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1期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賈瑞欣
2017年12月12日09:5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熒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為代表,分析其在節目內容、節目形式、節目元素運用的創新點和成功之處,希望能為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一些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朗讀者》﹔人文綜藝﹔情感交流﹔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112-02

縱觀當前的綜藝節目市場,內容同質化、創新力不足、文化內涵缺失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幽默搞笑、親子、游戲、真人秀為主題的節目佔據了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然而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格局。節目播出后,豆瓣的評分高達9.4分,被稱為“現象級”節目,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它秉持“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的理念,用“一個人,一段文”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情感與傾訴,給這個喧鬧的世界添加了幾許平靜,讓浮躁的心靈得以沉澱。那麼它的創新和成功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朗讀者》的創新點探析

(一)回歸人性本真,注重情感共鳴

在內容上,《朗讀者》遵循“內容為王,受眾至上”的原則和理念,致力於打造有思想、有溫度的時代綜藝。與以往的央視文化綜藝節目不同,《朗讀者》自身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而之前的《中國詩詞大會》和《見字如面》的類型為“文化類節目”,可見在節目的效果設置上,創作人員更加注重人們之間情感的溝通與交流,更加注重對人文精神的關懷,這是節目創新的重要表現。隨著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出現,人際交流越來越少,情感的溝通越來越匱乏,人際關系變得逐漸冷漠,“社交恐懼症”和“媒介依存症”成為社會的兩大病征。與此同時,人們對於紙質書目的閱讀量越來越少,大量的用戶轉向電子媒介,成為數字用戶,電子書成為人們日常閱讀的第一媒介。《朗讀者》恰好把這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正如主持人董卿在首期節目的開場介紹中所說:“朗讀是文字的傳播,人是生命的展現。”《朗讀者》節目通過嘉賓的朗讀,展現人文價值,凸顯人文底蘊,彰顯人文關懷。

《朗讀者》中嘉賓來源多樣,有濮存昕、馮小剛等演藝圈人士﹔有鄒市明、郎平等體育名流﹔有鄭淵潔、曹文軒等文學大咖﹔有許淵沖、潘際鑾等知名大家﹔當然也有楊乃斌、蔣勵等草根大眾……多樣化的嘉賓設置,縮小了受眾的認知距離,更容易產生心靈的共鳴。《朗讀者》不僅僅止於朗讀,更在於挖掘朗讀者人生中的故事,挖掘人性背后的光輝與感動,最終回歸到以人為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也會讓你們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我想你們會有收益的”,這是企業家柳傳志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用花來証明自己的存在”,這是演員蔣雯麗不卑不亢的人生宣言﹔“他燃盡了自己,了無遺憾﹔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這是趙家和教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總有一段文字,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通過他(她)們的朗讀,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對人生的感悟,用文字觸及情感,用文字感動生命。從每個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理解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度、厚度與濃度,遍嘗人生百味,引發觀眾共鳴,成為和觀眾之間溝通的心靈橋梁。

(二)節目形式新穎,主題詞張弛有力

《朗讀者》打破了以往人文綜藝節目的束縛,在節目形式上具有創新性。節目採用了“訪談+閱讀+解析”的方式,使節奏顯得緊湊而又統一。在嘉賓朗讀之前,主持人都會對嘉賓進行採訪,了解她們的鮮為人知的經歷和故事,挖掘故事背后的情感元素,然后暢聊嘉賓的朗讀書目,同時會有專家學者對朗讀文本進行權威解讀,避免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同時也解答了觀眾的心理困惑。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嘉賓張梓琳遇見了全新的自己,十年前,她是世界小姐,十年后,成為媽媽,完成蛻變。她為十個月的女兒朗讀的是作家劉瑜所寫的《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這是對女兒最殷切的希望,也是對女兒由衷的祝福。在朗讀中,她將最美好的寄予送給自己最愛的人。通過聆聽張梓琳的朗讀,感受到那份母愛已滿溢。

儀式的功能在於提供共同體驗的瞬間,激發、增強或重塑個體成員的集體意識和認同,促成其在信仰、情感、意願上的高度一致[1]。《朗讀者》節目具有一種儀式感,在朗讀者進行朗讀時,屏幕的右方會以書本的形式呈現文字,伴隨著朗讀者的朗讀,文字下面的線也會逐漸延伸,保持和閱讀者同樣的速度,這也是其一大創新點。這樣一種儀式感會把觀眾帶入情景中,增加情境感知,帶給受眾真實的閱讀體驗。此外,每期主題詞的選擇也是恰到好處。在開播的第一期,主題詞選擇了“遇見”,正如董卿開場所說“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裡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也希望從今天開始,《朗讀者》和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開場語朴實雋永而又耐人尋味,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制作人的心境。其余每期的主題詞分別是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味道、那一天和青春,都是既熟悉又能直擊心靈深處的詞語。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