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媒體融合發展四年來 兩會報道在你眼中有哪些改變

閆鬆
2018年03月20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兩會報道在你眼中有哪些改變

  2018年全國兩會將於今天落幕,參加兩會採訪報道的約2000名國內記者即將踏上歸程。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國內各家媒體的新聞競技場,尤其是2014年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之后,這裡更成為媒體融合最新成果的展示場。本報記者梳理2015—2018年的兩會報道,試圖從其中描繪出這4年媒體融合發展的路線圖——

  想看兩會輿情,有“媒體大腦”幫你分析﹔

  想快速看懂機構改革方案,有N張圖解供你選擇﹔

  想最快了解新聞發布會的信息,打開手機就能看直播﹔

  如果這些還不夠,你還想親身參與兩會,那就找個你喜歡的H5參與互動﹔

  如果還不過癮,你還能參加《人民日報》的手指舞大賽,錄制小視頻為祖國打call﹔

  ……

  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讓很多人感到越來越“不是想象中的兩會”了。

  《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發布以來,從探索、局部突破,到全面、深度融合,傳統媒體的互聯網思維不斷強化,與新媒體融合共生的關系也越來越明顯。從兩會報道就可以發現,兩會新聞“菜品”中“大餐”很多,“小菜”也不少,“菜品”越來越多,口味兒越來越豐富。那麼,融合發展中的兩會報道給受眾帶來哪些體驗變化?媒體自身的報道理念和方式又經歷了什麼改變?

  “中央廚房”:

  從“小炒”走向“大餐”

  《中央廚房“開張” 川味報道加新料》《重報集團全國兩會中央廚房啟動 24小時全媒體報道全國兩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央廚房融媒產品“美食”推薦》……這是今年全國兩會上,幾家媒體給群眾送上的新聞大餐。而這個大餐的制作部門,就是各家單位的“中央廚房”。

  《重慶日報》旗下各媒體派出了近50人的前方報道團隊,在北京建立了全媒體新聞採訪中心,第一時間發回現場新聞,全景式報道全國兩會盛況,15報6端4刊13網以覆蓋受眾人群逾億的規模,實現全媒體24小時不間斷播報。四川廣播電視台組成近百人的融媒體報道團隊,並在演播形式上加足了“料”,採用全虛擬和虛實結合兩種模式,搖臂機器人再加上豐富的圖形魔術、場景變換,讓新聞更加有滋有味兒。

  “中央廚房”是一個進行媒體融合生產的全媒體大平台,通過融合指揮部和生產線,採編人員在大廳就能完成信息交流、採集制作、實時分發、協調調度等工作。

  最早在全國兩會搭建“中央廚房”的是《人民日報》。2015年3月2日,全國兩會開幕前一天,寫有“中央廚房烹制新聞美味”的紅色醒目圖標便出現在了《人民日報》四版左側,《人民日報》通過統籌推廣、內容定制、可視化3個團隊,對報社傳統的報道流程進行再造,形成了全新的內容生產流程和機制。當年,中央電視台兩會直播視頻通過多終端、多平台、多語種同步直播,央視新聞微博、微信、客戶端合力推出“議政2015”新媒體報道﹔《光明日報》打造了融媒體平台《炫融特刊》,用文字、圖片、音頻、動畫等多種方式報道兩會。

  2016年兩會,《人民日報》再次組成“中央廚房”團隊,但“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天滾動、全球覆蓋”已不再是《人民日報》一家的口號,而是成為2016年參與兩會報道媒體的普遍選擇。例如,《海南日報》的“兩會融媒體”板塊,是由子欄目“兩會客戶端”“網上兩會”“兩會E訪談”3個欄目聯合採訪、一體報道﹔河南大象融媒聚合了《東方今報》、河南民生頻道、河南經濟廣播、大象網、猛犸新聞客戶端以及眾多社交媒體賬號,位於北京的全媒體新聞中心採編播一體化,可與所有渠道實時一體化同步直播。

  隨著“中央廚房”這一生產模式在傳媒業不斷得到肯定,相關產品在各類媒體得到廣泛使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除了媒體在內部運行“中央廚房”互通有無外,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協同生產。《內蒙古日報》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合作建立融媒體工作室——大青山工作室,推出融媒體報道《奔跑吧,內蒙古!》,不到一天時間總閱讀量就超過1000萬﹔《廣州日報》首次派出3名編輯入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進行協作生產,雙方聯合推出了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一圖讀懂、數據分析、H5等新媒體產品,從這裡,兩地風味結合的兩會“粵菜”奉獻給全國的用戶。

  如今,當年率先開張的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已經走向常規。2018年兩會特刊上,《人民日報》幾乎每天都有一個“融兩會”專版,在這裡,讀者可以掃碼品嘗各種類型的兩會“菜肴”。

  記者點評

  隻要客戶想吃的“菜”,媒體小編就想辦法烹制。融合發展促進了傳媒生產力的釋放,打破了傳媒形態間的壁壘,提升了工作效率,“中央廚房”經過兩會實踐的不斷檢驗,很好地滿足了受眾現階段的口味兒。

  “神器”迭代:

  從鋼鐵俠到機器人

  “媒體大腦”在3月17日當天共檢索到476270條關於兩會的內容,其中,憲法宣誓佔據熱詞榜頭名的時間最長,達到6小時﹔3月17日,“媒體大腦”監測到34106張關於兩會熱圖,其中熱度最高的圖片是《新當選的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這是3月18日,新華社“媒體大腦”交出的當天作業的一部分。而兩會開幕前夕,它從5億網頁中梳理出兩會輿情熱詞,用15秒時間生產了一條新聞《2018兩會MGC輿情熱點》。

  “媒體大腦”自動分析兩會輿情、生成可視化圖表,就連配音、配圖和視頻剪輯都由“媒體大腦”自動完成。據了解,這在全球媒體中尚屬首次。

  “神器”年年有,這幾年都有哪些刷新了你的認知?

  2014年,人民網記者配備谷歌眼鏡在兩會進行採訪拍攝,可謂開啟了兩會報道“神器”的先河,隻需說話、眨眼就能拍照、錄制視頻,連接網絡就可以將會場情況實時傳送給后方編輯部,惹得網友直呼“太高大上了”。不過,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這部眼鏡僅一台,價值1000多美元,需記者輪流佩戴,用於發布即時圖片和視頻。

  2015年,自拍杆在兩會走紅,方便易攜帶的“自拍神器”為兩會添加了不一樣的元素,受到了代表委員和記者鐘愛。自拍杆這類採訪器材能讓人既拍照又錄視頻,滿足媒體多個終端的素材收集要求,反映了當時媒體融合過程中對全媒記者以及全媒體報道方式的需求。但自拍杆數量的突然暴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大會秩序,再加上其他設備的更新,“自拍神器”正逐漸退出兩會舞台。

  2016年和2017年兩會,VR(虛擬現實)視頻風靡,很多媒體都刊發了代表委員戴著VR設備看視頻的照片。《光明日報》《四川日報》《海南日報》《廣州日報》和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都在不同的傳播載體推出相關內容。能營造出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讓用戶在視覺與聽覺甚至觸覺上有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就不得不提在這兩年兩會上出現的多款“神器”。比如,360全景相機,可以360度無死角記錄現場的每個細節,並實時在新媒體平台進行推送和傳播﹔手持雲台相機,通過靈活的360度旋轉以及全跟隨模式,基本保証記者手機隨時處於“端平”狀態,從而大大提高視頻平順度﹔光明網鋼鐵俠多信道直播雲台,僅需一名記者就可實現普通視頻、全景、VR同步錄制與直播。

  在2018年兩會上,除了“新華大腦”外,還要重點提一下人民網啟用的稿庫傳圖系統。該系統主要功能是依托人民網自有的圖片庫系統,通過手機自動監控單反相機的拍照、錄像行為,將記者在前方拍攝的照片及視頻文件通過網絡即時上傳到人民網圖片庫服務器進行永久存儲,不經過任何網外渠道,方便、高效,完全保証數據的安全。

  記者點評

  新媒體需要技術的創新,否則就很快蛻變為“舊媒體”。從單純的裝備換代到把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報道中深度應用,讓“媒體大腦”發揮作用,“神器”帶給媒體報道的改變已經從信息的廣度向新聞的深度拓展。當然,技術有興替,內容無不勝,“好內容+新技術”才能真正贏得新媒體的新優勢。

  可視化升級:

  從大屏到小屏

  想看今年兩會上備受關注的“憲法宣誓儀式”,但人不在家沒法看電視直播,怎麼辦?沒關系,“V觀兩會”讓你把遺漏的兩會精彩瞬間一網打盡,隻要你有充足的手機流量,隨時隨地看兩會現場。“V觀兩會”是中央電視台“央視新聞”客戶端近兩年兩會上的一個主打欄目,它把兩會現場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小視頻,既方便觀看,又保証畫面質量。

  除了央視這樣專業的電視媒體,其他媒體形式也在不斷地向視頻領域特別是視頻直播涉足。《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新媒體團隊以及澎湃新聞這樣的新媒體客戶端,都在“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和各場新聞發布會上設立了自己的直播機位。

  2016年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這一年兩會期間,中央電視台率先推出“兩會雲直播”系列內容,搭建記者互動平台和微視頻工作平台,在兩會主會場和發布會現場設置29路雲鏡頭,其碎片化、多角度的內容傳播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好評。此后,直播新聞報道獲得更廣泛應用。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各種形態的網絡直播報道爭奇斗艷,吸引了受眾的關注,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由人民網與騰訊網合作打造的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每天連續9小時不間斷播出,總時長超過100小時,創下訪問量過億的紀錄﹔湖北日報通過手機對“部長通道”進行直播,一個小時的時間參與觀眾超80萬﹔政協大會開幕,“央視新聞”移動直播用戶就接近960萬、觀看人數超200萬……

  一方面做直播,一方面用圖片和H5等手段,通過手機與網友的互動不斷升級。2016年起,時政熱點類的H5刷屏兩會朋友圈已經成為常態,且越來越密集。例如,《人民日報》推出的《厲害了,word檢察官!》《我的兩會秘密花園》,《光明日報》推出的《看習主席如何擴大中國“朋友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推出的《央廣主播朋友圈裡都有啥?》《@你 央廣主播王小藝的朋友圈又更新啦》,《中國青年報》推出的《“十三五”號戰車全解析》,《浙江日報》推出的《全國兩會那些事兒》《一起找找政府工作報告裡的我浙元素》,新華報業集團推出的《一點通兩會》,中國網推出的《我的“兩會”微心願》等。將嚴肅的時政新聞放到一個具體場景之中表達,是H5創作的一個亮點。用戶就像是一邊刷著朋友圈一邊觀看了兩會內容,視頻中還內嵌了小視頻、表情包等,形式豐富多樣,也讓視頻看起來更加新鮮有趣,參與感十足。

  此外,“N張圖讓給你看懂”“N秒鐘帶你了解”等類型的圖解、視頻類報道,已經成為兩會期間每家媒體的“家常菜”。

  記者點評

  從大屏到小屏,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新聞產品多次傳播取代了原有的一次性閱讀,促進了新聞產品的裂變式傳播。受眾的習慣在改變,媒體的“菜品”就要換味兒,相信可視化市場將會給新聞產品的供需雙方帶來無限的想象和作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