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報社楊梅菊:兩個少年和中國時代

2017年12月21日17:1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參考消息報社楊梅菊。攝影/人民網 於凱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由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北京市婦聯、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女記者眼中的新時代”2017首都女新聞工作者演講活動,今日下午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人民網1號演播廳舉行。參考消息報社楊梅菊做了題目為《兩個少年和中國時代》的演講,以下為全文內容:

大家好!今天我既沒有帶水,也沒有后援團,我要做的就是講故事。今年8月我剛剛結束駐外,從斯裡蘭卡返回國內。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駐外期間遇到的兩個少年的故事。

第一個少年來自中國,他叫小鵬飛,2014年夏天小鵬飛第一次坐飛機出國,從太平洋畔的中國深圳到印度洋上的斯裡蘭卡,他飛躍千萬裡要尋找一個叫沙邁的斯裡蘭卡男人,曾經他們的生命沒有任何交集,今后也將永不會相見,是一枚眼角膜將他們聯系在一起,對於沙邁的家人來說,這是和小鵬飛第一次見面,但更像是一場重逢,沙邁的妻子見到小鵬飛的那一刻她的眼淚就一直沒有停,她告訴我小鵬飛走進來,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就像是丈夫的眼睛又重新凝視著自己,而沙邁的母親,這個從兒子去世后就一直臥病在床的老人穿上了隆重的衣服,她久久摸索著小鵬飛的臉龐,並親吻著他的眼睛,那更是沙邁的眼睛。

時間退到2011年,一天,正值壯年的沙邁在家中意外跌倒死亡,醫生征得家人同意后,摘取了沙邁的眼角膜,僅僅五個小時后,因意外事故導致右眼失明的小鵬飛就在中國深圳接到了醫院打來的電話,對於小鵬飛而言,這枚來自千萬裡之外的眼角膜更像是一個奇跡,要知道,在中國每年新增角膜盲患者超過十萬,但可用角膜數量不足五千。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和小鵬飛一起抵達斯裡蘭卡的還有一支中國醫療隊和1200枚人工晶體,為回饋斯裡蘭卡長期持續向中國捐贈眼角膜的情誼,這支醫療隊在短短一周內為當地一千多名白內障患者實施了手術。2014年9月1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和當時斯裡蘭卡第一夫人施蘭蒂的見証下,小鵬飛為接受手術的斯裡蘭卡老人揭開了眼罩,小鵬飛和沙邁兩個家庭之間的情緣和回饋,也只是這些年裡兩國之間情誼不斷加深的一個縮影。而在距離斯裡蘭卡僅有一個半小時航程的馬爾代夫,同樣的故事也在發生。

進入下一個故事之前,我想請大家看一張照片,這是2014年年底,因為國家供水公司的電極燒壞,馬爾代夫經歷嚴重水荒的一幕,這場水荒整整持續了一周,隨著危機蔓延的還有不安和恐慌情緒,危機之下中國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中國商務部、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館,在馬中國企業紛紛行動起來,一批批飲用水通過包機、軍艦甚至是客機運輸到馬累,當地青年阿薩姆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句話引起我們的注意,他說這些天喝到的各種水裡還是中國水最好喝。我們聯系上阿薩姆,在他的家裡他堅持要帶我們去樓頂上看一看,說是有驚喜。快看,順著阿薩姆的目光,不遠處的馬累港清晰可見,中國軍艦長興島號正靜靜停泊著,而來自中國的淡水就是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向馬累,阿薩姆說,這次水危機后,他從心底裡覺得中國很親切,如果你有機會去馬累的中國城內走一走,去馬累遙望正在建設中的中馬友誼大橋,你就會明白,包括阿薩姆在內的馬爾代夫人對中國的好感何以產生。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新時代,它由一枚眼角膜的誕生、一座橋的建成和一瓶水的飄洋過海所見証,它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如何發生變化,是世界如何與新的中國時代相適應,它是中國前所未有的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也是遠在千萬裡之外的他們,對於中國發展的世界回響。

謝謝大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升國旗唱紅歌送祝福 盤點媒體國慶創意策劃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68歲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裡也被各種各樣獻給祖國的祝福“刷了屏”。媒體們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穎的形式“烹飪”出了不一樣的國慶報道“大餐”。
【詳細】升國旗唱紅歌送祝福 盤點媒體國慶創意策劃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68歲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裡也被各種各樣獻給祖國的祝福“刷了屏”。媒體們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穎的形式“烹飪”出了不一樣的國慶報道“大餐”。 【詳細】

慶祝建國68周年 重溫媒體開國大典報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舉行的盛大的開國大典,向全中國、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慶祝建國68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當時關於開國大典的新聞報道,再次感受那一神聖而又偉大的時刻。 
【詳細】慶祝建國68周年 重溫媒體開國大典報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舉行的盛大的開國大典,向全中國、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慶祝建國68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當時關於開國大典的新聞報道,再次感受那一神聖而又偉大的時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