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7年3月上

新聞人的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

2017年06月20日14:15 | 來源:青年記者
小字號

主持人:黃馨茹

嘉 賓:卞 曄 江西日報政法科教部記者

朱建華 長江日報編務部主編

趙海建 21世紀經濟報道海外部主任

主持人的話: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增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為新聞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中央對新形勢下的記者群體給以極大的關懷、抱以很大的希望。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面對新形勢、新技術,記者將如何作為?本期茶座,請一線新聞人談談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

我體會到的歸屬和迷思

卞曄

去年11月,第三屆中美友城大會在南昌舉辦,在此之前,此事被列入了當年杭州G20峰會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成果清單,這也是該大會繼在美國華盛頓、芝加哥舉辦后首次來到中國城市。作為承辦方,江西省外僑辦對活動的宣傳報道極為重視。作為報社的跑線記者,根據大會議程,我從會前、會中、會后三個時間段入手,提前做好了報道方案,體裁涵蓋了消息和通訊。

報道過程中,看到不少同行尤其是網絡媒體將一條條消息在第一時間就發布到網上,我感受到了壓力。於是我盡力尋找適合新媒體傳播的題材和切入點,同時推出新媒體報道。果然,在大會接近尾聲時,全國友協、國家衛計委、江西省政府和美國國際姐妹城協會、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五方代表一同上台,共同發布《中美健康城市南昌宣言》,南昌市市長當場宣讀。

受報道形式所限,這個新聞在報紙的大會開幕式的消息中僅一筆提及。我意識到這是個不錯的微信寫作題材,而且適合網絡傳播,大會一結束,我就向部門領導匯報了自己的想法並得到認可。回去后,我將大會前期背景、內容和宣言本身進行了相關整合,並用接地氣的網絡語言對宣言內容進行了概括和解讀,中間穿插大會相關的圖片,最后附上宣言的中英文內容,當晚通過部門微信公眾號“江西日報時政頭條”發出了《今天,〈中美健康城市南昌宣言〉發布》一稿,並被江西手機報轉載,收到了出乎我意料的良好傳播效果,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我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大大增強。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不論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受眾,已經逐漸難以滿足於單純的報紙報道。但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不論新聞業態如何變化,媒體技術如何更迭,對新聞而言,內容為王的理念依舊沒有過時,優質的新聞內容一直都是受眾渴望的稀缺品。

記者這個職業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每次看到自己費盡心力寫出的稿子刊發出來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都會讓我忘卻辛苦,起碼,勞動的結晶是有記錄的,甚至還被不少人記住了。對於熱愛新聞的人來說,這是金錢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記者這一職業能帶給我事業心和歸屬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在功利化和浮躁的社會心態下,職業新聞人也遇到了現實的挑戰。記得有次下基層採訪,正當我准備深入採訪時,“你不用去,我們都有材料的,你直接用”“沒事,你隨便寫”之類的話語在耳邊響起,讓我心中一涼。細細想來,其實對方並非不歡迎你,也許只是出於想讓記者少辛苦的善意。但無法回避的是,社會對新聞行業應有的尊重正在被侵蝕。這自然有少數新聞從業人員丟棄職業操守、降低要求的原因,給社會帶來了誤導。但如果任由這種不良風氣滋長,新聞的客觀性和公信力也將面臨被肢解的危險。記者必須抵制這類不好習慣,堅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擺好新聞量與質的位置,不能一味追求報道的數量而降低對新聞品質的要求。當然,這也離不開新聞媒體在評價制度和體系上的科學引導。

說到新聞品質,以省級黨報的新聞報道為例,其實每日並不乏內容上佳的報道,其中,既有短小簡約的消息,也有不惜版面的深度報道﹔既有來自基層的生動故事,也有顯露鋒芒的評論文章。但不難發現,這些優質新聞報道在網絡和移動媒體上的傳播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敗給了網絡“標題黨”。反過來,這也動搖了一些新聞人追求優質內容的信念和忠誠於傳統媒體的決心。其中,更為可惜的是,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不少傳統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對自家紙媒上的原創優質內容也選擇了忽視,過多選擇和依賴服務性內容和易於產生噱頭的網絡內容。一味追求閱讀量的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戰勝了媒體對價值導向的堅持。

換個角度,新媒體端如果能對紙媒上的優質內容進行網絡化“加工”,尤其在標題和導語部分,採取更加適合網絡受眾口味的形式加以呈現,不失為媒體融合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行程萬裡,不忘初心。黨的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價值觀,牢記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個必須、四個牢牢”的工作要求,而不能被“10萬+”的閱讀量牽著鼻子走。隻有將這點貫穿於新聞工作始終,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才能時刻找到新聞人工作的歸屬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