別是講述西南聯大歷史的一篇短文中,“華羅賡”應為“華羅庚”,“周培元”應為“周培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三所高校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應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所高校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校長蔣夢麟”應為“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沒有一個代表隊全部找出這幾個差錯,有兩個代表隊此題竟然得了零分(由於被倒扣分),這說明選手們知識面還不夠廣博。
二是未能通過前后文的提示判斷其中隱藏的知識性差錯。例如,“近日,歷經近500年風霜洗禮的故宮城牆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修繕”。從字面意思看不出任何差錯,但短文中提到,故宮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那麼,到2020年故宮就將迎來600歲生日,所以,由此可判斷出“近500年”應為“近600年”。再如,“抗生素是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應為“抗生素是治療非病毒感染的藥物”,“馬鈴薯原產於非洲”應為“馬鈴薯原產於美洲”,即使沒有掌握這些知識點,也都可以通過前后文的提示推斷出正確答案。
三是對一些不常見的字詞不熟悉。例如,“修齋設蘸”應為“修齋設醮”,“醮”指道士設壇念經做法事,“蘸”則指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的東西裡沾一下就拿出來。又如,“穌鹼”應為“酥鹼”,“酥鹼”是建筑和裝修中的術語,指由於質量問題和環境潮濕,建筑材料中的鹼和鹽類溶出,聚集在牆體表面,在化學和物理的雙重作用下,牆體逐層酥軟脫落的現象。這類詞語由於平時少見,大部分代表隊未能找出差錯。
比賽形式新穎,精彩紛呈
舉辦全國性的報刊編校技能大賽,對於主辦方、承辦方、協辦方和參賽人員來說都是首次。尤其是決賽階段,採用現場競賽的方式進行,更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現場競賽最關鍵的就是要具有現場感和觀賞性,因此,大賽組委會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綜合考慮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做好預案,並進行了模擬比賽。
必答能力題每道題篇幅較長,答題時間為5分鐘,原本是適合筆試的題目。但這次比賽以現場競賽的方式把比賽環節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選手、主持人、評委和觀眾緊密配合,使比賽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地進行,場面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答題過程中,評委、觀眾、主持人可以通過大屏幕看到競賽題目,對自己也是一次測試﹔在計分間隙,由評委對答案進行精彩點評,使選手對每一個答案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學到了知識,實現了舉辦大賽的初衷﹔兩位主持人則很好地調節了場上氣氛,避免了冷場。
搶答題能夠極大地調動場上氣氛,但能否有機會回答,在每個參賽隊都知道答案的情況下,完全取決於按搶答器的速度。而其中的快慢差別往往不到0.01秒,這麼微乎其微的差異,看似公平實則並不公平,能否搶到多少有點“碰運氣”,未搶到的代表隊總會留下些許遺憾。為了使比賽能夠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這次比賽的搶答題有難有易,基本上各佔一半。例如,關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的題目,相對比較簡單,各個參賽隊都踴躍爭按搶答器。難度大的題目除非碰巧是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否則可能要經過思考才能答出甚至經過思考也未必能答出,選手不敢輕易按搶答器。最后幾道搶答題就是類似的情況,一開始都猶豫了一下,但最終所有的題目很快就被搶答且都答對了。特別是最后兩道找錯別字的題,“平民誤植”應為“手民誤植”,“陸虞侯”應為“陸虞候”,這是兩個少見且常被用錯的詞,都被搶答成功,充分展現了選手的過硬實力和扎實功底。
大賽對提高報刊編校技能的啟示
本次大賽已經圓滿落幕。通過出題和觀摩比賽,我對如何提高報刊編校能力和進一步辦好類似比賽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首先,要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及新聞輿論工作的各項政策法規。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承擔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報刊工作者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新一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時的重要講話,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真正領會這些講話的精神實質和原則要求。此外,還要學習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報刊編校工作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每編輯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如何把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差錯“挑”出來,完全靠平時的積累。報刊工作者不僅要當“專家”,而且要力爭成為“雜家”。可能有人會說,各種知識浩瀚無邊,對於個人來講是不可能窮盡的,而且,現在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沒有誰能成為真正的“活字典”。雖然實際情況如此,但並不表示我們就可以無所作為。報刊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顆求知、求真、求實之心,努力擴大自己的涉獵面,對於常見的歷史和地理等百科知識,平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積累,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對於易混淆的字詞、常用錯的成語、標點符號的用法、數字用法、新華社發布的禁用詞等,一定要牢記在胸。“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隻有注重日積月累,比賽時才能胸有成竹,以“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
再次,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臨場應變能力和應試技巧。這次大賽是首屆全國報刊編校技能競賽,對於選手來講,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而且,由於“瓦倫達效應”,選手在場上難免緊張,影響了臨場發揮。選手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反映在比賽上,心理素質較好的或經歷過類似比賽的選手,發揮可能要好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或從未經歷過類似比賽的選手,發揮可能不太理想。因此,一方面,要善於總結答題經驗,掌握答題技巧。另一方面,要克服緊張心理,著重享受比賽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最后,要保持問題意識。對書稿、文章把好編校質量關,既是對作者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編校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消滅文稿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差錯,不讓其面市。因此,報刊工作者在編校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對於任何一個拿不准、有疑問的知識點,不偷奸耍滑,不一晃而過,不盲目下結論,要勤用各種詞典、字典、辭海、百科全書等工具書,養成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