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7期

媒介框架視角下新疆主流紙媒兩會報道研究【2】

——以2017年《新疆日報》兩會報道為例

王婷婷,周  麗
2017年07月31日15:5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3.兩會報道特刊中社會民生類題材報道的分析

表3 兩會特刊社會民生類報道數量

從表3中能看出,社會民生類報道呈現開頭結尾少,中間多的趨勢。峰值出現在3月12日,11篇報道從全民體檢、鄉村醫療、西部支教等方面進行闡述。在《向總書記匯報》《總書記的囑咐記心頭》的板塊中,回訪了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和親切接待過的部分群眾,《繼續為各族牧民服務》中的居馬泰•俄白克20年如一日的扎根鄉村醫療,為各族牧民們解除病痛﹔《讓青絲熬成雪我也無怨無悔》中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在艱苦的條件中繼續扎根西部大地,參與見証了西部的改變和發展。

普通民眾閱讀主流紙媒時,在了解兩會會況時更關心本地區發展及影響個人生活的內容。《免費就近上幼兒園孩子變化可大了》報道了自治區針對農村幼兒園的免費入園政策﹔《加大對西部高校支持力度》中談到進一步加大對西部高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黨的好政策讓我住上新房》講到安居富民工程讓更多農民住上新房。

四、2017年《新疆日報》兩會報道特刊微觀層面分析

微觀層面主要解決“如何報道”的問題,即這三類報道的出處以及由哪些關鍵詞構成。關鍵詞是新聞文本中出現頻率比較高、意識形態較強的詞匯,在文本構建過程中對關鍵詞的選用體現了新聞的報道框架[2]。

1.兩會特刊報道中各類關鍵詞分析。從分析中能發現,政治類報道集中選擇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中國夢、民族團結等代表性關鍵詞,廣泛涉及了黨中央對於新疆團結穩定的關注,這些詞語彰顯了國家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關切,體現了一個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形象。經濟類報道選擇供給側結構改革、一帶一路、實體經濟等,回望了“十三五”開局這一年的經濟發展狀況,講到重點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等。而社會民生類報道的關鍵詞比較多元,涉及安居富民工程、免費教育、全民體檢等,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報道更加貼近民心。這些關鍵詞的選擇以積極向上為主,不僅折射出國家在各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也體現了自治區政府為新疆發展做出的惠民利民的決定,很好地體現了“議程設置”的功效。

2.兩會特刊報道中的新聞來源。報道來源主要以本報記者採訪為主,共124篇,佔到72.5%,新華社稿件共45篇,佔到26.3%,新疆都市報和報告摘要共兩篇,各佔0.6%。在我國,針對重大事件的報道各媒體都會採用新華社通稿,把握報道的主基調。《新疆日報》的稿件來源出自本報記者採訪的數量遠高於引用其他報社的稿件,對與新疆有關的議題及代表委員們的發聲進行著重報道,可看出對兩會的重視程度之大,報道重點凸顯區域意識,滿足區域內受眾的信息需求。

五、結 語

以《新疆日報》為代表的新疆主流報刊在兩會中的報道突出“放眼全國,聚焦新疆”的視角,體現出親民的報道基調,對政策的解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新疆實際發展狀況進行闡述,呈現出一幅民生報道的圖景。傳遞新疆代表委員們的聲音及普通民眾對於兩會的關注,《向總書記說說新變化》中談到新疆在一系列政策的促進下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總之,報道更貼近民眾切身利益,貼近生活,體現了現在少數民族地區新聞理念和報道形式,立足本地區,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鞠鎮蔚.淺談黨報“兩會”報道的創新思維——以《人民日報》與《遼寧日報》2011年“兩會”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11(7):17.

[2] 范紅.媒介素養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72.

[3] 庄嚴.基於媒介框架視角下廣西主流紙媒兩會報道研究——以2011年《廣西日報》《南國早報》兩會報道為例[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1(5):42-47.

[4] 楊爽.中央和地方黨報“兩會”報道比較——以《人民日報》和《新疆日報》為例[J].新聞世界,2013(8):235-237.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