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3期

論三種不同媒介形態對社會的影響

李振宇
2018年05月04日09:4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現代社會,媒介對社會的影響日益顯著,“媒介融合”已成為媒介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對報刊、電視、VR技術這三種媒介形態的發展歷程、現狀、發展前景進行了討論,對於其對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進行了研究,指出了媒介形態的演進對於人類的文明開化、智力開發和文明成果傳承等方面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探究了如今火熱的“媒介融合”現象,並以此為切入點對三種不同類型的傳播媒介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媒介形態﹔媒介融合﹔現狀研究﹔媒介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088-03

一、引 言

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理論高度概括出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來,“正是傳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構成了傳播媒介的歷史行為功效[1]。”歷史進程的演進証明了以英尼斯和麥克盧漢為代表的“技術決定論”這一理論的前瞻性和開拓性。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報刊、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對人民大眾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雙向影響。21世紀的傳媒發展,正在互聯網技術的引領下走向交互融合的軌道,新興技術如VR技術等發展方興未艾。本文試從報刊、電視、VR技術這三種不同時期興起的媒介形態出發,探究不同傳播媒介形態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二、傳統媒介工具(報刊、電視)的發展歷程、現狀及發展前景

報紙由於其廉價性,生產成本較低,適應了資本主義社會早期較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成為最早的新聞媒介。學者李良榮認為:“西方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2],這表明報紙的發展正是當時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報紙的發展先后經歷了手抄新聞、新聞書、周報與日報這三個主要階段。隨著時代發展,近十年間,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沖擊下,報紙業發展疲態盡顯。根據CTR媒介智訊提供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報紙、雜志廣告衰退態勢愈發明顯。上半年報紙廣告刊登額在去年全年下降7.5%的基礎上,同比再次下降6.1%﹔雜志則從去年同期的10.0%的增長急劇轉為下降8.3%。失去原有獨特優勢的報紙在短期內雖不會被其他傳媒完全取代,但是報紙日漸式微的現實,卻不斷地提醒著報紙行業亟需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對於傳統紙媒來說,如何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如何在自媒體時代重塑傳統紙媒的影響力,將直接關系到行業未來的生存發展。可以說,報紙行業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並且正處在媒介創新的轉型陣痛期。未來的十年,將直接決定紙媒的命運,行業整體前景並不樂觀。

電視最早由英國科學家貝爾德於1926年發明,1930年英國廣播公司成功完成有聲電視圖像信號的傳送實驗,這是電視發展的一大裡程碑。此后,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電子管、晶體管電視到集成電路電視,從液晶電視到4K電視,從智能電視到雲電視,電視的發展,極大沖擊了傳統的報刊、廣播行業,並迅速成為千家萬戶的必備家電。進入21世紀后,電視仍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互聯網的強有力沖擊,也讓電視行業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壓力。與紙媒相比,電視行業仍然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但互聯網時代的電視業也已然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各種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互聯網電視,顯示出電視與互聯網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這將是未來電視發展的一大方向。電視業正通過行業的轉型與融合,迎接即將到來的融合媒體時代。短期來看,與傳統紙媒相比,電視業仍然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轉型壓力相對較小,但轉型仍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基調。

三、VR技術:革命性新型媒介工具的方興未艾與隱憂

VR(全稱Virtual Reality)技術是如今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最前沿技術之一,學者鄒湘軍(2004)等人指出,VR“是一種多源信息熔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3]。學者王國慶、吳廣茂、劉天時(1994)認為:“虛擬現實是基於‘環境’,但比‘環境’有質的升華[4]。”VR技術起步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近幾年,隨著VR應用思想自身的擴充、深化和提高,硬件性能和軟件交互邏輯的飛躍,VR已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競相追逐的新“風口”。國外的蘋果、谷歌、微軟等公司,國內的騰訊、阿裡巴巴、小米等公司都將VR作為公司戰略布局的重要資源,投入巨資,進行相關VR設備的研發生產,已有不少設備被推向市場並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饋。VR技術由於其特有的多感知性、存在性、交互性等特點,被認為是未來人機交互的“另一塊屏幕”,因其三維立體的呈現方式而較傳統的媒介工具有了革命性的發展,成為當今傳媒業發展的新寵,被眾多市場分析機構認為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015年是“VR投資熱”爆發的元年,VR也一度成為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然而好景不長,市場對於VR產業過於樂觀的預估,大規模資本和人才的趨之若鹜,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反而加速了VR產業的泡沫。到了2016年下半年,對於VR產業的質疑之聲越來越盛,甚至有“凜冬將至”的說法。資本對VR行業的投入開始“降溫”,36氪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VR產業爆發,融資規模一度達到9億元,2016年第一季度已經有所下降,規模為8.16億元,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僅有四五家VR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盡管長遠來看,VR依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近兩年來VR——這一曾經為大家所公認的“朝陽產業”的短期萎靡卻為其未來的發展增添了許多的不確定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