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政務微博的議題建構特征與話語表達方式
——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你好,明天”欄目(2012-2016)為例
摘 要:本文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你好,明天”欄目(2012-2016年)為研究對象,採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文本”的視角來探討其議題建構特征和話語表達方式。研究發現:四年來,“你好,明天”欄目體現出:關注民生百態,記錄社會歷史﹔傳達中央政令,擔任媒體領袖﹔發聲轉型中國,直面敏感批評﹔引導公民思考,傳遞積極正能量的議題建構特征和堅持權威的“官方輿論”立場﹔開放溝通、對話協商的思維方式﹔觀點鮮明,敢於追問、質疑﹔情理交融,較為生動活潑的話語表達方式。
關鍵詞:公共領域﹔話語權﹔人民日報﹔議題建構﹔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2-0010-03
一、問題的提出
截至2017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網絡媒體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規模發展態勢,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日益顯現出強大的信息傳遞、溝通、共享、經濟等功能與作用,為處在社會轉型期發展中的中國公眾提供了一種開放的對話機制,已成為公眾關注社會事務和表達意見的重要傳播平台。
從公民社會的角度看,以微博為載體,在網絡平台上進行思想觀點交流與傳播,表達人們的利益訴求,是當下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和新格局,也是網絡問政的重要實踐平台,對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積極意義。因此,面對這種新形勢、媒介融合的新環境和“互聯網+”的新政策,各大傳統媒體,包括傳統主流媒體,紛紛搶佔微博平台,發布新聞服務社會的同時,不忘把握其引導輿論的“先天優勢”,使其“中心話語權”不被弱化。
目前,超過90%的傳統媒體都建立了專門的“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人才隊伍。其中,《人民日報》新浪官方微博是公共領域的一個亮點,為官方主流媒體融入微博樹立了一個典范。
有研究者認為,“自下而上的網絡傳播的興起在傳統媒體呈現的主流意識形態之外形成了多元的意識形式,網絡建構的沖突和質疑框架加大了中國社會的風險,也加大了輿論引導、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與構建社會共識的難度。[1]”然而,也有研究結果顯示: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空間“過度政治化”的判斷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間仍然更多地呈現出“公共空間”而非“娛樂化空間”的屬性[2]。“不管將來媒介格局如何變化,國家辦的主流媒體佔據主流地位的狀態恐怕不會有大的變化。無論是從國家長治久安,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講,都需要主流媒體引導整個社會輿論。[3]”因此,在相當長的未來的網絡化社會中,傳統主流媒體仍會佔據著相當大分量的話語權。
基於上述視角,本文以2012.7∼2016.7的《人民日報》新浪微博“你好,明天”欄目為考察對象,通過對其進行內容分析,分析《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議題建構特征和話語表達方式,以其勾勒出傳統主流媒體如何在新環境新態勢下,明確可持續發展方向,打通“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增強話語影響力,參與互聯網治理,服務中國社會轉型升級。
二、數據的分析
本文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對上述問題展開分析。
(一)抽樣與樣本
作為中國第一大報的《人民日報》則能夠充分代表我黨的“上位”話語,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政策性和指導性﹔而且作為黨中央和國家政府聯系全國民眾和各級黨政組織的信息渠道,其話語還建構著公眾的“下位”話語[4]。
截至到2016年7月31日23︰59分,《人民日報》新浪微博(以下簡稱“@人民日報”)共發布了63654條微博,粉絲4756萬,在國內傳統主流媒體的微博和社會公眾中具有普遍的、巨大的、重要的影響力。
數據的搜集途徑主要是從其“你好,明天”欄目(以下簡稱“@你好,明天”)的公開內容中獲得。以“你好,明天”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搜集了2012年7月23日至2016年7月23日之間的所有數據,有效樣本共1455條。
(二)關鍵變量與類目建構
根據前述之研究問題,研究變量為:“議題選擇”“關涉主體”“表達方式”和“影響力”。
1.議題的選擇和分布
本文將“@你好,明天”中評論的議題主要分為:“國際事務”“時政軍事”“財政經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法治公平”“醫療健康”“文體娛樂”“社會民生”和“其他”十個方面。在1455篇樣本中,“社會民生”類和“時政軍事”類分別以390篇和340篇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
2.關涉主體的選擇和分布
關涉主體指的是在“@你好,明天”中評述的行為主體。本文設計這一變量的類目如下:(1)政府部門(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2)黨和國家領導人﹔(3)政府工作人員(包括官員)﹔(4)國際社會/組織﹔(5)中國共產黨(包括黨員)﹔(6)中國社會(以整個國家/社會為主體)﹔(7)企事業單位(包括媒體)﹔(8)社會組織﹔(9)普通公民﹔(10)名人明星﹔(11)港澳台﹔(12)其他主體。每一個組織均包括其從業人員或相關人員﹔如果出現了多個評述主體,則選擇佔主導或核心地位的關涉主體。
其中,“政府部門”(共347篇,佔總樣本24.33%)和“普通公民”(共256篇,佔總樣本17.59%)分別佔據第一和第二位。
3.話語表達的方式和調性
調性指的是評述的感情色彩。本文根據“@你好,明天”內容的關聯主體的行為,將其評述口吻基本分為如下三種:(1)正面/肯定/積極的,共639篇,佔總樣本的43.92%﹔(2)反面/否定/消極的,共427篇,佔總樣本的29.35%﹔(3)中性/無法判斷的(無明顯感情色彩或“兩面說理”等),共389篇,佔總樣本的26.73%。
4.內容的影響力
(1)“傳播度”,指微博閱讀數。據“@人民日報”網頁上顯示,共計有10.2億次閱讀“@你好,明天”欄目﹔(2)“互動度”,指微博互動量,包括被轉、被評論、被贊、討論量等。據不完全統計,“@人民日報”每條微博的平均被轉發量、被評論量、被贊量均在1000次以上,其中平均被贊量在4000次以上﹔(3)“服務度”,指微博發博總數、原創發博數等。從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報”上線后的第二天23︰56分開始設立“@你好,明天”,固定每日一更,截至到2016年7月23日23︰38分,在四周年裡,共發布有效微博1455篇(僅有7天未更新),且均為“原創微博”。更新的時間相對比較穩定,主要集中在23︰30∼00︰15之間,與其欄目主旨相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