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1期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2】

賈瑞欣
2017年12月12日09:5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朗讀者》的成功原因探析

(一)知性大氣的主持人,線上線下充分結合

主持人是節目的符合和載體,也是一檔節目是否成功的關鍵。一個好的主持人就是一檔欄目的名片,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后,主持人董卿端庄大氣的主持風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修養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因此還上了熱搜,成為新一代的“網紅”。在《朗讀者》中,董卿極強的現場把控能力,高超的採訪能力和深厚的文學修養得以很好的體現,讓受眾更容易接受由她對文化節目的議程設置。每期的開場詞都是一次心靈的邂逅,每次的採訪都是和嘉賓進行深度的情感對話,引起受眾的心靈共鳴。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這是《朗讀者》的又一個成功探索。在線上,借助愛奇藝、央視網等網絡平台播出,借助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宣傳推廣。數據顯示,自2月18日《朗讀者》開播以來,互聯網視、音頻客戶端累積播放次數超10億,#CCTV朗讀者#和#卿聽朗讀者#微博話題收獲了高達14.1億和1.2億的閱讀量,累計超300篇10萬+文章刷爆朋友圈,可見其火爆程度。在線下,帶著《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朗讀亭”將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進全國許多城市,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朗讀亭”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裡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自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2]。“朗讀亭”的設立形成二次傳播,更加助推閱讀活動的發展,同時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掀起全民閱讀的高潮。

(二)契合時代背景,助推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他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朗讀者》的播出契合“文化自信”的時代主題,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盡管節目的主要方式是朗讀,但歸根到底,傳達的是一種文化,是根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書香文化。

節目中的文學經典有許多,題材涵蓋古今中外,包括詩詞、散文、小說、劇本、書信、歌詞等,從《詩經·小雅·採薇》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從老舍的《宗月大師》到朱自清的《背影》,從高爾基的《海燕》到賈平凹的《寫給母親》,使人們徜徉在文學的世界中,品讀經典,感受文字的穿透力。縱觀第一季《朗讀者》的文章,或抑揚頓挫,或慷慨激昂,或活潑靈動,或意味深長。毫無疑問,以《朗讀者》為代表的綜藝節目,是一次文化供給側改革的有益嘗試,它通過開拓節目的人文視野、擴大節目的思想容量、創新節目的模式套路,將電視節目模式、文化傳播和情感交流需求相結合,依托文字載體將長期潛伏在社會大眾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徹底激活。

三、結 語

在綜藝節目類型極度富化的今天,《朗讀者》從另一個側面構建了人們對人文情感類節目的認知。無疑,《朗讀者》的成功絕非偶然,它既有國家政策方針的支持和引導,也有節目自身的因素。當然,它也並非完美,比如存在過度煽情、缺乏互動等缺陷。明確自身定位,創新節目形式,彰顯人文情懷,增加文化感知依然是《朗讀者》前行的方向,希望它能為綜藝節目市場的創新注入活力,同時也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再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鐘妍.媒介儀式中的有聲語言傳播[J].東南傳播,2012(8).

[2] 百度百科“朗讀亭”詞條[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朗讀亭/20467804?fr=aladdin.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